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月鳳
摘要:教育的核心就是愛。本文從尊重學生、寬容學生并允許學生偶爾犯點錯誤、愛學生也要嚴愛相濟等角度詮釋了一個極其樸素的教育理念。它告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只有藝術性地關愛學生,才能真正起到教育良效。
關鍵詞:愛;尊重;寬容;嚴愛相濟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5-0054
全國首批特級教師霍懋征女士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霍老師言簡意賅的肺腑之言一語道破了教育的真諦。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而育人應該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職。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其核心其實就是一個字——“愛”!
然而,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我們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這群學生太不懂感情了,把我們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這學生沒辦法教了,軟硬不吃,油鹽不進”,“氣死我了,沒碰到過這么頑固不化的學生”。誠然,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會碰到一些難以教化的學生,但不妨想想:孩子與父母間血溶于水的親情,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阻礙的。我們能說父母不愛他們嗎?可是為什么孩子還時不時出現(xiàn)逆反心理與父母慪氣,鬧情緒呢?由此不難得出一個觀點:付出愛也是一門藝術。何時付出,怎樣付出,怎樣讓學生明白我們的良苦用心,作為一名優(yōu)秀班主任,都必須用心去考慮、去設計。
人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一名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的一線教師,數(shù)十年的實踐經(jīng)驗,讓筆者深深地感悟到:關愛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但是,在關愛學生的同時,也要明白愛是一門藝術的道理。
一、愛學生要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和愛好,了解他們的行為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方式等。人格尊嚴是平等的。教育專家提醒我們“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礎”??释蛔鹬兀敲總€學生的內心需要,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尊重就意味著,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貼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里,與他們促膝談心,與他們打成一片,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尊重就意味著,要像朋友一樣欣賞他們,能傾聽他們的心聲,包容他們的缺點,分享他們的喜悅,接納他們的感受。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消除對你的戒備,甚至是敵意,才會從情感上親近你,從行動上走近你,跟你說真話、訴真情。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普通初級中學,筆者曾中途接手一個特殊的班級:一個學期剛過,原班主任來上課,門窗都死死關住,沒人來開門;學生自由散漫,班級成績糟糕。凡事皆有因,為什么僅僅一個學期,一個班級會出如此重大的問題?帶著這個問題,筆者走進了這個班,走進了學生群。不長的日子里,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除了學習積極性不高、紀律有些松散之外,并沒有我預先想到的無法無天。不僅如此,筆者還驚喜地看到了他們的可愛之處。他們樂觀、開朗、大膽,同學之間感情好,喜歡圍著教師說這說那。筆者納悶了,這樣的學生怎么會將班主任拒之門外呢?筆者又試著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學生并尊重學生。筆者在班上誠懇地說“我既是你們的老師,更愿意是你們的朋友”;筆者在學生犯錯誤而無情地批評學生之后,我會反思自己是否觸犯了學生的尊嚴,并有針對性地在黑板上留下了公開的歉意信;筆者在課間與他們說笑談天;筆者會拍著他們的肩膀喊“伙計”,放下了“師道尊嚴”,真誠地和他們平等相處,尊重每一個學生。果然,班級的一切朝著筆者的預想發(fā)展。學生們也尊敬筆者、愛戴筆者、親近筆者。于是,班風學風大有好轉,學習成績也步步高升。
二、愛學生要寬容學生,允許學生犯錯
人非圣人,孰能無過,何況是青春年少,懵懂淺薄的學生?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們躁動不安,情緒不穩(wěn),對外界事物既好奇又敏感,自律、自控、自理、自強的能力都很差,此時的他們就猶如風雨中的小樹、波濤中的扁舟,最需要我們的理解、關注、安慰、引導、扶助。若對待他們的錯誤,我們動則叱罵,重則體罰,過分苛求,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法,不能寬容他們,勢必讓學生與我們漸行漸遠。“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边@是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寬容”的理解?!安回熑诵∵^,不發(fā)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yǎng)德,也可以遠害”,古人的言論震聾發(fā)聵。我們身受教益的同時,也該深刻反省自身。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感情、觀念。他們的生理、閱歷都決定了他們的不成熟。我們應該換位思考。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錯誤,不是道德品質敗壞,我們何不“一笑抿恩仇”?皺個眉頭、給個眼神、講個故事、給個暗示,不是比劈頭蓋臉,不問青紅皂白的狠批、痛罵一頓更好嗎?就算是思想出現(xiàn)了較大的偏差,也宜從正面引導為主。要知道“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的”?!肮コ菫橄?,攻心為上”的策略絕不僅僅適合于戰(zhàn)爭,也適用于我們的班級管理。
尤其是對后進生,更要寬容大度。曾有位優(yōu)秀的班主任這樣總結了后進生的可愛:他們每天上學,即使什么都聽不懂,卻還能堅持在椅子上一天天地坐著,這是何等的毅力?他們參加考試屢考屢敗,這是何等頑強的抗挫折能力?他們如此勞累,如此艱難,卻很少有人同情、理解,還常常受到批評指責。即使這樣,他們吃過飯,還是依然一步步朝著這個自己從來沒有成功,甚至還不斷有人諷刺挖苦的學校、班級走來。見了我們,他們還常常憨憨地笑笑,這是何等開闊的胸懷。筆者不得不佩服這位班主任的智慧,因寬容而得來的智慧。
三、愛學生要嚴愛相濟
每屆九年級畢業(yè)后,或是畢業(yè)若干年后,教師們閑聊總會談起這樣的一個話題:某某優(yōu)生,當時我是如何如何對他好,可是自從畢業(yè)后,從來就沒聽到過他的一聲問候,從來就沒有接受過他的一次拜訪,到是那些經(jīng)常受到教師批評的頑皮學生反而記掛著教師。殊不知,今日之結局全都是我們一手寵愛所造成的。優(yōu)等生人人都愛,也正因為他們是優(yōu)等生,所以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原諒或是袒護,甚至是忽略他們的小錯誤、小毛病。久而久之,他們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嬌寵、自我的性格?!俺煽兪撬Φ慕Y果,為他服務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的心理慢慢就形成了。走出校門之后,不記得我們這些愛他寵他的教師們,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不能不說是愛的失敗。越是優(yōu)等生,越要從嚴要求,越要防微杜漸,必須讓他們知道學習成績重要,人品更重要。否則,這樣的產(chǎn)品,我們生產(chǎn)得越多,就越悲哀。所以說,對優(yōu)等生的愛,突出一個“嚴”字尤為重要。
我們關愛優(yōu)生,但更應該多多關愛后進生,因為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僅僅由于學習成績差,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就顯得低人一等。面對他們,教師嘆氣,同學們瞧不起,甚至于連家長自己都搖頭。在這樣壓郁的環(huán)境下的學生,幾乎不可能不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違紀違規(guī)。然而,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尤應該關愛他們,我們又怎能苛刻地要求他們不犯錯?又怎么忍心面對他們的過失,不以一顆寬大包容的心去對待呢?但寬容決非放任自流,決非沒有原則,決非不要批評、指導和嚴格的要求。我們在強調寬容的同時,在強調寬容后進生的同時,也必須提出一個“嚴”字。愛是偉大的,但愛絕對不是萬能的。我們在愛的同時也要從嚴要求,必須做到“嚴愛相濟”。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會在學生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熱愛學生等于塑造一個學生,厭棄一個學生等于毀壞一個學生。愿所有的教師都能“捧著一顆心來”,并用智慧和汗水演繹一出出教壇神奇,培養(yǎng)出一批批人格健全、品行優(yōu)良、成績優(yōu)秀的國之棟梁。
參考文獻:
[1] 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新編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葉 瀾.新編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廣東省揭西縣云嶺中學 51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