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偉
【摘要】 “互動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逼真、生動的教學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議,有活動可參加,課堂中彌漫著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教學氛圍。該教學模式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實現(xiàn)最佳教學效果。
【關鍵詞】 互動教學 師生關系 主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6-060-01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今天,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格局,建立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能夠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新型教學模式,成為教育的當務之急。而“互動式”教學模式,正是以現(xiàn)代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本文是筆者在課改后實施該模式的一些探討和體會。
一、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首先“動”起來,成為“教”的主體
“互動式”教學要求教師要沖破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束縛,重新認定教師不是教學過程中的中心,而是教學過程中“教”的一個主體,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好作為“教”這個主體的作用。在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中,要克服過去那種“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行為,要學會面向全體學生,善于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溝通,拉近師生心靈距離。教師應首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 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應變“灌注”為“啟發(fā)引導”,把課堂教學變成一個不斷提供信息、分析信息、評價點撥、及時調(diào)節(jié)、帶有意向性的、連續(xù)的認識過程。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原則,把“集體教學”和“個別輔導”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崇實引導、全面引導、因材引導、及時引導”,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要注意科學性和實效性。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既要照顧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又不能降低大綱、教材的要求。
3. 從教學手段來看,教師必須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所謂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xiàn)教學優(yōu)化的理論與實踐。
二、采取靈活多樣的措施,讓學生“動”起來,成為“學”的主體
“互動式”教學法要求教師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念,教師創(chuàng)設逼真、生動的教學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有話可說、有事可議,有活動可參加;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學習,與此同時還充分展示了每一位學習者的個性和能力,使他們獲得持續(xù)進步的內(nèi)在動力,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從“被動學”轉化為“主動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常采用以下方式:
1. 問答式由教師根據(jù)教學計劃和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事先設計出要學生理解的問題,由學生解答,教師做點評。
2. 討論式教師要預先設定討論題目和要求,由學生分組討論。為便于討論有序、有效,事先按學習基礎不同,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名同學負責記錄討論過程,最后每個小組要出一份討論報告,將每個人的觀點、爭論及最后的觀點表述清晰,然后由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同學輪番上臺講述觀點,講完后由教師當場提問,學生回答,最后由教師對內(nèi)容的完整性、準確性、是否有創(chuàng)新、還須改進之處一一評說。
3. 問題探索模式即提出問題——查閱資料——交流討論——創(chuàng)新思維。所提的問題應該貼近生產(chǎn)生活,學生才有探索的興趣。
4. 辯論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出幾名辯手,老師提前二至三天提出相關問題,各組認真準備,搜集材料,尋找證據(jù),在課堂上展開辯論,老師及時點評,及時總結。
三、既要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要生生之間的“互動”
過去的課堂基本上是師生互動,而學生則是被動的在動,至于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互動較少,這不利于集體教育力量的發(fā)揮。因此,加強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交往和溝通,是“互動式”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在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中,課堂教學的“小組學習”活動,是最直接和積極的交互影響形式。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有步驟地提出目標、個體自學,自愿結合、互幫互學,小組交流、代表匯報,同時還可組織小組之間、排行之間、性別之間的互動交往,如組際交流、組際互查、組際競賽、組際討論等,以此來促進群體之間的交往。
四、實施“互動式”教學法的體會及效果
1. “互動式”教學能減少師生之間的矛盾,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
“互動式”教學的課堂彌漫著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教學中教師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實現(xiàn)情與知的統(tǒng)一,增大了教師與學生的接近度,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距離,保持師生間處于平等的地位進行交往溝通,形成教學民主氛圍。
2. “互動式”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畢業(yè)前夕筆者做了一個調(diào)查,請同學談談化學課運用“互動式”教學的學習感受,學生是這樣回答的:“我很喜歡上化學課,只要一有化學課班里的同學就很投入,我真的很希望每節(jié)課都這樣?!薄拔液芟矚g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我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不是用古老的、嚴格的方式,而是用一些輕松的、愉快的方式上課,這樣不會讓我感到有壓力。”“以前我最怕實驗題、化工流程題,現(xiàn)在我對這些考查能力方面的應用題很有信心。”“學畢業(yè)時再來向老師學習,學習老師的教學方法,它真的很有效?!薄?/p>
總而言之“互動式”教學模式是當今課堂教學的趨向,也是社會發(fā)展、人的發(fā)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必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積極的、主動的探索,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師生的作用,挖掘師生的潛能,從而使課堂教學進入一個低消耗、高效率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