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皋嶺
摘 要: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讓學生在合理的學習起點上,展開探索;沿著明晰的思考路徑,展開思維;在豐富的實踐體驗中,增強能力;在及時鞏固中,提升認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構建策略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那么,怎樣構建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呢?下面結合實例談談本人的幾點思考,與同行共商榷。
一、基礎:合理的學習起點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指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切入,為有效課堂教學的開展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從“訂一份牛奶全月28元,小明訂了5個月要花多少錢?”引入,請一名學生上黑板進行筆算,再請其他學生進行“28×10”的口算,讓學生了解根據“28×10”這道口算在這個情境中可以求出訂牛奶10個月要花的錢。接下來,教師再提問:訂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錢?于是,學生列出算式:28×12。與前面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相比,這是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也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知。
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是學生學習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認知基礎,教師從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出發(fā),為學生鋪平探究新知道路,讓要探究的算法能在此基礎上“生長”。
二、關鍵:明晰的問題路徑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也是數學探究活動的原點。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由一系列層層遞進的數學問題構成引探路徑,順應學生思維規(guī)律,引領學生探求未知,最終揭示數學本質,獲得自我發(fā)展。
如,在教學“角的度量”中,學生圍繞著這樣一系列的問題路徑進行有效學習:首先,怎樣比較畫在黑板上兩個固定角的大???讓學生通過拼一些10°的小角,比較黑板上畫出的兩個角(一個30°,另一個40°),初步體會到具體量化對比較角大小的重要性;其次,怎樣精確地量化角的大?。孔寣W生用每個是10°的透明小角,18個連在一起,測量一個特殊的角(只有22°),于是,學生想到了再細分這個透明的半圓形工具,也就出現了均分成180等份的半圓,引導學生建立1°的概念,用這樣的工具去量很快得知那個角的有22個1°的角即22°;最后,怎樣方便使用半圓量角工具?為了能讓學生快速讀出角的度數,學生想到了在工具上標出刻度……教師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共同“發(fā)明”了量角器。
三、核心:豐富的探究體驗
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
如,在教學“用畫圖策略解決問題”一課時,首先,圖文對比,體驗圖示優(yōu)越。出示求已知長方形的長和寬,求面積的文、圖兩種不同表述形式,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并快速回答。根據學生的選擇與回答,體會文字表述問題過程的細致,而標出簡要數學信息與問題的示意圖形象、直觀,有利于快速感知數學信息,解決數學問題。其次,閱讀例題,體驗問題困惑。出示教材例題中文字敘述部分:“梅山小學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組織學生交流:如果要計算原來花圃的面積,能運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直接算出嗎?你有什么困惑?最后,畫出圖示,體驗策略幫助。引導學生按“缺寬度的長方形→沿著長各增加3米→框出增加的長方形→標注數學信息和問題”的步驟畫圖,再對照圖示,說一說解決這一困惑的方法。
上述環(huán)節(jié)表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體驗越豐富,他們的感知也就越深刻、全面,學習的態(tài)度也就越積極、主動。因此,豐富的探究體驗是構建有效課堂的核心。
四、保證:及時的鞏固練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學習思考與收獲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鞏固強化,他們掌握的新的知識與技能也就會稍縱即逝。因此,要及時進行新知后的鞏固練習,切實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后,進行了如下多層次的鞏固練習,第一層次:讓學生結合已學知識,在圖形上涂一涂,讓數形結合,鞏固分數基本性質的認識;第二層次:讓學生填寫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借思維流程,強調分數基本性質的要點;第三層次:直接找出與已知分數相等的分數,內化思考過程,熟練分數基本性質的掌握;第四層次:讓學生判斷下面每組的兩個分數是否相等,并說明理由,辨一辨,用干擾練習,深化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第五層次:在■<■<■的括號中,找一找合適大小的數,以拓展提高,幫助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總之,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從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理性思考有效課堂教學的一些基本架構,才能更好地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劉加霞.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