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 李陽
摘 要:作為儒家經典的《孝經》,在歷史上有深遠的影響。近代以來,《孝經》被誤讀錯解,很多人錯誤地認識《孝經》。其實,《孝經》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而在于教育。在今天,《孝經》的理念和思想,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現代人思考和學習的地方。
關鍵詞:孝經;行孝;教育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9-0161-02
《孝經》是一部專門論述孝道的儒家經典,在歷史上許多大家,甚至帝王都為《孝經》做注解,極大推動了《孝經》的推廣。如今《孝經》卻不被人重視,現代社會出現了嚴重的孝道危機。對此,人們普遍認為應當繼承傳統(tǒng)孝道精神,培養(yǎng)人們尊老、敬老、養(yǎng)老的孝道品德,讓家庭回歸和睦,社會回歸和諧。《孝經》不一定能對解決當今社會的問題給予具體的措施,但其中的一些理念,對當今的社會問題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筆者試就《孝經》對當代社會問題的借鑒和指導意義做些論述。
一、如何客觀看待《孝經》
兩千多年來,《孝經》對于中國社會的影響非常大。但五四以來的近代社會,打倒孔家店、推翻舊思想,推行新文化、新思想?!缎⒔洝繁徽J為是腐朽、糟粕,后來《孝經》才漸漸被人重視,許多學者也做了比較客觀的研究。但部分學者對于《孝經》“移孝作忠”觀耿耿于懷,認為《孝經》就是維護封建帝王的統(tǒng)治的,愚弄百姓對君主盡忠。筆者對于這一觀點有不同的看法。
從大的歷史觀來看,任何歷史時期的文學作品都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政治、經濟、民俗、社會風氣有關,不可能脫離所處的時代而獨立存在。假設《孝經》的寫作目的是為響應當時的政治,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也不應該對它進行全盤否定。封建社會存在了幾千年,是社會發(fā)展不可逾越的社會形態(tài)。站在新的歷史時期,對封建社會評判可以,但對封建社會批判就顯得情緒化、不理智。同樣,站在當今,對于封建社會時期的文學作品批判也是不理智的。當時的文學作品對于當時的政治積極建言獻策,是好事。如果我們把《孝經》不加變通,仍然套用在今天的社會,必然會存在種種問題,這不是《孝經》本身的問題,而是套用者的問題。當然這番討論的前提是一個假設。
《孝經》成書之后,對于后世的歷史影響巨大。許多統(tǒng)治者大力推廣《孝經》,甚至封建社會后期大力宣傳“臥冰求鯉”、“郭巨埋子”等愚忠愚孝行為。統(tǒng)治者推行《孝經》的目的一方面是教化百姓,另一方面確有愚弄百姓的嫌疑。歷史上確實有過國君亡而拒食陪死的愚忠行為。但這只是個例,《孝經》對中國傳統(tǒng)孝道的保存與延續(xù)功不可沒。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孝經》確實對于維護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貢獻頗大,但是維護封建社會統(tǒng)治不等于維護封建君主個人統(tǒng)治。維護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換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孝經》對于當時的社會穩(wěn)定、和諧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封建社會,皇帝名義上是國家的擁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其實,皇帝只是整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而已。所謂的忠君,不是忠誠于皇帝個人,而是對以皇帝為代表的整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忠誠,對江山社稷的負責,對天下百姓的負責?!缎⒔洝冯m有“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但是《孝經》中同樣有對于統(tǒng)治者的勸誡:“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意思是天子有善行,天下百姓都信賴他。潛臺詞是若天子無道,百姓會看在眼里,他就會失去天下百姓的支持。所以,天子、諸侯等統(tǒng)治者要謹慎小心,不要做違背天道的事,對得起天下百姓。所以《孝經》的用意不是片面地教導百姓盡忠,而是勸誡天子、諸侯等統(tǒng)治者愛親、敬親,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要為天下百姓做表率。
二、《孝經》的目的在教育
《孝經》的目的是什么?是教育?!缎⒔洝分锌鬃诱f:“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說: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發(fā)點。
《孝經》中教育形式有三種: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師承教育,三是社會行政教育。家庭教育在《孝經》中是通過養(yǎng)親、敬親、諫親、喪葬、祭祀等進行的論述。社會行政教育是通過“五等之孝”、“廣至德章”來論述的。師承教育是在《孝經》中通過孔子與曾子的談話展現出來的。這三種教育緊密結合,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孝道。
《孝經》中的孝道內容很豐富?!缎⒔洝分杏小吧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薄缎⒔洝分行⒌赖氖┯鑼ο蟛粌H包括父母,還包括君主。在這里的君主我們應該廣義地看?!缎⒔洝凡粌H論述了對父母盡孝,更多的論述是超出了孝道的范疇。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它又沒有超出孝道的范疇。因為《孝經》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通過孝道來教育子女,而不是要讓子女做父母的仆人或者附屬品?!傲⑸硇械溃瑩P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有所建樹,需要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而素質和能力的最初來源在于父母的教育,子女通過對父母盡孝學會照顧自己,學會照顧別人,學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學會與長輩、領導相處,學會與同輩、同事相處等等。子女通過對父母盡孝而具備了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能力,而父母通過孝道培養(yǎng)了子女方方面面的能力。《孝經》不是片面強調子女對于父母盡孝的義務,而是啟示我們孝道是培養(yǎng)子女、教育子女的根本。
三、《孝經》對當今社會的意義
當今社會,孝道嚴重缺失。在許多家庭中,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老人成為了孩子的保姆。這類孩子比較自私,不懂分享,不懂感恩,不會與長輩相處,適應能力比較差。眾多諸如此類的孩子一旦踏入社會,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缎⒔洝冯m然距今兩千多年了,但其中的一些觀點,對于當今社會的問題還是有啟發(fā)意義的。
1.行孝是需要教的
有些父母誤以為自己只要對子女好,將來子女肯定會孝順自己。這不一定,很多血淋淋的事實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有些孩子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養(yǎng)成了許多惡習,一不順心便對父母破口大罵,更有甚者,為了跟父母要錢竟然對父母拔刀相向。事實證明,對子女百依百順,不會教出孝順的子女。孝道,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需要教育?!缎⒔洝穼τ谌绾伪M孝做了很多敘述?!靶⒆又掠H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薄靶⒂H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薄缎⒔洝分羞@些論述,正是描寫了一個孝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對父母盡孝。所以,行孝需要教育,而且要從小教育。
可是如何教會子女盡孝。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熏陶,當然還有老師的教導,正如孔子教育曾子一般。另一方面就是社會行政教育?!缎⒔洝酚性疲骸熬又桃孕⒁?,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对姟吩疲骸異疸┚樱裰改?。”這一段是講從國家、行政角度如何推行孝道呢?不是挨家挨戶去教人家如何盡孝,而是當政者以身作則,為人民做表率。賢明的君主猶如人民的父母,他的行為會得到人民的效仿。對于當今社會孝道喪失的現象,我們如何做呢?筆者以為可以效法古代賢明君主的做法,從國家的領導干部入手。先在領導干部中推行孝道,使領導干部帶頭踐行孝道。并利用國家力量來宣傳孝道。如此一來,上行下效,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孝道必然很容易推廣開來。
2.行孝可以培養(yǎng)人的愛敬心
行孝,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實踐活動,還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塑造工程。行孝,可以改變我們的內心世界,培養(yǎng)我們高尚的思想道德?!墩撜Z》中有言:“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為什么這么強調行孝的態(tài)度呢?滿足父母的衣食只是一種動物行為,而尊敬父母是一種由內而發(fā)的態(tài)度,是人與動物的區(qū)別。行孝是一種教育,一個人愛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父母,他可以把愛敬心推廣到別人身上?!缎⒔洝贰皭塾H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毕喾矗粋€對父母沒有愛敬心的人,對別人是不會有愛敬心的。正如《孝經·圣治章第九》所說:“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對父母盡孝,其實就是以父母為對象來塑造自己的愛敬心,使自己成為一個具備愛和恭敬品德的人。
愛、恭敬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愛別人、恭敬別人,不是別人需要,而是自己需要。當今社會的許多職場新人,剛入職的時候能力、技術都有,卻往往會遇到“冷板凳”等待遇,為什么?因為許多職場新人缺乏愛與恭敬。不是具備了技術、能力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很多工作都是分工協作,因此處理好與上司、同事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而要處理好與上司、與同事的關系,愛和恭敬是兩把必備的鑰匙。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子女學會行孝,學會愛與恭敬的必修課。
3.行孝可以理順家庭關系
許多家庭,關系比較混亂:小孩像老子,爸爸像兒子,爺爺像孫子?,F代家庭的中心已經轉移,傳統(tǒng)家庭的中心是爺爺,而現代家庭的中心已經變?yōu)閷O子。明明是父子,卻要做哥們兒;明明是母女,卻說是姐們兒。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可是以孩子為中心,極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鬃诱f:“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币馑际钦f做君主的就要扮演君主的角色,做臣子的就要扮演好臣子的角色,做父親的要扮演好父親的角色,做兒子的要做好兒子的角色,這是告訴大家,人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各盡其責。如果不按照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按對待“老子”的方式去培養(yǎng)孩子,那培養(yǎng)出來的肯定是個老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老幼順序的顛倒,勢必會為孩子社會關系的顛倒埋下隱患。為什么有些年輕人在職場中自私自利,不懂合作,更不把上司放在眼里。這與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有關。無數事實已經表明,錯誤的愛不會造就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理順家庭關系,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孝經》是一本經典之作,盡管身處21世紀,但是《孝經》并不過時?!缎⒔洝分兴枋龅摹拔宓戎ⅰ彪m然不復存在,但是我們整個社會仍然需要孝道。如果我們對《孝經》靈活變通加以應用,《孝經》對于個人、家庭、社會都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孝經[M].胡平生,陳美蘭,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2]論語[M].張燕嬰,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
[3]蘭輝耀.《孝經》的孝道思想探析[J].孝感學院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