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瑞 芳
(山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 語言研究所,太原 030006)
漢語中的常用詞“上”,無論是從詞典的釋義中看,還是以一般人的語用感覺說,把它看作一個方位名詞是爭議不大的。為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上”作了這樣的注釋:
上1①名方位詞。a)……。b)次序或時間在前的:~卷|~次|~半年。
但仔細(xì)體會就會感覺到,把“上次、上半年”等詞語中的“上”歸類為“方位詞”似有進一步斟酌的必要。“上次”就是“前次”,即相對于本次來說時間在前的那次?!吧习肽辍本褪恰扒鞍肽辍保聪鄬τ诤蟀肽陙碚f時間在前的那半年。既然與“時間”直接關(guān)聯(lián),而與“方位”的關(guān)聯(lián)并不直接,那么“上次、上半年”中的“上”似應(yīng)歸入時間詞,而不應(yīng)歸入方位詞①《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凡例中明確“把詞分為12大類:……其中名詞、動詞、形容詞各有兩個附類,名詞的附類是時間詞、方位詞,動詞的附類是……”。。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有這樣的例句:
我十七歲上來到了北京|他五歲上死了父親|張大爺六十歲上得了個孫子
并認(rèn)為例句中的“上”用在表示年齡的詞語后等于“……的時候”。
我們檢索文獻后發(fā)現(xiàn),與“X歲上”用法相同的例句還有一些,例如:
1) 五旬上因病身亡。(《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
2) 有一人姓許名武,字長文,十五歲上,父母雙亡。(《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
3) 十四年上,匈奴數(shù)十萬入寇蕭關(guān)。(《清平山堂話本·漢李廣世號飛將軍》)
4) 因為窮,娘懷他十個月上,還到河堤坡上挖野菜。(馮志《敵后武工隊》)
5) 在虎妞找他的第三天上,曹先生同著朋友去看夜場電影,祥子在個小茶館里等著,胸前揣著那象塊冰似的小筒。(老舍《駱駝祥子》十)
以上5個例句顯示,“上”可以自由地用在不同的計量時間單位的名詞“旬”“歲”“年”“月”“天”等之后,表示“……的時候”。也就是說,“X歲上”等短語中的“上”是表示事物時間屬性的,與“時間”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應(yīng)當(dāng)歸入時間詞中。但我們查閱《漢語大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當(dāng)代具有廣泛影響的辭書,卻查不到“上”作時間詞的義項。《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以標(biāo)注詞性而見長,其中單列出了方位詞“上”字條目,但卻忽略了單列出時間詞“上”字條目,留下了一個缺憾。
本文將借助語料數(shù)據(jù)庫(主要用北大CCL語料庫和中國社科院Coco語料庫),以實證的方式論證大中型漢語詞典收錄“上”作時間名詞義項的必要性,建議有關(guān)辭書在以后修訂時增設(shè)此義項。
時間詞“上”可以用于“上半年”等短語中,構(gòu)成“上 X”式短語。根據(jù)我們所檢索的語料看,X可以是多個時間單位詞,X為時間單位詞的“上X”式短語,在漢語中有廣泛而系統(tǒng)的運用。例如:
6) 【上世紀(jì)】這件事發(fā)生在上世紀(jì)末,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叫作萬惡的舊世紀(jì)。(王小波《未來世界》)|我曾恭敬地讀過上世紀(jì)許多山西商家的“號規(guī)”,不僅嚴(yán)密、切實,而且充滿智慧,即便從現(xiàn)代管理科學(xué)的眼光去看也很有價值,足可證明在當(dāng)時山西商人的隊伍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批真正的管理專家,而其中像日升昌票號總經(jīng)理雷履泰這樣的人則完全可以稱之為商業(yè)管理大師而雄視一代。(余秋雨《抱愧山西》四)
7) 【上年】上年收買了許多玩器并金珠寶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盡被賊人劫了。(《水滸傳》第十三回)|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個外路和尚來孝敬一個蠟油凍的佛手,因老太太愛,就即刻拿過來擺著了。(《紅樓夢》第七十二回)
8) 【上半年】明年春同,應(yīng)寄家用之錢,乞暫以曾院捐項用之,我上半年只能寄鹿茸,下半年乃再寄銀耳。(《曾國藩家書》)|六七年上半年,在中共中央決定停止全國大串聯(lián)后,王賢良又發(fā)出一批信件,這次的一百封信如石沉大海,竟沒有一處回音。(池莉《你是一條河》一一)
9) 【上月】上月你沒看見我那個兄弟來了,雖然與寶叔同年,兩個人若站在一處,只怕那個還高些呢。(《紅樓夢》第五回)|上月賠了十五鎊,不是玩兒的,省著點兒吧?。ɡ仙帷抖R》)
10) 【上半月】君家阿嬌歸寧上半月耶?下半月耶?(《閱微草堂筆記》)|七、八兩月,恰恰的與現(xiàn)在的化命逢著穿害;九月上半月,不得安葬吉日,下半月一交“土王用事”,禁土了。(《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
11) 【上旬】自七月上旬,送壽禮者便絡(luò)繹不絕。(《紅樓夢》第七十一回)|那時節(jié)正是十月上旬天氣,北地菊花盛開。(《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公元一九七九年六月上旬,一個天氣燠熱的中午,一份出人意外的加急電報,突然出現(xiàn)在一個地委的常委會議上。(張一弓《趙镢頭的遺囑》一)
12) 【上午】上午的操演,依次進行,總算沒出什么差錯。(《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回)|同一天上午,金一趟診所正忙的時候,金秀把孩子哄睡了,沒跟誰招呼就獨自出門,悄悄地走進了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吃午飯也沒回家。(陳建功、趙大年《皇城根》一七)
13) 【上半天】我此刻就替你去找一位,明天上半天把事辦好回來,你再去見王道臺。(《官場現(xiàn)形記》第六回)|上半天,他非常的喜歡,大家給他祝壽,他大模大樣的承受,仿佛覺出自己是鰲里奪尊的一位老英雄。(老舍《駱駝祥子》十四)
14) 【上半夜】黑黑的天穹上星光稀疏;上半夜懸在中天的弦月潛進了辨不出形狀的一抹暗云。(張承志《黑駿馬》三)|汪百齡回家以后,一夜沒有睡好,上半夜盡想些美妙的事兒,品呷那留下的甜味:這姑娘熱情,大方,談吐不俗,相貌很美,特別可貴的是她對小學(xué)教師很尊重,簡直要喊萬歲。(陸文夫《清高》)
另外,從我們所檢索的語料看,古代、近代漢語中還有“上葉、上世、上代”的用例。例如:
15) 【上葉】昔在上葉,深鑒茲道。是以天祿既終,唐虞弗得傳其嗣;符命來格,舜禹不獲全其謙。(《宋書·武帝紀(jì)中》)|是故勛華弘風(fēng)于上葉,漢魏垂式于后昆。(《南齊書·高帝紀(jì)上》)|為衢樽于上葉,號木鐸于前修。(《魏書·李騫傳》)
16) 【上世】欲觀千歲,則數(shù)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欲知上世,則審周道;欲知周道,則審其人所貴君子。(《荀子·非相》)|若令上世人如木石,玄冰結(jié)而不寒,資糧絕而不饑者,可也。(《抱樸子·詰鮑》)
17) 【上代】伊我世族,太極降精,昔在上代,軒虞篤生。(晉·陸云《答兄平原詩》)|是以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軌,所以篤俗訓(xùn)民,靜一流競。(《三國志裴注》卷一)
我們還檢索到了“上代”的8個現(xiàn)代漢語用例,表明“上代”在現(xiàn)代仍有沿用。例如:
18) 【上代】普通人家想建房,則像燕子筑巢一樣,今年買木頭,明年備石料,上代人建主房,下代人建廂房,這樣一代一代延續(xù)下去。(《人民日報》1995年6月)|那年春節(jié),是王家的特別喜慶的日子,因為上代兩老日夜盼望的那些去了解放區(qū)的子女可以回家團聚了。(王慧章《王光英與劉少奇的首次見面》)
如前文所述,時間詞“上”還可以用在一些“次”類動量詞之前,構(gòu)成“上X”式短語。例如:
19) 【上回】寶玉道:“上回連大老爺?shù)纳瘴乙矝]去,這會子我又去,倘或碰見了人呢?我一概都不去。這么怪熱的,又穿衣裳,我不去姨媽也未必惱?!保ā都t樓夢》第三十六回)|老太太鄙夷地瞧了一眼說,“上回我買一拷花呢手絹還八千呢。”(王朔《一點正經(jīng)沒有》三)
20) 【上次】眾人看時,果然就是上次送來的那絳紋石戒指,一包四個。(《紅樓夢》第三十一回)|上次修房子的工錢,你扣下了么?(曹禺《日出》第二幕)
21) 【上屆】四十二年,命部、院保送一等人數(shù),毋庸過泥上屆成例,遞行裁減,以防溢額。(《清史稿·選舉志》)|此次繕辦檔案內(nèi)有平定廓爾喀并苗匪、臺灣各檔案,卷帙浩繁,較之上屆六十年繕寫九十二冊之?dāng)?shù)多至三十余冊。(梁章鉅、朱智《樞垣記略》)
22) 【上趟】上趟我不就是講了你不該圍圍裙的問題嘛!(白樺《淡出》)
23) 【上頓】不用吃了上頓惦記著下頓,床不管怎么爛,也還是自己的,不用竄來竄去找刷夜的地方。(阿城《棋王》)|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干部中流行著一句順口溜“不怕廉政,只怕連頓”,上頓連著下頓地吃喝,實在是一種受罪。(陸文夫《人之于味》)
在現(xiàn)代漢語通語普通話中,常用著兩個“X上”結(jié)構(gòu)的時間名詞,一個是“早上”,一個是“晚上”。從歷史語料來看,這兩個時間名詞在現(xiàn)代漢語之前就已經(jīng)在使用。例如:
24) 早上所喻,已栲治如法。(《朱子語類》卷一○六)
25) 到十五日早上,打選衣帽,正要出門,早見景蘭江同支劍峰來約。(《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26) 六老爺,是即刻就來,是晚上才來?(《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
另外,近代漢語中還使用過與“早上、晚上”相對的“午上”一詞,義為中午。例如:
27) 夏老爹說:“我到午上還來。”(《金瓶梅詞話》第四十八回)
28) 午上我給周少大人硬灌了七八大鍾,到此刻還沒醉得了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十六回)
此外,現(xiàn)代漢語中還有一個“X上”結(jié)構(gòu)的詞,即義為春天的“春上”。例如:
29) 可這話你不能跟別人說,就當(dāng)沒這么回事;你還得把她心拴住了,等到明年春上再說。(張賢亮《邢老漢和狗的故事》)
30) 這是春上疏散縣倉庫時群眾領(lǐng)的公糧呀!(柳青《銅墻鐵壁》第二章)
31) 今年春上才娶了親。(吳組緗《山洪》一)
“春上”一詞被《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辭書收錄,說明其具有相當(dāng)?shù)纳ΑR驗闆]有“夏上、秋上、冬上”等同結(jié)構(gòu)類型詞的相依共生,更因為有更常用、更富有生命力的同義詞“春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一個相依共生的時間詞群)相競爭,“春上”一詞是否會繼續(xù)使用下去,現(xiàn)在還不好下結(jié)論。但“春上”的已有用例是真實存在的,是現(xiàn)代漢語“X上”結(jié)構(gòu)的時間名詞詞群中不應(yīng)忽視的一個詞。
上述“早上、晚上、午上、春上”4個時間名詞,根據(jù)現(xiàn)代語法學(xué)中詞的判定標(biāo)準(zhǔn),將其歸入詞應(yīng)當(dāng)是沒有多少問題的。不過,從詞源上來講,如果認(rèn)為這幾個詞是由同構(gòu)的短語“詞匯化”而來的,也同樣是爭議不大的。為此,本文認(rèn)為“早上、晚上、午上、春上”中的“上”從詞源上講是時間名詞,是詞匯化才使之變成了構(gòu)詞語素。
近代漢語中有“五旬上因病身亡”的用例。我們從語料庫中還檢索到很多時間名詞“上”用在“歲”之后的用例。下面是現(xiàn)代漢語中時間名詞“上”用于表年齡的數(shù)量短語“X歲”之后的一些用例:
32) 我兩歲上被金府收養(yǎng),還不記事。(陳建功、趙大年《皇城根》)
33) 從六七歲上我便愛看京劇,一聽說媽媽要帶我去看戲就特別快活。(宋世雄《宋世雄自述(3)》)
34) 他俗姓陳,是香河縣大陳莊人,八歲上遇到大災(zāi)荒,父母為救他一條活命,把他送到本處一座寺里出家。(姚雪垠《李自成》)
35) 原因是她從十一歲就給人家當(dāng)童養(yǎng)媳,后來到她十五歲上,她的“丈夫”死了,她才又回到祖父的家里。(楊沫《青春之歌》)
36) 拿我來說吧,十四歲上就給人家熬活,一熬就熬了十三年!(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
37) 你爹媽一連生了幾個閨女,四十歲上才生下你,一家人高興得不行,怕你命不長,給你認(rèn)下十二個干爹,我也算一個,都把你當(dāng)寶貝。(戴厚英《流淚的淮河》)
38) 他們心里明白,爹是個好爹,不到五十歲上死了娘后,幾年了也沒有再續(xù)弦。(郭洪才《夢羊》)
有時,“X歲上”中的“歲”還可以省略,直接用“X上”表示年齡。例如:
39) 他相信他精力很足,從四十上就獨身,修道的人也不過如是。(老舍《老年的浪漫》)
40) 到了六十上,他不能再這么想。(同上)
41) 我三十幾上有了水香,才覺得日子好過些了。(邵振國《麥客》)
“年、月、天(日)”是漢語常用的計時單位,時間名詞“上”常用在這些計時單位之后表示“……的時候”。
1 “X年上”的用例。這一格式常見的用例是“第X年上”。例如:
42) 出嫁后第一年你雖還一心一意依戀著他老人家,到第二年上我和孩子可就將你的心占住,你再沒有多少工夫惦記他了。(朱自清《給亡婦》)
43) 就說棉衣吧,普通干部的棉衣四年一換,其實到第三年上就不暖了,他竟然一穿六年,棉衣里都破了,還是不換。(黎汝清《許世友上將的生前死后》)
“第X年上”的“完足”式“第X個年頭上”的用例也很常見。例如:
44) 果真,到了第三個年頭上,市屬各中學(xué)會考,23中學(xué)就名列榜首了;到了第六個年頭,23中學(xué)的高考升學(xué)率就達到了80%。(葛林《沒能揭幕的塑像》)
45) 這次花山文藝出版社對蕭老夫婦的侵權(quán)行為出現(xiàn)在出版法公布的第四個年頭上,不可容忍!(1994年報刊精選)①《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頁947):“【年頭兒】①年份①。”
46) 到了第十七個年頭上,“文化大革命”又來了。(陸文夫《人之窩》)
表示不是具體年份的“有一年上”的用例也較為常見。例如:
47) 記得有一年上,正當(dāng)六月十八的早晨我動身北去的,瑩環(huán)他們卻在那晚上討了一支疲憊的劃子,在湖中飄泛了半晌。(俞平伯《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48) 有一年上,附近的一個村子要蓋豬圈,響應(yīng)“大養(yǎng)其豬”的號召,沒有木材,就來伐這棵柳樹——那天全家人都立在門口看著,他們當(dāng)中有人哭了。(張煒《你的樹》)
此外,我們還檢索到了“哪一年上”的用例。例如:
49) 不知哪一年上,偶然有一天,街燈黃的時候,有柔曼的么弦,凄皎的橫笛,無意中唱出了您。(俞平伯《跋〈灰色馬〉譯本》)
如果用皇帝年號紀(jì)年,則會有“年號+X年上”的說法。例如:
50) 誰想道樂極悲生:嘉祐三年上春間,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兩京,無一處人民不染此癥。(《水滸傳·引首》)
如果用干支紀(jì)年,則會有“干支+年上”的說法。例如:
51) 本來他也是種田的,甲子年上被軍隊拉去挑子彈,去的時候田里剛在分秧,回來時已經(jīng)臘盡,總算趕到家吃了年夜飯,他的老婆就死了。(茅盾《殘冬》)
52) 豫王裕豐初欲舉發(fā),會有尼之者,豫王于壬申年上大閱南海子日,亦曾寓宿林清家中,故匿不敢奏聞。(清·昭連《嘯亭雜錄》)
2 “X月上”的用例。時間名詞“上”用于“X月上”結(jié)構(gòu)的例句相對少一些,這應(yīng)當(dāng)與“月”作為計時單位通常以十二為限(一年十二個月)有關(guān)。下面列出我們檢索到的幾個“X月上”結(jié)構(gòu)的例句:
53) 從此后若邢岫煙家去住的日期不算,若在大觀園住到一個月上,鳳姐兒亦照迎春的分例送一分與岫煙。(《紅樓夢》第四十九回)
54) 頭一個月我因為不知底細(xì),曾經(jīng)罵過你幾次,到了三四個月上,你的身體一天一天的重起來,我的神經(jīng)受了種種刺激,也一天一天的粗暴起來了。(郁達夫《蔦蘿行》)
55) 因為窮,娘懷他十個月上,還到河堤坡上挖野菜,來不及回家,把他生在河套里。(馮志《敵后武工隊》)
56) 他不會鼓搗你還不懂,那小母老婆一個多月就顯懷了,你懷靴子幾個月上挺的肚子撅的屁股?(魏潤身《撓攘》)
3 “X天上”的用例。這一格式常見的用例是“第X天上”。例如:
57) 他等了兩天,都是一場空。到第三天上,終于鼓起了勇氣走到計老人家中。(金庸《白馬嘯西風(fēng)》)
58) 第四天上——已經(jīng)是全體絕食的第七天了,……(楊沫《青春之歌》)
59) 這點享受也不能長久的保持,又是大蝎的壞。大概在開始洗澡的第七天上吧,我剛一到沙灘上便看見遠處有些黑影往來。(老舍《貓城記》)
“第X天上”的“完足”式“第X天頭上”的用例也很常見。例如:
60) 不顧他娘的阻撓,和退卻的二十九軍在平漢線上展開了長途賽跑,誰知道越追越遠,好不容易在第三天頭上趕上了二十九軍的一伙子散兵。(李曉明《平原槍聲》)
61) 于是慶功的、賀喜的幾天來擠掉門上幾層油漆。九爺頭兩天還有興致,到第三天頭上就傳下話來,除緊急公務(wù)一律免見。(鄧友梅《煙壺》)
62) 一直等到那第七天頭上,就是出事的前一天晚上,他的臉上才偶爾現(xiàn)出一點活氣,她還記得他臨睡前向立冬問過一句話。(駱賓基《一九四四年的事件》)
63) 一直到了第八天頭上,黎明時分,那姓黃的終于露面了,他是出來鍛煉身體的。(李佩甫《羊的門》)
64) 走到第十天頭上,正是晌午,他來到一座大城,還沒進城,他就看見有許多人從城內(nèi)往外跑。(老舍《小木頭人》)
有時,“第X天頭上”的“第”可以省去,成為“X天頭上”。例如:
65) 我也給你四天期限,你給我把八桶墨汁寫完。要是到了四天頭上,你還沒有寫,你就把八桶墨汁給我喝下去?。▌⒄鹪啤豆枢l(xiāng)天下黃花》)
66) 到了五天頭上的夜間,齊英又來跟刁世貴聯(lián)系,一見面刁世貴就急切地說道……(劉流《烈火金鋼》)
如前文所述,《漢語大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辭書都沒有收錄“上”作時間名詞的義項,但就我們所見,也有部分辭書對這一義項有所關(guān)注,盡管分析得不是很系統(tǒng)、全面,但還是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們既可以對本文的立論有所佐證,也反映了語言學(xué)者對時間名詞“上”義項的關(guān)注和確認(rèn)。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頁416)已關(guān)注到了時間名詞“上”用于“X歲上”的情況:
上1……2. 名+上。
d)用在表示年齡的詞語后,等于“……的時候”。
我十七歲~來到了北京|他五歲~死了父親|張大爺六十歲~得了個孫子
《漢語大字典》對時間名詞“上”的義項有較為明確的定位,原注如下:
上表示時間。《五燈會元·徑山杲禪師法嗣》:“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計。”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五旬上因病身亡。”《清平山堂話本·漢李廣世號飛將軍》:“十四年上,匈奴數(shù)十萬入寇蕭關(guān)?!?/p>
張斌《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頁470)中也有關(guān)于時間名詞“上”的解釋:
上 shnɡ[方位]
4)用在指年齡的數(shù)量短語后邊,表示那個時候。
王冕七歲上死了父親|我十五歲上來到了上海|老王七十歲上還登八達嶺游覽
李行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頁1150、1155)中為時間名詞“上”單列了一個義項:
從以上的實證解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時間名詞“上”與方位名詞“上”有明顯區(qū)別,時間名詞“上”完全有資格單獨出詞目,也完全應(yīng)當(dāng)單獨出詞目。為此我們建議《現(xiàn)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辭書在修訂時能夠補充相關(guān)內(nèi)容。
“上”在甲骨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說文》將“上”歸為指事字,釋義為“高也”。這表明“上”在最初是表述空間概念的,是個典型的方位詞。后來被借用表述時間概念,因而兼有了時間詞的屬性,這應(yīng)當(dāng)是隱喻認(rèn)知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時間詞“上”與方位詞“上”具有淵源關(guān)系。這或許是一些辭書把時間詞“上”歸為方位詞的根本原因。不過,就現(xiàn)代人來說,對空間概念和時間概念的分辨已經(jīng)較為清晰,把方位詞“上”和時間詞“上”加以區(qū)分,會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語感。
李行健 2010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2版),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呂叔湘 1999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商務(wù)印書館。
邱斌 2008 《漢語方位類詞相關(guān)問題研究》,學(xué)林出版社。
張斌 2001 《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wù)印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2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wù)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