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其聰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對教育的和諧發(fā)展與人的和諧發(fā)展提出了一個嶄新課題。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構(gòu)建和諧教育,既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標。它要求教師“精于教書、勤于育人、勇于創(chuàng)新、甘于奉獻”,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重講求民主,鑄造和諧的基石;著眼人本,開拓和諧的源泉,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性教育教學實踐,才能形成獨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班級管理模式。
關(guān)鍵詞:平常心;智慧;激發(fā)潛能;情感交流;教育契機
學生難教,學生更難管。開展活動,師生就是朋友;說到學習,師生就是敵人。這是老師們的共同心聲。
其實,不是學生難教,而是我們的方法太落后,在困惑的同時,我們教師或許更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學校提出的“扁平化管理”指導下,我不斷對照反思,逐一落實到平時的行動中去,終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讓學生服氣可以依靠做事公正,讓學生佩服只能依靠教師的智慧了
因此,班主任從帶班開始,就要施展自己的才能。
二、身體力行狠抓學生行為規(guī)范,“大事講原則”,必須逐一落實到位
三、給學生一個發(fā)泄的空間
我采取的是讓學生寫指定題目的周記,自己逐一批改。不少學生曾告訴我:“學習的忙碌中竟然還有一種期待——盼望見到老師在周記本上的鼓勵話語!”
四、情感交流,走進學生心靈
這是做一切學生工作的核心思想。不能讓學生服氣的談話絕不是零效應,而是負效應,并且還有放大作用——學生產(chǎn)生“免疫”后將更難教育。所以一定要有充足的準備,多站在學生立場考慮問題。
五、盡可能抓住或創(chuàng)造教育的契機,將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心靈
案例一:學生上晚自習不安靜。
一個冬天的晚上,沒有晚自習的我獨自伏案備課,驀然抬頭聽見窗外的“嘀嗒聲”——下起了蒙蒙細雨。我知道又有不少學生家長要來學校給孩子送傘了。靈機一動,我走到教室門口,學生大多認真做作業(yè),但有幾個孩子在悄悄講話。沒有說什么,我將幾個學生帶到校門口——路燈下,學校大門口黑壓壓一片人頭攢動。看了一兩分鐘,大家回到了我辦公室。我問他們:“這些‘傻子為什么不在家烤火看電視,寧愿在外面冒寒風、淋冷雨?如果進到教室門口看見自己兒女在這樣學習會有怎樣的感想?”孩子們都羞愧地低下了頭。從此我班上的晚自習一直都很安靜。
六、懷寬容之心,包容學生的過失
2012年5月,臨近升學考試,一個女生因與同桌發(fā)生矛盾,一氣之下,將同桌放在教室的錢偷了。我先后調(diào)取、拷貝了學校監(jiān)控錄像,再到班上講住校生、走校生的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晚上那位偷盜的學生給我發(fā)短信,問我是否真的有監(jiān)控,還說沒臉在學校了,想回家復習。我思考良久,我起初迫切想知道是誰,但最終我刪去了監(jiān)控錄像,我怕自己用異樣眼光看待她,怕影響她高考,更怕影響她一生。
我在草稿紙上反復修改后,給她發(fā)了這樣一條短信“孩子,我不知道你是誰,教室的監(jiān)控24小時開著的。但是我一直不忍心看,因為在我心中,16班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我的獨一無二的寶貝。從不犯錯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老師永遠像以前一樣愛你們。好孩子,開朗些,多學點與人交往的技巧,你會更出色!這件事我不會再去追問,就讓它成為我倆永遠的小秘密吧!”此后我每天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始終沒有發(fā)現(xiàn)有異?,F(xiàn)象。我更加堅信:給本該受批評的學生多一些鼓勵,多一些等待,多一些幫助,把愛和教育的智慧滲透在每個細節(jié)中,他們完全可以優(yōu)秀起來。
七、激勵,再激勵——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向上之心
一個人的潛能究竟有多大?或許我們都無法回答。一旦學生的點滴成功受到老師及時的肯定與贊許,他越會迅速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guān)注,激發(fā)起他內(nèi)心深處的向上之心,他必定將選擇以優(yōu)異成績來回報老師。
八、與時俱進,提升自我,讓自己的思想永不落伍
多向名家學習,多向網(wǎng)上的優(yōu)秀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
九、在可能的情況下,多跟班
班級管理無大事,每天眾多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周而復始;班級管理無小事,或許老師無心的一句話將會塑造一個孩子,也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差生”之所以差,“優(yōu)生”之所以優(yōu),根本在于意識上,主要表現(xiàn)在習慣和方法上的“優(yōu)”和“差”。教無定法,卻也不可無法。許多學生是當局者迷,作為旁觀者清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他們沖破迷霧,清清楚楚去學習,明明白白上考場,昂起頭來做一個優(yōu)秀學生。
魏書生說:“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就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對學生細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師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頭活水,常做常新?!彼晕覉孕牛豪蠋熞欢ㄒХ桨儆嬙诤⒆佑仔〉男撵`上播下一粒“美”的種子,一?!皭邸钡姆N子,再不斷灌溉,當這兩粒種子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最終學生一定能長成“人”的參天大樹。
(作者單位 四川省綿陽第一中學)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