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山
《談禮貌》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第10冊中的一篇課文。蘇教版教材中還選編了《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學與問》等說明事理的課文。這類說理文的行文邏輯和表達方法都大同小異。從結構上看,都有一個議論文的大體框架;從寫法上看,都采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我在教學《談禮貌》時,著重思考的就是把握說理文的文體特征,關注階段特征,讓說理性的文章說出“語文的理”,成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載體。
一、導入——文體特征能把握
《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閱讀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使學生初步把握各類文體的特點”。五年級學生學習《談禮貌》時,已經接觸過《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對說理性文章的文體特點已經有所感悟,我就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遷移,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請看教學片段:
師生互相問好。
師:同學們真有禮貌?。ò鍟憾Y貌,指導“貌”的書寫。)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叫“談禮貌”。(補充板書:談)學過的課文中,見過類似的課題嗎?
生:《說勤奮》。
師:還記得《說勤奮》這篇課文講了什么觀點嗎?
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師:為了說明這個觀點,作者舉了哪些人的例子?
生:司馬光、童第周。
師:《談禮貌》的課文都讀了吧?與《說勤奮》比較一下,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思考。
生:我發(fā)現(xiàn)文章講述的觀點雖然不一樣,但是結構都是一樣的。先講述了一個觀點,然后圍繞這個觀點舉了幾個例子,最后總結。
師:對,提出一個觀點,通過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述,最后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是這類說理性文章的基本特點。那么,作者在《談禮貌》中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要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這里,先通過“師生問好講禮貌”的情境導入,然后通過對《說勤奮》一文觀點、事例的回顧,揭示說理類課文文體的特征。
二、初讀——事例選擇知典型
《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閱讀教學要求中同樣指出,“要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學生初讀課文,劃出文章“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要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進一步引導他們對《說勤奮》和《談禮貌》這兩篇課文所選事例進行了比較,來感受文章在事例選擇上的“典型性”“合理化”。請看教學片斷:
師:比較兩篇課文所選的事例,你們一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這些例子有的是正面的,有的卻是反面的?!墩f勤奮》中的司馬光天資聰明,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但他們都靠勤奮取得了成功。
師:不完全是正面和反面,就是不同事例中人物所面對的情況不一樣。
生:同一個事例中岳飛和牛皋就是正面和反面的。
生:司馬光和童第周一個是古代的名人,一個是現(xiàn)代的名人。
師:可見“從古到今”,要取得成功,都要靠勤奮。
生:《談禮貌》選擇的事例也是“從古到今”。
生:我補充,《談禮貌》選擇的事例包括了“大人物”和“普通人”。
師:這是從人物的身份看。
生:事情發(fā)生的情景也不一樣,“問路”是有求于人,“乘車”是誤傷別人,“理發(fā)”是自己不小心。
師:你真仔細,作者選擇事例的秘訣都被你看出來了。
師:兩篇文章所選取的事例可以顛倒一下順序嗎?
生:不可以,都是基本按照“從古到今”的順序,一般不“從今到古”。
師:是?。⊥瑢W們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了說理文的奧妙。就是要從古今中外等不同角度選擇合適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三、品讀——文字表述需切合
《談禮貌》全文約600字,卻既表明觀點、講清道理,又生動地呈現(xiàn)了三個事例。語句及其簡潔,卻處處扣住主題。這樣的說理文同樣應該通過“品詞析句”這樣的“語文手段”上出語文的味兒來。
師:知道什么叫“古訓”嗎?
生:就是古人留下來的,可以教育我們的很有道理的話。
師:這句古訓出自我國古代“四書五經”之一的《禮記》,同學們一定要好好理解。劃一劃第一節(jié)中講這句古訓意思的句子。
師:誰能用句中的有關詞語,分別說說這句古訓中各個詞語的意思?
生:逐一講述“君子”“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男女同學分別讀古訓和意思。
師:這句古訓告訴我們君子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注意禮貌呢?(歸納板書:態(tài)度、語言)
師:古訓中的“不失色于人”,對應的就是作者觀點中的——
生:禮貌待人
師:古訓中的“不失口于人”,對應的就是作者觀點中的——
生:使用禮貌語言
男女同學分別再讀古訓和意思。
師:作者為什么在文章的開頭先引用這樣一句古訓呢?
生:作者是借古訓引出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更讓人相信自己的話。
師:你說的“引出”非常準確。借名言警句導入是說理類文章提出觀點的常見手法。
我覺得,這一片段將“古訓”的理解與其在文章表達(尤其是觀點導出)上的作用都有充分的體現(xiàn),可謂“一石二鳥”。
四、表達——敘議結合能運用
《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還提出要“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碧K教版的主編們對此領悟得非常透徹——《談禮貌》的后面安排了“選擇一個能說明禮貌待人好處的事例,先說一說,再寫下來?!本幣旁谒哪昙壍摹墩f勤奮》則沒有這樣的訓練。這就提醒我們在教學中要在“學會表達”、這個環(huán)節(jié)做到“讀寫結合”。如:
師:比較三個事例,看看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相似點?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都是先講故事,再講自己的觀點。就是在講故事之后插入自己的分析。
師:對,敘述一個故事之后,又發(fā)表了自己的議論。這叫“夾敘夾議”。
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生:說理性的文章只說理或者只講故事都不行。只有用事實說話,才能讓人產生共鳴。
生:說理不空洞,什么事說什么理。不然,沒人相信。
師:這些“敘”“議”可以顛倒、交叉一下嗎?
生:不行。
師:對,這些“敘”“議”是緊密結合著的。
生:早晨,見面問好會讓人感覺一整天很開心。
生:不對別人發(fā)怒,有時禮貌就是一種寬容。
師:用“夾敘夾議”的方式,你們筆下一定會留下很多讓人溫暖的禮貌故事和你們的禮貌感言。
其實,要在學習說理性文章的課堂上說出“語文的理”,重要的還是抓住“聽說讀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字詞句段”的感悟中學說理之“文”,明語文之“理”,悟表達之“法”,最終達到融會貫通,能實踐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