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 要: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高考復讀生和應屆生的焦慮水平進行測量,結(jié)果表明,總體上看考生焦慮水平狀況良好,但復讀生的焦慮水平要顯著高于應屆生。這一研究結(jié)果能夠為考生選擇是否復讀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考;復讀生;應屆生;焦慮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007-01
一、引言
高考作為我國人才選拔的重要手段,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忌图议L尤其將高考視為決定考生一生命運的轉(zhuǎn)折點。然而,由于高考競爭十分激烈,許多考生在第一次高考中并沒能脫穎而出,或者沒有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因此而選擇了復讀。就目前狀況來看,復讀生在所有參加高考的學生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有研究表明,高考復讀生占高考總?cè)藬?shù)的10%—15%[1]。
二、方法
1、被試
從某高中隨機抽取一個高三應屆班和一個高三復讀班填寫問卷。共發(fā)放問卷137份,回收有效問卷129份。
2、工具
焦慮自評量表(SAS)共20個題目,其中15個為正向評分,5個為反向評分。20個項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shù)部分,就得標準分[2]。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48。
3、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15.0進行數(shù)據(jù)的錄入和分析。
三、結(jié)果
1、復讀班和應屆班焦慮水平總體現(xiàn)狀
首先我們對復讀班和應屆班的焦慮現(xiàn)狀進行了考查,結(jié)果如表1所示。單一樣本t檢驗表明,無論是復讀班還是應屆班,其焦慮水平平均分要顯著低于分界值50分(復讀班t=-4.657,p<0.001;應屆班t=-10.633,p<0.001),表明總體上看,高考學生的焦慮水平并不太高。
2、復讀班和應屆班在焦慮水平上的差異
對復讀班和應屆班的標準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t= -3.660, p<0.001表明復讀班的焦慮水平要顯著高于應屆班。
3、復讀班和應屆班中焦慮人數(shù)比例的差異
按照中國常模結(jié)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2],高于50分的個體可以認為其焦慮水平較高,對各班的焦慮人數(shù)及百分比進行計算,結(jié)果如表2所示。卡方檢驗結(jié)果表明,復讀班中焦慮人數(shù)的比例要顯著高于應屆班,即復讀班中達到焦慮水平人數(shù)的比例更高。
四、討論
1、高考學生焦慮水平總體良好
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復讀班在SAS量表上的平均得分為45.30,應屆班的平均得分為40.33,均顯著低于臨界值50分,表明高考學生總體上看焦慮水平適中,并沒有出現(xiàn)大家普遍認為的備戰(zhàn)高考的學生焦慮水平較高的情況。這或許是由于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本研究發(fā)放問卷的時間是在高三上學期,離高考還有半年時間,學生可能還沒有完全感受到高考的“硝煙”。
第二,高考雖然是學生邁向成功的關鍵一步,但廣大學生可能也已經(jīng)認識到高考并不是獲得成功的唯一方法。尤其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以及出國留學的興起,學生的出路并非僅僅只有高考一條,這或許有助于減輕學生對高考的焦慮情緒。
第三,我國當前的生活水平較之前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學生不用為溫飽擔心,高考落榜也不再意味著立即要去參加勞動,這也相對減少了考生的后顧之憂。
2、復讀生焦慮水平高于應屆生
盡管復讀生的焦慮水平總體上看并不是特別高,但其焦慮水平依然遠遠高于應屆生。盡管是在高三上學期,80人的復讀班里居然有24人得分達到了臨界值以上。這證明了高考復讀生的心理壓力較之前增大了很多,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首先,之前高考的失利會使考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感到自己在學習上很失敗,并害怕會在未來的下一次高考中惡夢重演,越是如此,就越發(fā)地焦慮。
其次,復讀生經(jīng)歷了高考的失敗,與此同時,可能還承受著父母對自己的失望。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夠通過復讀一年考取名牌大學、重點大學,這也在無形中加大了考生的壓力。
3、對選擇復讀的建議
筆者認為,關于是否選擇復讀這一問題并不能一概而論。一方面,復讀的確能夠提高很多學生的成績,從而考上更好的大學,況且從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一個人從哪所高校畢業(yè)依然是其今后發(fā)展的重要砝碼;而另一方面,復讀會使學生心理壓力增大,焦慮水平提高,學生能否在復讀的時間里保持良好心態(tài)是在選擇是否復讀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五、結(jié)論
(1)高考學生焦慮水平總體狀況良好;
(2)復讀生的焦慮水平要顯著高于應屆生;
(3)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復讀時要謹慎;
(4)對于復讀生要從家庭、學校、自身等方面減輕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1] 李婉熒,王權紅.高中復讀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心理健康教育[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3 (1):87-89.
[2] 郭念鋒.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7-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