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升祥
摘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口語能力是中學語文學科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zhì)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語文教師必須擔負起指導學生學習說話、學習表達的重任。教師需要狠抓表達的條理性訓練、落實好表達的形象性訓練、組織好表達的討論性訓練、強化表達的想象性訓練、安排好表達的綜合性訓練,從而在語文課程的標準下培養(yǎng)中學生的表達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口語表達;培養(yǎng);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7-0065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應當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和探索。
一、條理性訓練
條理即層次,是對學生進行的一種思維訓練,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將話說得具體、明白。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教是為了學。因此,教師要由“教師為中心”、居高臨下、注重表演的傳授者變?yōu)楣餐媽W習的參與者。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傾聽和交流,與學生分享認識、尋找最佳思路;要啟示學生、引導學生。這種訓練主要用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復述。
如執(zhí)教《七顆鉆石》一文時,筆者先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其了解的內(nèi)容,然后再復述故事。學生各抒己見。筆者走入他們中間,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的表述并不完整,而有的卻顯得冗長。因此,筆者提示學生應注意復述的要求,即把握故事情節(jié)的幾個要點。隨后,一個學生說到:“以前,有一個小姑娘,他母親病了,她就為母親去找水。她累了,睡著了。醒來時,罐子里面竟裝滿了水。她忙往家跑,卻跌倒了,可水并沒有灑掉。她渴了,舍不得喝,卻倒了一點給小狗。于是她的木罐子變成了銀的。這時,母親病得快死了,卻不肯喝這水。這個罐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喝這水時,她又把水讓給了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這時,水罐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泉——小姑娘和她的母親以及所有的人都得救了?!睂W生說完后,筆者馬上組織討論:這位同學說得好不好?為什么?學生都積極發(fā)言,在贊賞其優(yōu)點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
二、形象性訓練
形象,即生動、富有感染力,要求說話者以情動人、所說的話要生動形象。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關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活生生的生活經(jīng)驗,擴大學生的知識接觸面,讓學生在與社會、自然環(huán)境的互動中得到完善和發(fā)展,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如執(zhí)教《凡爾賽宮》一文時,筆者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介紹這座舉世聞名的宮殿。學生結合自己對自然的感受、體驗,做了大膽的嘗試:“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已到達巴黎的凡爾賽宮???,那端正雄渾的平頂式建筑就是著名的凡爾賽宮。宮內(nèi)的裝潢和陳設極富藝術魅力。宮前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園內(nèi)樹木成蔭,景色優(yōu)美。站在宮前極目遠眺,玉帶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點點;兩側的參天大樹,郁郁蔥蔥;綠蔭中的女神雕塑,婷婷而立。”學生的講述把大家?guī)肓艘粋€美妙的境界。接著,筆者啟發(fā)他們:每人憑著自己的經(jīng)驗及生活感受,想象一下凡爾賽宮是一個什么樣的宮殿?它美嗎?美在哪里?學生都迫不及待地回答:是皇宮。它豪華、氣派、裝潢獨特,呈現(xiàn)了一種藝術美。
三、討論性訓練
討論,即對某個問題展開議論、各抒己見、陳述觀點。它要求學生自主投入、自覺探究。這種訓練可以吸引學生,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能力,并通過討論,把話說得具體。新的課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說話訓練中,筆者將這一方式貫穿始終,讓學生自己選題、確定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再以恰當?shù)姆绞脚c學生交流、探討,共同完成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了新聞這個單元后,筆者就學生身邊或當前社會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擬定題目,讓學生自由選題、自我確定學習目標、自由編組、集中討論、整理成果,然后派代表上臺發(fā)言。由于選題是學生自己身邊的事,所以他們很關心,也很感興趣,就連平時很少說話的學生也積極參與,這樣的設計很受學生歡迎。
四、想象性訓練
想象,即通過抽象的思維將一事物具體化,要求學生能大膽地、合情合理地想象,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潛能。這種訓練,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又能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在說話訓練中,筆者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重視放飛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讓其在想象中尋找創(chuàng)新。
例如,執(zhí)教《三個太陽》一文時,根據(jù)女畫家在南極長城站的壁畫上留下的三個太陽,筆者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談談對這三個太陽的理解。結果,學生思維活躍:有的從顏色入手,分別寄予三個太陽不同的內(nèi)涵:“播種——希望——收獲”;有的從時間入手,闡明科學的進步:“幼稚——成熟——完善”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談了自己對三個太陽的看法。接著,筆者又將這一知識點進行延伸,讓學生進一步馳騁想象:假如讓你為南極長城站畫一幅畫,你會怎樣構思?請用簡潔的語言介紹這幅畫的內(nèi)容。于是,學生再次激起了興奮的“浪花”:有的要畫冰山、企鵝;有的要畫五星紅旗;有的要畫飛船。學生的思維異?;钴S,且賦予了這個畫面特殊的意義。
五、綜合性訓練
綜合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整合、概括能力。這種訓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新課標要求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帶離封閉、呆滯、狹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使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與豐富的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一種動態(tài)、開放、積極、主動、多元的環(huán)境中學習。
學生的說話訓練是貫穿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的,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就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新課程理念,多角度、多渠道地開展說話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概括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