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超志
摘 要: 高中政治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只有回歸生活,從實際出發(fā),才能讓學生感受生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文章闡述了教學生活化的含義和意義,分析了開展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有利條件,針對目前的開展狀況提出了建議與措施,旨在促進高中政治教學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生活化 教學方法
一、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是指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理論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將政治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使政治問題生活化。展現政治來自生活,因生活而豐富的思想,達到服務于生活的最終目的。生活化的政治教學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教”與“學”的雙向溝通,實現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此外,解決老師以書教書的問題,拓寬政治視野,形成以教材為藍本、以實際生活為出發(fā)點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其重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順應了教學改革的需求。“新課標”要求教育兼顧教學與生活,實現理論與生活的有機結合,只有讓知識真正回歸生活,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以實際生活為出發(fā)點,在學習與探討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全面認識自我,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最后,理論與生活的整合。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比較死板、抽象,學生對政治的理解就是單純地背誦課本知識,造成理論與實際生活脫軌的現象,不利于生活化課堂的開展與研究。
二、開展高中政治教學的有益條件
(一)實際生活經歷與經驗。
學生在學習政治課程之前,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歷與經驗。這些生活經歷為他們理解政治知識提供了基礎。政治課程具有現實意義,實質上是對生活真相的展現。在學習政治知識與理論時,學生會潛意識地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企圖用理論解釋生活現象。但是高中學生的思維方式還不夠成熟,對許多問題的思考還不全面,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力量,提示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理論支持。
開展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理論依據主要有三個: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辯證唯物主義指出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政治作為一門學科,不是單純的學術研究,它具有現實性,與生活相掛鉤,那些抽象的政治理念都是源于對實際政治現象的概括與升華。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為理論走進生活提供了可能,學生更加注重運用知識解釋身邊發(fā)生的現象和問題。著名教育學專家羅杰斯指出: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不是被動的小白鼠,因此教育和學習應該是有目的性地滿足老師和學生的需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認識生活,全面提高各方面能力,提高綜合實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認知是人們在現有意識水準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整合、加工、轉化、獲取的過程。人具有無限潛能,具有主觀能動性、自主性、選擇性。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對周圍的事情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傾向于獨立地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利用好這一成長現象,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開展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建議與措施
(一)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曾經指出,要將學生從書本中解放出來,轉移他們的視線,開發(fā)他們的大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貼近生活,動手做有意義的事。因此,高中政治教學要走下講臺,讓老師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平等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探討,實現教育角色的轉化,老師在課堂中更多的是擔任“學友”角色,是學生學習的“指引者”。轉變“書為上,師為上”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是高中政治教學走進生活的前提條件。老師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就會傾向于運用靈活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才能夠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形成自主探究、獨立學習、相互探討的學習局面。
(二)轉變教學模式。
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有力保障。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獨立性、積極性,就要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轉變教育方法。生活化教學實質是以實際生活為背景的學習模式,將生活與課本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地解決問題,引導他們對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概括成理論性的知識。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也是打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大門的一把鑰匙。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展示圖片,播放電影短片,用更加直觀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實際生活,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因此,轉變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輕松學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而且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水平。
(三)挖掘生活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除了要求教學理念生活化、教學模式生活化外,還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才是高中政治課堂真正走向生活化的關鍵因素。生活就是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把海量的生活資源變?yōu)榻虒W資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便于他們理解與體悟。比如,老師在講述國家職能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對國家在抗洪救災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具體措施進行羅列與總結,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國家職能。再如,關于“合理消費”的講解,要讓學生意識到合理消費不是過度節(jié)約,也不等同于不消費。而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基礎上,能夠進行一定的精神消費。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合理消費”,而且能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適度消費。
綜上所述,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政治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將理論與實際生活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寬學生視野,提高綜合實力,使他們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知識的奧妙。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指明燈,在課程改革中要發(fā)揮先鋒作用,積極探索,不斷嘗試與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興新.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考試周刊,2009(10).
[2]盧春燕.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構建[J].新課程學習(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