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
【摘要】目的 探討和分析對股骨頭壞死患者行手術治療后應用整體護理干預的效果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于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術治療的股骨頭壞死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采取抽簽法將上述選取對象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整體護理干預,觀察和對比兩組在采取上述護理干預后的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愈合良好,均出院,但觀察組在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功能恢復、護理服務滿意率等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上述指標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股骨頭壞死患者給予手術治療后,采取整理護理干預,能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護理服務質量,促進患者患肢功能恢復,這對改善患者預后有積極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股骨頭壞死;整體護理;療效;預后
股骨頭缺血壞死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其主要是因為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導致機體股骨頭內壓滲透壓異常增高,對供血循環(huán)產生阻礙,導致骨髓內部組織缺乏血液灌注,出現(xiàn)缺氧、水腫等癥狀,致使骨頭壞死而引發(fā)的一系列病癥[1]。股骨頭壞死會嚴重影響患者機體髖關節(jié)的運動功能,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臨床上對于股骨頭壞死,一般采取手術治療,但該手術治療后并發(fā)癥較多[2],若不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會對手術效果產生不良的影響,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及精神壓力,這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為分析對股骨頭壞死手術治療后采取整體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選取最近幾年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該類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對其中30例采取該護理干預,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xiàn)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術治療的股骨頭壞死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男39例,女21例;年齡24-66歲,平均年齡(45.3±5.9)歲;其中酒精、藥物致使股骨頭壞死患者11例,骨質疏松、意外創(chuàng)傷、骨髓異常增生等因素導致股骨頭壞死患者素依次為12例、28例和6例,另外3例患者股骨頭壞死原因不明。采取抽簽法將上述選取對象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股骨頭壞死原因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整體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
①常規(guī)護理;術后將患者送入休息室后,取患者平臥位,同時用軟枕將術側肢體墊高5-8cm,并保持術肢向外展開,展角在10°-15°左右,叮囑其家屬禁止改為側臥位;術后6h后,每間隔30min監(jiān)測1次患者生命體征,記錄體征變化情況,主要監(jiān)測患者的脈搏、血壓、體溫等指標;同時護士應密切觀察手術切口或穿刺部位是否出現(xiàn)滲血、淤血、出血等癥狀,觀察并記錄患者下肢皮膚顏色、溫度及足背動脈搏情況,若存在不良情況,應警惕靜脈血栓;
②疼痛及心理護理;術后麻醉效果會逐漸消失,患者蘇醒后會感受到輕重程度不一的疼痛感,尤其是術后2d內,疼痛感極為明顯,該疼痛感一般需要給予藥物處理,因此護士在患者蘇醒后,應第一時間向患者說明情況,告知疼痛感產生的原因,并給予語言上的激勵,同時可以采取播放輕音樂、與患者聊天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這對減輕疼痛感有著一定的效果;若疼痛感較為強烈,護士可遵循醫(yī)囑給予適量鎮(zhèn)痛藥治療;股骨頭愈合由于需要較長時間,患者長期臥床難免會滋生出焦慮、擔憂、害怕等不良情緒,護士應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做好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多給與關心和鼓勵,幫助患者樹立完全康復的信心。
③功能鍛煉;護士在給予該階段護理干預時,應向患者詳細說明功能鍛煉的效果及目的,在獲取患者同意,術后在患者身體允許情況下,盡快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如做踝關節(jié)屈伸聯(lián)系,術后12h或1d后,指導其在床上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趾間關節(jié)屈伸活動;若可以下床活動,可指導患者由輕到重的功能鍛煉,促進患者骨愈合。
1.3 觀察指標
隨訪4-6個月,采取Harris評分系統(tǒng)對兩組患者術后2周、2個月、6個月后股骨頭恢復效果進行評定,同時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由護士長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調查,分為很滿意和不滿意兩個層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t檢驗;x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療效指標對比
觀察組Harris股骨頭功能恢復評分結果明顯好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下表1。
2.2 并發(fā)癥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6.7%(29/3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7%(1例滲血,1例感染),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6.7.7%(23/3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7%(3例滲血,4例感染,1例骨生產畸形),組件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整體護理方式作為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護理模式,其涉及到患者術后用藥、護理直至出院等各個方面的護理,為患者提供全面、完整的護理服務,旨在提升患者住院舒適度,加快康復進程,減輕病癥對患者的影響,這對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后,該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功能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升高,這對該患者患者預后、提升生活質量,促進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有著積極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霞.58例股骨頭壞死術后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405(10):208
[2]周曉清,曹蘭珍 ,杜玲.人臍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護理體會[J].鄖陽醫(yī)學院學報,2010,2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