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芳
摘要:人類社會已進入21世紀,也正是我國社會將發(fā)生巨大而深刻轉(zhuǎn)變的歷史時期,學校教育也面臨新的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場所,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和手段,如何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這種機遇和挑戰(zhàn)給我們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應該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guān)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討論課;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093
一、由不成功的“舉手”說課堂教學
筆者已有二十年以上的教學經(jīng)驗,曾聽過和上過很多公開課。有一次筆者在上《捕蛇者說》公開課,課堂上設(shè)計了幾個問題,每一個問題的提出卻很少有人舉手,在等待中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導致一節(jié)課沒有按時按質(zhì)完成,這堂課也成了一堂不成功的公開課。
懊惱之時,筆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工作,靜下心來審視初中學生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在“舉手”方面的不和諧現(xiàn)象:七年級還想舉,八年級不愿舉,九年級絕不舉。但“舉手”這一行為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種形式,它能活躍課堂氣氛、掌握課堂知識,也是融洽師生關(guān)系的一種手段。學生為什么不舉手?經(jīng)過調(diào)查與研究得出幾個原因。其一:隨著學生管得越來越嚴,要求越來越高。試看,幼兒園的孩子哪個不喜歡把手舉得高高的,唯恐教師沒看到,有的甚至站起來。為什么?因為沒有這么多規(guī)定,回答錯了教師也不會罵人,同學也不會嘲笑。到了初中,教師要求舉手一定舉在桌子上,并且只能舉一只手,不會的不要舉手。就是因為有很多規(guī)定,學生不敢發(fā)言,害怕發(fā)言,怕犯了規(guī),越了矩,回答錯了遭教師的罵。其二:學生覺得自己長大了,要面子,回答錯了就是出丑,或是太活躍怕同學說是出風頭,于是越來越不舉手。其三:是教師的原因。初中課程多,每門學科任務重,學校又要對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認為學生回答問題費時費力,不如自己來說會省更多的時間,會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殊不知,這是自己在抹殺了學生的“舉手“能力。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上“舉手”?筆者曾在課堂上試了幾種方法:其一:筆者說:“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害怕舉手?“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的”。筆者說:“我理解你們的心情,你們看這樣好不好,今后不會的時候你舉左手,你會的時候舉右手,筆者再叫你,好不好?”學生說:“好”老師知道了,學生舉左手的時候他不會,舉右手的時候就讓他回答。其二:筆者實行課前一分鐘到講臺上來演講,按座位一個一個輪流來。要求提前一天寫好稿,做好準備,演講完后可以提一個問題讓教師或同學回答,這樣的課堂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也融洽了課堂氣氛。
二、由“討論課”談課堂教學
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我們不妨從語文課堂上來探討“討論課”怎樣使課堂“活”起來。
1. 課堂上為學生“搭好臺”,讓學生“唱好戲”
要想使課堂“活”起來,筆者認為課堂上要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搭好臺”,讓學生“唱好戲”課堂上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地加入到學習中,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體驗,一種創(chuàng)新。學生真正動起來,活躍起來,說明教師已“搭好臺”,接下來學生就會自己去“唱好戲”。
讓我們欣賞一節(jié)精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話說我家》:
學生們神情自若地在課堂上匯報他們的實踐活動成果:家庭中的地位、父母的愛……一一呈現(xiàn)出來,有采訪教師、尋訪同學家庭變故的錄音帶,還有搜集相關(guān)資料得出的理論依據(jù),更有醫(yī)治家庭煩惱的靈丹妙藥。另外,學生們精彩的才藝表演也讓人贊嘆不已、驚喜萬分。他們自編自導自演了幾出高質(zhì)量的小品、喜劇。瞧,他們聲情并茂、投入萬分,深深打動臺下“觀眾”的心,臺下笑聲不絕,掌聲不斷。聽取了精彩的報告、觀看了讓人叫絕的演出,再聽他們頭頭是道的評論……你不得不驚嘆當今的中學生個個才華橫溢——他們用獨特的方式大膽地展現(xiàn)家庭中出現(xiàn)的酸甜苦辣。
這是一節(jié)成功的新課標下的新課堂,在這節(jié)課上,是在這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中進行心靈的碰撞,實現(xiàn)情感的交融,在自主與互動中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動探究的基礎(chǔ)上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2. 強化互動教學,讓學生“活”起來
我們設(shè)計每一堂課的時候,都要做到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妙趣橫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體驗課堂內(nèi)容,觀察學生的探究動向,善于捕捉學生的思想火花,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達到互動教學。
下面是教《陌上?!返囊惶镁实挠懻撜n:
同學上了《陌上?!芬晃暮螅蛯η亓_敷的丈夫提出了置疑。秦羅敷“二十尚不足”怎么會有“四十專城居”的丈夫呢?而且一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郎中,四十專城居”的大官,怎么會讓自己年輕美麗的夫人鄉(xiāng)下采桑養(yǎng)蠶呢?同學們帶著這個有趣的問題,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終于明白,秦羅敷所說的夫婿實際上是“蠶”。面對使君的“寧可共載不”的糾纏,秦羅敷以蠶代夫婿來打消使君的非分之想。蠶長到半月時,還是一條小蟲,所以是“十五府小吏”長到二十天就把頭抬起來,像跪拜皇帝的朝中大夫,所以是“二十朝大夫”蠶長到一個月后成了大蟲,四十天以后做蠶,所以是“四十專城居”。
所以,現(xiàn)在的課堂早已不是過去那個模樣,我們常常能看到師生們團團圍坐討論的熱火朝天,學生們你爭我辯進行的面紅耳赤,教室里時而有瑯瑯書聲,時而是清脆歌聲,時而有惟妙惟肖的表演,更有那深深沉沉的探究思索,好一個多姿多彩的學習空間。
教無定法,學亦無定法,唯一不變的宗旨是“學生是主人”,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斡眯娜ァ胺諏W生、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學生、溫暖學生”。
注: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教師魅力形成的方法途徑研究》,批準號:xJk013czxx026。
(作者單位:湖南省武岡市第三中學 4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