朱梅
摘 要: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文化語境,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的氣氛,采用兒童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教師應該盡量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興趣,使學生拓寬視野、豐富文化知識、增強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真正置身于文化情境中。
關鍵詞:教學現(xiàn)狀分析;語言性語境;文化語境
模塊教學根據(jù)技能要求,調(diào)整課程設置與結(jié)構(gòu),整合課程內(nèi)容,形成知識模塊,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于一體。其特點是將完成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分解為多個相對獨立的技能模塊,每個模塊又分為若干學習單元,再根據(jù)各教學模塊的實際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采用相應的考核方式組織教學。教學中以技能訓練為主,將相關理論融于技能訓練中進行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將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擺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學英語教學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因此,優(yōu)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小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而語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語境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的人類學家B. 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的。他區(qū)分出兩類語境。一是“情境語境”,二是“文化語境”,也可以說分為“語言性語境”和“非語言性語境”。
現(xiàn)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師生間、生生間的英語口語練習的形式進行教學,或者說采用多人一小組的分角色朗讀形式。這可以說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語言性語境。實踐證明,語言性語境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對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圖片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運用形象生動的圖片,創(chuàng)設直觀情景。同時,低年級的學生活動量大,教師在教學關于動作的單詞時,就可以利用這一點邊教邊做動作,讓學生也邊說邊跟著做動作。如“jump”,教師就跳;“run”,教師就跑;“fly”,教師就做出飛的動作;“dance”,教師就做跳舞的動作。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也輕松。等學生基本掌握之后,再讓學生上臺表演各種動作。學生對這種活動很感興趣,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說起來,自覺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
從形式來看,很多方式都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而從教學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學生的語言表達只是限于利用剛學過的句型和單詞進行一些組合的對話。而在實際的語境中,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保持緘默,說不出流暢的句子。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新課程英語,實踐性比較強,更著重從實際生活出發(fā),注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這套教材的優(yōu)勢。它以模塊的形式出現(xiàn),各個模塊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把幾個模塊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如四年級教材中的第二模塊和第七模塊,第二模塊的話題是英國倫敦,而第七模塊的話題是美國。課前,筆者讓學生預習課文,繪制圖表進行比較。課堂上,以“旅游”這一話題導入課文。在講解過程中,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語境,也可以說是語言性語境。學生知道如何表達一個國家的首都是什么,即“A is the capital of B.” 同時,學生掌握了其他的一些語言知識。從教學目標來看,似乎已經(jīng)完成了。但是,如果我們創(chuàng)設另一種情景,讓學生真正走進英國或者美國,他們是否能夠流利地向朋友們介紹所見所聞呢?這就是下面我們所要闡述的非語言性語境,即“文化語境”。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一種語言性語境?,F(xiàn)在,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文化語境,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的氣氛,采取兒童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教師應該盡量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梢岳娩浺?、錄像、投影、幻燈等移植情境,讓學生真正置身于文化情境中。在講述第七模塊時,筆者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美國文化。例如:華盛頓是美國的首都,這是課本上已經(jīng)闡述了的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進一步介紹與華盛頓相關的文化,介紹華盛頓白宮以及其他一些名勝古跡、當?shù)氐娘L俗與居民生活習慣。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利用多媒體播放美國的音樂(以兒童英語歌曲為主)。要求學生在傾聽和享受音樂的同時,觀看關于美國華盛頓、紐約等各個大城市的風景畫及人們的生活照片。以這樣的方式開始這堂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寬松、歡樂的氣氛中感受異國文化,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觀看的過程中,基礎好的學生能夠說出與所學知識相聯(lián)系的句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潛能和興趣被激發(fā)出來。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只有語言性語境是行不通的,必須把兩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
語言性語境與非語言性語境的設計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通過語言性語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的語言知識框架形成。而通過文化語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鍛煉和加強。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