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摘要】 目的:探討整體護理干預在降低手術室患者手術應激反應中的作用,為提高手術成功率、改善患者療效等方面作出指導。方法:回顧性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214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7例,對照組采用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在手術過程中的應激反應情況及滿意度。結果:兩組術前1 d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手術開始前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術后疼痛程度及術后1 d的焦慮、抑郁評分、護理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護理干預能降低手術室患者的手術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相關護理人員應當予以重視。
【關鍵詞】 整體護理; 手術室患者; 手術應激反應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4-008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4.045
手術在國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個嚴肅的話題,這主要是由于手術的好壞往往能直接決定患者的存亡,因此多數(shù)患者在手術前會出現(xiàn)焦慮不安、暴躁失落等一系列生理或心理的應激反應,而這些應激反應對患者手術的成功百害而無一利,通常會影響到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情況,從而發(fā)生各類不良反應等[1]。隨著各類護理干預模式的推廣和發(fā)展,臨床護理工作人員應以患者為中心來實施相關護理干預,并將護理干預的模式從單純地減輕病痛理念上升到提高身體和精神的治療效果。按照目前的護理干預模式,整體護理的方法被部分醫(yī)院用于手術室患者的治療中,希望能夠降低患者在手術中出現(xiàn)的手術應激反應[2]。但至今尚無研究證實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在手術室患者中的護理作用,本文就此問題著手,對比分析整體護理干預在降低手術室患者手術應激反應中的作用,現(xiàn)將具體的研究過程和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214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7例。兩組性別、年齡、麻醉方式及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手術室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如術前測量患者身體的各項指標,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并匯報相關醫(yī)師,提前準備好術中所需的各種用具,保持手術室清潔衛(wèi)生等。而觀察組采用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心理輔導。心理輔導對于手術室患者來說至關重要,患者由于疾病常常會出現(xiàn)抑郁、難過、焦慮等負面情緒,而對疾病情況及自身狀況的未知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負面情況。同時對于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醫(yī)療費用,患者可能會感到經(jīng)濟壓力,從而產(chǎn)生愧疚、無奈等不良情況,而這些不良情況極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各種排斥反應而影響疾病的治療。專業(yè)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從患者本身出發(fā),培養(yǎng)患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尤其是正確對待疾病的看法,并帶領患者適當參加社會活動,調(diào)整患者的價值觀念,從而以一種正面、向上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3]。同時專業(yè)護理人員也應多與患者家屬溝通,讓家屬了解患者的狀況,并勸導家屬多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從而幫助患者排解內(nèi)心的負面情況,并逐漸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當然心理護理形式不一,除了在術前需對患者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舒適護理干預,術后也應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護理干預[4]。(2)術前護理。手術開始前護理人員應詳細詢問每位患者及其家屬關于患者的基本情況及患者的疾病史,從而制定專門的護理計劃,同時要求患者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飲食豐富,多食用水果,補充機體水分,務必戒煙戒酒及刺激性食物。對于部分消化不暢的患者應多使用易消化的食物,減輕胃腸道負擔。(3)術中護理。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舒適合理的護理干預,如協(xié)助醫(yī)師的相關工作、幫助患者按摩、避免各種并發(fā)癥等[5]。(4)術后監(jiān)測。密切關注術后患者,定時檢查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確保患者處在一個正常狀態(tài),如若發(fā)生術后不良反應,應及時與醫(yī)師取得聯(lián)系進行搶救。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在手術過程中的應激反應情況及滿意度。(1)生理應激:記錄兩組術前1 d與手術開始前的心率、血壓等指標情況及術后的疼痛評分,其中疼痛評分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2)心理應激:記錄兩組術前1 d與術后1 d的焦慮、抑郁情緒等。其中焦慮評分采用SAS自評表,抑郁評分采用SDS自評表。(3)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滿分100分,90分以上計入滿意度[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生理應激情況比較
兩組術前1 d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手術開始前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術后疼痛程度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2 兩組心理應激情況比較
兩組術前1 d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隨著醫(y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臨床護理工作人員對患者的關注不僅在于疾病的本身,還在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實施人文主義關懷,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增強治療效果。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患者在手術前最容易產(chǎn)生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尤其在臨近手術前患者的緊張情緒越發(fā)嚴重,甚至會產(chǎn)生一系列心理或生理的應激反應[7-9]。近些年整體護理干預逐漸被應用在手術室患者中,希望能夠降低患者對手術的應激反應。本文就此問題作出深入的研究,根據(jù)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兩組術前1 d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焦慮、抑郁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手術開始前觀察組患者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術后疼痛程度與術后1 d的焦慮、抑郁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筆者分析整體護理干預可以通過語言疏導、非語言溝通及飲食干預等多個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形式多樣,功能齊全,能夠幫助患者重建健康、正面的生活態(tài)度等。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干預能降低手術室患者的手術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相關護理人員應當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周小芳.一體化護理對局部麻醉術患者心理及疼痛應激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6):140-142.
[2]陳婉萍,林麗蓮.全程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術中應激及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684-685.
[3]曾苑香.全程護理模式對外科手術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12):139-140.
[4]劉素瓊,陳玉.護理干預對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負性情緒及舒適度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5,21(6):1021-1023.
[5]楊春鑫.手術室全程優(yōu)質(zhì)護理在減少術中應激反應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9):267-268.
[6]季建紅.全程護理對外科手術病人心理應激反應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13(11):993-995.
[7]孔霞.實施人文關懷緩解接臺手術患者的焦慮心理[J].中國中醫(yī)藥資訊,2012,4(2):37-38.
[8]歐陽芝,熊朝霞,何美秀.循證護理干預對局麻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1):136-137.
[9]楊亞南.循證護理在手術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32):83-84.
(收稿日期: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