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萍
[摘要]《鞭打我吧》是歌劇《唐璜》中采琳娜演唱的一首詠嘆調。它是西方歌劇作品中抒情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也是聲樂教學
中的經(jīng)典曲目。演唱時咬字吐字控制不好,音色的對比與變化把握不夠到位,氣息的運用不夠靈活,都無法將作品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文
章通過自身演唱體會及查閱相關參考文獻,對詠嘆調《鞭打我吧》的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進行分析,希望幫助演唱者成功地塑造此詠嘆
調的主題形象。
[關鍵詞]情感表達;演唱技巧;詠嘆調;《鞭打我吧》
一、詠嘆調《鞭打我吧》的作品簡介
(一)詠嘆調《鞭打我吧》的作者簡介
莫扎特(W.A.Mozart)是奧地利作曲家,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共寫了22部歌劇,其中最著名的有《魔笛》和《唐璜》等。他與格魯克(Gluck)、瓦格納(Wagner)和威爾第(Verdi)一樣,是歐洲歌劇史上四大巨子之一。
(二)詠嘆調《鞭打我吧》的作品簡介
《鞭打我吧》選自莫扎特的歌劇《唐璜》。采琳娜和未婚夫馬塞多不久就要步入婚姻的殿堂,采琳娜受到唐璜的引誘背叛了馬賽多,當她認清唐璜的真面目后,她極力請求馬賽多的原諒,于是唱出了這首詠嘆調《鞭打我吧》。
二,詠嘆調《鞭打我吧》的情感表達此詠嘆調傾注了莫扎特的心血和感情。作為演唱者,要抓住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及歌曲情感的主基調,使情感的線條層層推進。
歌曲中采琳娜向馬賽多的懺悔一層一層地進行。
(一)第一層采琳娜裝可憐求原諒的情感
1-8小節(jié)采琳娜用自己真心的懺悔求得馬賽多的諒解,歌者用流暢、抒隋的中等速度來刻畫采琳娜當時內(nèi)心深深的懺悔。帶有撒嬌的感情色彩。
23-30小節(jié)很特殊,歌詞與旋律密切結合,唱段中還原了降b,由F大調短暫地離調到c大調,她逐漸感覺馬賽多脾氣有所緩和,她緊張的心也有所緩和,所以這一小段的速度要稍快一點,表現(xiàn)出采琳娜希望得到原諒的心情。
45-49小節(jié)需要歌者連貫地表現(xiàn)出采琳娜對馬塞托懇切的愛。57-60小節(jié)采琳娜感覺到她就要被馬賽多原諒了。演唱“不忍心”時要盡情地抒發(fā)采琳娜此時的心情,為接下來第二層的發(fā)展做鋪墊。
(二)第二層采琳娜對未來美好憧憬的情感
第二層唱段61-98小節(jié),作品使用“6/8拍”歌曲速度加快,表現(xiàn)出采琳娜天真活潑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美好心情。74和77是使用十六分音符擴充整個樂句的“華彩段”,也是全曲的高潮。歌者將輕快自如的情感延續(xù)到曲終。
采琳娜向馬賽多的懺悔一層一層地進行著。作為歌者細膩的體會這其中的層層情感,有助于歌者演唱這首作品時做到聲情并茂。
三,詠嘆調(《鞭打我吧》的演唱技巧
(一)歌唱咬字吐字的運用
意大利語典型的特點就是“語音要清晰,音序均勻,節(jié)奏明顯,元音都很平整而圓潤,渾厚而流暢”。意大利語言重音一般落在倒數(shù)第二個音節(jié)上,這是形成語音比較響亮、韻律比較鮮明、語言比較流暢的一個方面。因此歌唱時特別注意五個母音:a、e、1、0、U。
歌曲中“bat-ti,bat-ti”,其中的“t-t”是典型的雙子音的連續(xù),在唱“t”時候要有一個延遲出來的小的頓感,是意大利語的清輔音,不像漢語那樣清楚敏銳,嚴格來講也有一個相對明顯的濁化的字頭。譬如:“ti”意大利語中不是漢語的“替”,更多地像第四聲“第”;“tua”意大利語中不是漢語的“圖啊”,更多地像“毒啊”等等。
咬字清晰、吐字豐滿是演唱的基本功,聲情并茂地演唱作品須把語言與音樂各方面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歌唱音色的把握
人類的語音音色容易受感情支配,演唱者通過音色的對比和變化,豐富了《鞭打我吧》的表現(xiàn)力,更加細膩地表達出本作品的情感。
《鞭打我吧》前后兩大部分各有其音色特點。1-60小節(jié)主要描寫采琳娜請求未婚夫平息怒火寬恕她。音色處理要細膩、舒展。61-98小節(jié)須用比較明亮、熱情的音色表現(xiàn)采琳娜得到原諒的興奮和對未來的期待之情。
(三)歌唱氣息的合理運用
歌曲的高低強弱變化全靠靈活的呼吸運動來完成?!侗薮蛭野伞饭?jié)奏密集,速度偏快。演唱每一句之前一定要吸好氣兒,并一直保持吸氣的狀態(tài),特別注意61-77小節(jié)的氣息狀態(tài)。練習時可以較多地采用鼻子吸氣,逐漸放松嘴部用鼻口共同進行吸氣,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貯存最多的氣息。氣息進入的位置保持喉嚨、肺部、腰部的深度以及肌肉的支持。呼氣時也借助腹部的能動性來調節(jié)氣息,形成有力的呼吸運動。演唱前練習一些快速變化母音的練習曲,使每個音都有氣息的包圍。
《鞭打我吧》是歌劇《唐璜》中一首著名的詠嘆調。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咬字吐字的控制,音色對比與變化的運用,氣息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