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月俠
摘要: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發(fā)展形勢,一套由中外專家合作編寫的英語教材—NSEFC(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于近幾年在全國普遍使用。經過幾年的實際應用,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這一教材在大城市很快被接受,但在農村中學,它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還存在許多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更有效地使用NSEFC教材呢?怎樣才能探索出一種新的方法來改進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呢?本文主要介紹了NSEFC教材的編排體系及其在農村推廣時所遇到的問題,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改進農村中學外語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052
日益國際化的社會迫切需要大批通曉外語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為了適應新時期對英語人才的要求,我們必須改變中學教育,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的過程。
為了實現(xiàn)英語素質教育目標,一套新的由中外專家合作編寫的教材—NSEFC(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于近幾年在全國普遍使用。經過幾年的實際應用,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這一教材在大城市很快被接受,但在農村中學,它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對英語素質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教學質量標準不明確;現(xiàn)行的測試與評估模式對教學改革有消極作用等。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更有效地使用NSEFC教材呢?怎樣才能探索出一種新的方法來改進農村中學英語教學呢?本文主要介紹了NSEFC教材的編排體系及其在農村推廣時所遇到的問題,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如何改進農村中學外語教學。
一、認真分析NSEFC教材內容結構,緊抓其特點
新教材以單元為單位,在每個單元以內又以話題為主線,將單元內的各個任務板塊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而且所涉及的話題內容新穎活潑、貼近生活實際、緊跟時代步伐,很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另外,教材編排不是把一個單元清楚地分為幾個課時,而是設置許多任務板塊,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因材施教、組織教學。整個教材的編排體系完整,符合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系統(tǒng)訓練的要求,而且給了教師更自由的發(fā)揮空間。
由此看來,NSEFC采用的是以交際功能為主、語言結構為輔的編寫模式。這種模式并不追求系統(tǒng)、完備的語言結構,而是主張通過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它要求達到課堂英語化、教學情景化和練習交際化,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語言功底,并且要有較強的語言悟性,才能適應這種大跨度、快節(jié)奏的課堂模式。另外,要配合NSEFC情景化教學,還需配備一系列的基礎設施,顯然這些在許多農村中學都是無法實現(xiàn)的。
二、NSEFC教材在農村推廣難的問題根源
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及自身設施條件的影響,農村中學英語素質教育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弊端:
1. 設備和意識落后。首先,農村地區(qū)受到自身落后的經濟條件限制,加上教育主管部門對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所需的軟硬件始終沒有得到大的改善。據(jù)了解,到目前為止,一些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唯一設施就是配給教師的一臺錄音機。其次,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考試成績成了評價一個學校英語教學水平及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致使許多學校的英語教育還處在以“考高分”為唯一目標、以課堂授課為唯一手段、以“語法翻譯”為唯一方法的落后狀態(tài)。
2. 教師素質落后,少數(shù)高素質教師流失。雖然NSEFC教材已經實施幾年了,但農村中學的不少教師,仍然延用舊教材的模式,這樣就很難做到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也談不上用英語組織教學,更不能適應NSEFC教材。另外,即使有少數(shù)高素質的教師,為了自己的發(fā)展也都選擇離開農村。
3. 教法落后。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受教學模式的影響,雖然自NSEFC教材普及以來,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方面做了不少的嘗試和改革。但受高考“指揮棒”及教師自身素質的影響,農村中學的英語教育還是以“語法翻譯講練法”為主要模式,以課堂灌輸知識和課外強化訓練為主要手段進行的,從而造成了英語教學的畸形現(xiàn)狀,結果是“穿新鞋走老路”,用的是NSEFC教材,教的卻是老一套。這不僅丟掉了語言最基本的交際功能,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受到了影響。
三、對癥下藥,探索適合農村特色的英語教學之路
1. 更新觀念,從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英語教育,結合農村實際,全面推進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設施。首先,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正確認識英語素質教育,激勵教學改革。學??稍谛冉M織英語聽力競賽、英語朗讀演講賽或者組織教師對學生進行口試,并將這一系列活動的成績列入考評范圍,從而形成一個全方位的考查體系。教育主管部門也可以不定時地在全區(qū)、全市范圍內組織校與校之間的比賽,并在必要時進行農村組和城市組的評比,以促成提高英語素質教育的一個大環(huán)境。
其次,英語教育的基礎設施要到位。教育主管部門應盡力解決農村學校的設施配備。學校也應盡其所能支持英語教學,例如購買力所能及的圖表、模型、卡片等。
2. 以素質教育的標準,從嚴要求,提高教師素質。著名語言學家Harold. E. Plamer 說:“一個合格的外語教師的必備條件是熟悉這門外語以及學生的本族語,且具有組織整個教學程序、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以及傳授這個材料最有效途徑的能力?!庇⒄Z教師應以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1)吃透新大綱,熟讀StudentsBook和TeachersBook以及其他英語教學參考讀物。
(2)經常通過讀書、上網等方式了解有關英語教學的新理論、新方法,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加以嘗試。
(3)爭取學習進俢的機會,努力改變現(xiàn)狀,提高自己適應新教材。
另外,地方教育機構也應該給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提供學習機會。邀請?zhí)丶売⒄Z教師、英語教學研究的專業(yè)人員給英語教師做講座,或定時派英語教師到重點學校培訓學習,(下轉第61頁)(上接第52頁)了解英語教學與研究的新理論、新方法。同時,提高農村中學教師的待遇,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也是保證農村中學教師整體素質的有力措施之一。
3. 從改變教法入手,創(chuàng)造真正的語言環(huán)境,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真正的英語人才。
(1)改革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語言氛圍,讓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中習得英語知識、應用英語。這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①創(chuàng)建任務型課堂,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從教師轉向學生。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動起來。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學習任務、課堂活動,讓學生從中認識語言、運用語言、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規(guī)律、歸納知識和感受成功,改變以往教師滿堂灌的方式。
②將課堂教學分為閱讀訓練課、聽說訓練課和語法講練課三個類型。閱讀訓練課一周上兩節(jié),一節(jié)精讀一節(jié)泛讀;聽說訓練課一周開兩節(jié),讓學生聽英文廣播錄音,分組討論、表演,甚至辯論。當然,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練習材料主要以教材中各單元的聽說話題為主,如果課本內容不適合學生水平,教師可以替換為與此話題有關而又適宜學生的課外材料。這樣就可以形成學與教的統(tǒng)一,進而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雖然NSEFC教材不強調語法結構,但在教學實踐中,語法是必須踢開的絆腳石。語法講練課可以一周開一節(jié),用于講解語法規(guī)則、句型結合、詞語搭配等內容。
(2)開辟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擴大語言實踐的范圍與容量,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第二課堂應理解為除教師上課以外的所有自學活動。這是完全開放而又有測評監(jiān)督的無形課堂。它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閱讀一定量的英文書籍、報刊,做一定量的讀書筆記,達到真正使用英語的目的。
當然,由于農村地區(qū)自身條件的限制,要實現(xiàn)英語素質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們只要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切實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加快教學改革,激活英語課堂教學,就一定能使農村地區(qū)的英語教學向著素質教育的目標穩(wěn)步前進。
參考文獻:
[1] 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 Linguistic: A Course Book[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 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甘肅省酒泉市玉門油田第一中學 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