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玲
【摘 要】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目前面臨著諸多困境,如課時壓縮、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方法和手段難以滿足課程需要、學生學習興趣缺乏等,如何改變現狀,加強和改進英美文學的教學使之符合大綱對課程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優(yōu)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開展實踐教學等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開創(chuàng)英美文學教學的新局面進行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英美文學;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一、現狀分析
英美文學課程是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yè)知識課程。多年的實踐證明開設《英美文學》課程對增強學生的語言基本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學生初步分析和研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為應對多變的市場經濟,英語專業(yè)的教學中越來越多地采用“英語+X”的模式,英語與應用型專業(yè)復合的結果往往是英美文學逐漸被邊緣化,甚至在一些學校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學生對文學的學習興趣減弱,英美文學課堂教學效果欠佳。如何在新的環(huán)境下有效地實現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己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
英美文學課程目前的困境有教和學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由于教學任務重、課時緊,課堂上教師對龐雜浩繁的內容難以面面俱到。通常來說,“文學史+選讀”是普遍采用的模式。但是重史輕讀作品,文學課就基本是空談,而讀作品又由于時間有限,教師主要講述節(jié)選的內容,對作品全文做整體的把握的比較少,又由于學生語言水平參次不齊,文學課很可能成了精讀課的翻版從而忽略文本內涵的挖掘以及學生評析能力的培養(yǎng)(呂洪靈,2006:62)。另外,目前的文學教學用書中缺少對文學批評方法的介紹,導致學生是被動接受老師的復述,死記硬背。其次,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方法仍然比較單一。目前英美文學課程更多的是從課程教學出發(fā),往往以教師講授為主,對其他形式的實踐教學重視不足,容易造成課堂沉悶、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學生,學生主觀能動性受到壓抑,逐漸就喪失了對英美文學的興趣。第三,教學手段的運用仍需提高。文學課堂現在多數采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有效緩解了傳統(tǒng)文學教育模式中有限的課時不能有效完成的教學內容。但是目前文學課堂上的參與情況仍然不佳,這主要是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更多的注意知識的傳授而留給學生的思考空間不大,也不太考慮如何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文學課堂的問題。當然,學生的畏難情緒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也導致學生對英美文學課喪失興趣。此外,很多學生在社會上追求實用性的風氣影響下越來越“務實”,認為英美文學課不是一門實用技術,在他們將來擇業(yè)時用不上,因而對一些所謂的“短期、實用”的課程趨之若鶩。在英語教學重視實用性的情況下,要改善目前的現狀,文學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課程改革思路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高課程效度
目前使用的文學教材大多按照時間順序,從古英語文學開始授課,但是早期的作品難度較大,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剛開始接觸英美文學的學生帶來了困難,畏難情緒又無疑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文學的教學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文學發(fā)展的變化,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實際,遵循由易到難的認知規(guī)律,精心選擇教學材料,比如“放棄一些早期的語言難度大的經典作品,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現、當代的英美文學經典作品”(范誼、苗渝萍,2005:166);另一方面,除了優(yōu)化文學讀本以外,應當注意文學教學實際上是傳授知識、激發(fā)興趣、促動思維這樣一個互動的過程,而現有的文學教材普遍忽視文學批評方法的介紹。英美文學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忽略文本內涵的挖掘以及學生評析能力的培養(yǎng)(呂洪靈,2006:62)。因此在文學課上,有必要用淺顯的文字簡要介紹一些當代文學批評理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切入點和批判作品價值的尺度,比如在詩歌教學中,引入新批評理論,在英美小說的講授中,適當引入當代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等,這對于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大有益處。
(二)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程參與性
教師應自覺立足于教學工作實際,加強課堂參與度,在課堂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筆者在教授英國早期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的詩歌時,曾讓學生對其《天真之歌》和《經驗之歌》中以“掃煙囪的孩子”為題的兩首詩歌進行對比研究,主要采用研討式的方式。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推敲詩句、琢磨內涵,對作品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進行比較,讓他們在對比中認識、體驗和評判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啟發(fā)他們多角度、多層面地看待文本,培養(yǎng)問題意識,拓展思維的空間,并留思考題指導學生課后繼續(xù)通過網絡尋找相關信息,以達到深化學習的目的。
(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程的趣味性
英美文學課信息量大,理論色彩濃厚,而且還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再加上大量的文學名著己被拍成了電影,同時網絡上各種音頻、視頻文件等素材繁多,這一切都使得文學教學中大量采用多媒體教學成為可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利用網絡、多媒體和影像資料等手段進行備課、上課和課后輔導,效果良好。課前,教師準確把握和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并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整理和提煉,制作好相應的電子課件,配合文字內容添加音樂、聲響、色彩和圖片等營造美的意境。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穿插介紹背景及知識點,放映名著片斷及課件幻燈片,使教學內容更一目了然,更生動,更立體化。另外,網絡信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幫助,特別是在課后提供了信息擴展,通過網絡資源,尤其國內外一些較好的文學學習網站,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興趣,開拓思維與想象,培養(yǎng)研究探索的精神。
(四)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習主動性
英美文學課實踐性教學的設計思想主要是本著既傳授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的原則。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這里談到的部分實踐教學在課堂完成,例如開展研討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理論思維的能力;針對某部作品可以開展工作坊(workshop),收集、選編材料,撰寫研究報告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文學課外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通過大量閱讀和教學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文學本質的意識,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習慣和創(chuàng)造潛能。例如以演劇或詩歌朗誦的形式,增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培養(yǎng)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或者欣賞英美文學名著電影,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感受力和英語聽力;在適當的時間,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當然,為了加深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的理解,還可在課外組織他們進行文學作品的翻譯、作品改寫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三、結語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文學教學的作用和功效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提高英美文學教學的效度,使這門課程能符合時代的要求,是一個復雜的、需要不斷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的課題,需要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和廣大從事英美文學教學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探索。
參考文獻:
[1]程愛民,徐勁.關于我國高等英美文學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外語研究,2002(1)
[2]陳開順,語言能力與認知模式自動性[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2
[3]范誼,苗渝萍.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內涵與層次定位[J].外國文學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