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欣
摘要:從近幾年中考名著閱讀題得分率極低的情況可以看出,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是因為名著閱讀教學落實不到位,名著閱讀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都還停留在滯后階段。而要擺脫這種困境,筆者認為首先要遵循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幫助學生語文知識和認知思維的構建,其次要提高名著閱讀的實效性,落實常規(guī)的名著閱讀教學。
關鍵詞:名著;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5-0081
名著篇目都是經典之作,是人類文化的精髓,都值得學生認真閱讀,汲取書中的精華所在。在新課標中,語文考綱上名著閱讀考查部分都有明確要求,最終目的就是要求學生閱讀名著,要求語文教師重視名著閱讀教學。初中學生的閱讀已經進到能通過閱讀掌握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簡單把握主旨和藝術特色的階段,閱讀是需要時間的積累,也就是語文知識的構建過程,也是學生認知思維構建新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的基礎上與名著融合成新的知識體系。
那么,如何才能落實名著閱讀教學呢?通過不斷反思和實踐,筆者總結出一些具體做法:
一、讀名著,抓落實
小說的教學應該抓住情節(jié)、人物和環(huán)境的三要素,而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都是在故事情節(jié)中展現出來的,如果學生不了解名著中具體的情節(jié),就給學生分析人物性格、作品主題、藝術特色等,那無疑是空對空的對話。因此,讀名著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重中之重,關鍵是要抓落實,也就是要想辦法督促學生完整閱讀名著,還要用多種方式檢查學生閱讀的效果。
1. 課前演講,復述情節(jié)
為了落實名著閱讀情況,可以將課前五分鐘用來檢查名著閱讀。筆者和學生先約定好閱讀一本名著的時間,比如《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書,可以讓學生在三個星期內看完,然后按照座位順序輪流,讓學生提前做好課前演講的準備,根據目錄里章節(jié)的內容,復述故事情節(jié)。如果是基礎較好的同學要求脫稿演講,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可以允許帶稿演講。一個學期下來,每位學生至少有一兩次上臺演講的機會。有了課前演講的檢查方式,學生自然會認真閱讀并做好準備。用這種辦法,既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故事內容的概括能力,又檢查了名著閱讀的具體情況,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真是一箭多雕。
2. 細節(jié)追問,檢查閱讀
上面的方法只能促進大家閱讀,也只能定時定人檢查閱讀情況,個別學生會認為,筆者只準備輪到自己的章節(jié),其他部分不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筆者一般在課前演講開展前就告訴學生,筆者還要抽查里面的細節(jié)問題,請大家認真閱讀全文。筆者會在演講后隨機抽查一部分同學,讓他們回答這個章節(jié)中一兩個細節(jié)問題,如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筆者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湯姆讓誰心甘情愿替自己去刷墻的?”(答案是本、比利·費施和詹尼·米勒等孩子)。為了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筆者還要求學生之間就某章節(jié)的細節(jié)問題互問互答,鼓勵學生進行細節(jié)追問,精確回答。
二、觀視頻,憶情節(jié)
筆者一般會在學生讀完名著,對名著全部情節(jié)了如指掌之后,用自習課時間,讓學生觀看名著視頻,這樣學生會更有興趣,帶著把原著與電影相比較的心態(tài)看,會對原著印象更加深刻。
如在看《格列佛游記》這個電影視頻時,電影版的和原著有很大出入,特別主人公在現實與幻覺中交錯出現的時候,學生有點摸不著頭腦,但是隨著情節(jié)的詳細和深入,學生發(fā)現了幻覺中的內容是和原著同步的,現實中的是電影中加的。于是他們明白了這是與原著完全不同的敘事方式。
所以,在看視頻的過程中,如果有與原著不同的情節(jié)和內容,這正是可以檢查學生原著閱讀的好時機??梢蕴崆案嬷獙W生視頻與原著某些地方是不同的,請大家看完后把它找出來;或者視頻中刪掉了哪些情節(jié),找出來;或者一些經典的情節(jié),直接可以暫停,讓學生概括內容,說說這個情節(jié)表現人物什么性格,表現作品什么藝術特色。如果學生可以區(qū)分出差別或者回答出來,那說明閱讀的部分落實得很好。
這樣看視頻,即使花了一些時間,但能夠加深學生對原著的印象,筆者認為還是值得的。
三、填提綱,善概括
咀嚼閱讀,填寫《導讀提綱》。在完成初步閱讀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提升閱讀能力的要求: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了解名著基本內容,根據要求進行概述;初步欣賞文學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能結合具體語段作簡單分析;能具體說出自己閱讀名著的體驗,并就作品具體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根據要求對名著進行回味和反復研讀。
每節(jié)課用15分鐘閱讀、批注本周規(guī)定的內容,15分鐘整理閱讀筆記、填寫導讀提綱,10分鐘師生交流。我們制定的提綱如下:
四、寫感悟,善思考
寫作既能將所學知識鞏固和深化,也能讓學生將自己的思想火花形成文字或者模仿作品寫人寫景精彩的地方,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設計了以下題目:1. 讀后感,選取一點、一人、一事,發(fā)表一個觀點,一點感想,一點思考。2. 名著里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尤為精彩,模仿名著寫一個景物或者心理的片段。3. 你從文中學到了什么?
這些活動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給學生打造了一個自由交流、激發(fā)學生智慧、擴大思維容量的平臺。學生甩掉了“標準”答案的束縛,各抒己見,在一次次課堂交流與讀后感中,學生逐步體會出了名著的魅力。
筆者發(fā)現即使是平時不怎么看書的學生,只要能引導其看下去,他們慢慢地也會沉浸在其中。語文能力的提高必須有量的積累,讀整本書可以鍛煉學生的自讀能力,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的學生寫作內容假大空,是與缺少大量課內外閱讀分不開的。所以,語文教師有責任將文學名著的閱讀引向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將閱讀文學名著當做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啟迪學生智慧、訓練思維品質、塑造良好性格的機會。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港口鎮(zhèn)大南中學 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