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茂霞
[摘 要]幼兒對語言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三至六歲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幼兒園語言教學能夠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幼兒教師應積極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努力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注重日常的語言活動,促進幼兒園語言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所謂幼兒園語言教育,簡單說來就是指通過談話、講述、聽說游戲等來培養(yǎng)幼兒聽說能力的教育活動。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目標是:使幼兒樂意交談;能夠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晰地表達自己所想;聽懂并且會說普通話;使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我國目前幼兒園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在為幼兒接受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尤其在語言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手段單一、落后。很多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理念的影響,對幼兒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忽略了幼兒之間個體的差異性,并且很多幼師在語言教學時仍然以教師為主,以幼兒為輔。此外,大部分幼兒語言教學手段單一、枯燥。大部分幼兒園語言教學主要是通過看圖說話、講故事和組織談話活動等方式。其中看圖說話和講故事中的“圖”和“故事”這些載體都是靜止的,無法給幼兒帶來更直接、更直觀的刺激。并且反復使用這些語言教學手段,也會使幼兒對語言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而談話活動有時沒有很好的主題也會使幼兒對學習語言失去興趣。
2.重視語言課程而忽視了日常的語言活動。目前我國大部分幼兒園為了進行良好的幼兒語言教學而專門開設了語言課。這確實是幼兒語言教學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很多幼師太過于注重課堂教學,從而忽視了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口語表達。這造成的最直接的一個后果就是幼兒對于課堂上學到的某些詞匯不會運用,也許幼兒在課堂上聽老師講過之后會記住一些詞匯,但是并不知道在實際的生活中怎么運用。例如:在小班兒歌教學《春天的太陽是怎樣的》幼兒會學到“暖洋洋的”“紅彤彤的”這類詞語,而在課后帶領幼兒做課外活動時,很少有教師會想起讓幼兒復習一下這類詞語,他們只會帶領幼兒做游戲而不是提問一下:“小朋友們感覺今天的太陽怎么樣?”這樣往往會導致幼兒很快就把剛學過的詞語忘掉。
3.部分教師語言修養(yǎng)不達標。雖然目前我國幼兒園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幼師的數(shù)量也在增加,但是很多幼師的語言修養(yǎng)沒有達到應有的標準。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國很多幼兒園的幼師在拿到幼師資格證后就匆匆從業(yè),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積累自己的語言知識,從而使自己的功底越來越差。很多幼師對教材的鉆研不透徹,往往沒有真正把握揭示內容的主線,因此啟發(fā)引導幼兒很難到位。例如:在教授童話《好朋友》時,有這么幾對事物:鑰匙——鎖,茶壺——水杯,雨傘——雨鞋,桌子——椅子,每對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不僅是經常生活在一起,而且它們之間沒有利害沖突,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但是有的教師只引導幼兒從經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導致幼兒思維單一,因此不少幼兒會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獅子、雞和蟲子、狗和骨頭等都是一對好朋友。
二、解決措施
針對以上幼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幼師應采取積極措施來應對。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并且豐富教學手段。目前,信息技術得到了飛速發(fā)展,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幼兒語言教學時,可以多利用多媒體手段。比如,把安徒生童話做成PPT課件,在課上放給孩子們看,這樣會使幼兒得到更直觀的語言刺激,同時也會激發(fā)幼兒對語言學習的興趣。
另外,幼兒教師在進行幼兒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努力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yǎng),并且還要注重日常的語言活動。幼師可以把故事教學延伸到生活中,讓孩子有運用語言的機會。例如:在大班下冊語言故事《我喜歡我自己》教學活動中,讓孩子說說“我喜歡自己”的理由,引導孩子學會自信地看待自己,并在說的過程中學習語言表達的技能。一個故事只是一個影子,故事的含義對幼兒的教育意義及語言的運用在一個格式的教學過程中很難真正實現(xiàn),因此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運用。
責任編輯沁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