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美珍
摘要:文章分析了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原則,探析了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初中英語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guān)鍵詞:競賽法;初中英語教學;運用隨著初中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當代的初中英語教育更加強調(diào)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不僅僅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更加重視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應該采取更多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競賽法具有全面、專業(yè)、公平的特點,廣泛的受到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青睞,應該引起初中英語教師的重視。
一、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1蓖ㄓ瞇栽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競賽法應該在各個學科中通用,只要組織的合理,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實效性原則許多競賽都是由時間限制的,時間的變化從幾秒到幾個星期不等,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競賽法,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盡可能用所學的知識完成競賽內(nèi)容。
3.趣味性原則競賽法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趣味性,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競賽法既應該創(chuàng)造競爭的環(huán)境,還應該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英語知識。
4.競爭性原則競爭是競賽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競爭的內(nèi)容越多,參賽的學生的競爭力也就越大,因此在初中英語的學習中,學生們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5.知識性原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競賽法的根本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因此競賽法中的競賽內(nèi)容應該根據(jù)初中英語教學大綱以及課本的內(nèi)容,在競賽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
三、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1.科學、合理的分組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首先應該科學、合理的劃分競賽小組。劃分競賽小組時,應該將學生的性別、年齡、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愛好等進行整體分類,然后在這幾大類別中進行分層抽取,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平均的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保證每個競賽小組都有高、中、低能力和實力的學生,然后由小組內(nèi)部決定小組名稱、組長以及競賽口號等,由競賽小組內(nèi)的所有成員共同的努力,完成教師安排的具體任務(wù),在集體榮譽的驅(qū)使下,由能力高、成績好的組員帶領(lǐng)能力弱、成績差的學生共同進步。此外,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以及班級的具體狀況,確定小組競賽的規(guī)則,并設(shè)立不同的競賽項目,根據(jù)英語教學大綱的內(nèi)容,競賽的項目應該圍繞英語文化、寫作、表達以及聽力等內(nèi)容,明確學習任務(wù),以競賽的方式,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共同達到預期的目標。
2.多種競賽方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競賽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復習知識競賽,在英語課堂教學開始之前,由老師根據(jù)上節(jié)課講述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然后按照小組的順序回答,如果一個小組回答不上來或者回答錯誤,讓下一個小組回答,回答的準確率越高小組的得分也越高;同時,也可以采用搶答競賽的方式,老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搶答,回答正確則得分,回答錯誤則扣分,并將小組的最終得分計入總分;再者,還可以進行單詞接龍或者默寫單詞競賽,教師提問單詞,由學生進行默寫,哪個小組默寫的又多又準確,得分就越高,然后將得分計入到小組總分,然后在每周五統(tǒng)計小組的總得分,給予得分高的小組一定的獎勵,通過競賽的方式,不僅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到英語知識,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2) 課堂辯論賽,當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后,教師以教學大綱或者課文為題,展開辯論賽,由不同的小組扮演不同的辯論方,由學生用英語展開開放式的情景對話,也可以讓學生以課文為題,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利用英語知識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種創(chuàng)新的思路能夠為小組加分。
(3)競賽游戲,老師提前準備好寫有字母的卡片,然后提問單詞,由小組的所有成員拼寫,拼寫的正確率越高、速度越快的小組獲勝,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記憶單詞的數(shù)量,還能提高小組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以此達到提升英語教學效果的目的。
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教師能夠?qū)W習的主導性和主動性交給學生,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獨立自主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對學生自信心以及自尊心的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指的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參考文獻:
[1]孫迎麗.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J].校園英語,2012(5);95-96.
[2]陳中平.競賽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讀與寫雜志,2012(12);73.
[3]章燕平.競賽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學習,2012(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