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紅
摘 要: 教師運用肢體語言,和教學內容相結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手段,能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 肢體語言 教學運用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交流與合作能力,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等。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課上集中時間比較短,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多地運用英語進行教學。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這門新語言,知道的詞匯非常少,對英語學習無從下手,加之缺乏一定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所以,學生很難聽得懂,而且覺得英語學習枯燥無味,缺乏興趣。當教師用肢體語言輔助英語教學時,學生就會立刻明白,而且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興趣也會有所提高。
一、肢體語言在教學中運用的背景
對肢體語言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先秦諸子百家和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但對肢體語言的正式研究,是從達爾文開始的。1872年,達爾文出版了《人類和動物的表情》,對人類和動物的各種心理活動與感情的表達方式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及詳細的描寫。[1]雖然肢體語言應用于教育領域已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正式應用于教育的時間卻不長。我們可考察到法國偉大的聾啞教育家德佩雷神父,為了表達的需要,他創(chuàng)造發(fā)明了手語,并將之應用于教學之中。到1960年,他的收容所變成了學校,他任第一任校長,從此致力于肢體語言在教學方面的研究。
隨著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深入,小學英語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例如,在教學觀念上,從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向注重語言知識與技能并重轉變,特別是強調交際能力的形成與培養(yǎng)和學生對所學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強調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1]運用肢體語言教學,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課堂上的內容,又可以在肢體語言的表現(xiàn)和情境創(chuàng)設中,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并且鞏固知識。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多使用肢體語言,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學,這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
二、運用肢體語言教字母
字母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作用。字母對于英語,就如筆畫對于漢字,筆畫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要素。筆畫學不好,漢字就很難學好。英語亦是如此,字母的學習是學習英語的第一步,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這一步走得好不好,對以后非常關鍵。因此,如何教好字母,如何在英語的第一課讓學生愛上英語,是每個小學英語教師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小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特別是那些動作夸張、具有個性特點形象的動畫片最受小孩子喜歡。這是因為動畫片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身體的各個部位,非常形象地表達出各種情感。與聲音和圖片相比,肢體語言給孩子們的印象更加深刻。如果教師運用肢體語言,可以使字母教學活化,且能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字母,避免教師只注重領讀及學生的跟讀,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的現(xiàn)象。如在教授“Y”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以擺出雙腳并攏、雙手順耳向上伸開的姿勢,這就是大寫字母“Y”的形狀。又如,“X”,教師可以叉開兩腳,雙手依然順耳向上伸開,身體就如一個“X”的形狀。不僅直觀、形象,而且富有一定的幽默性,不僅讓學生輕松快速地記住字母“Y”、“X”,而且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想象怎樣用肢體表示字母,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動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運用肢體語言教單詞
詞匯教學在英語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教師只是照著單詞表每天領著學生讀,或者讓學生不厭其煩地抄寫、聽寫,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而且就算當時記住,也很難長久記住單詞的拼寫。如何讓學生更快、更好、更深刻地記單詞?我們可以運用我們的肢體,如教授“Run”,“Walk”,“Go”等動詞時,教師可以分別做出“跑”、“散步”、“慢走”的動作,這不僅讓學生記住單詞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很快區(qū)分它們的區(qū)別。復習時,我們可以采取教師讀單詞、學生表演,或者教師表演、學生猜單詞的方式進行復習,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單詞的永久性記憶。
表演這種教學示范既直觀又生動,能很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愛上英語。這種方式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習慣,讓學生更熱愛生活,把學習和生活融合在一起。
四、運用肢體語言學習句子
在英語教學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是句子的學習,句子是一篇課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來說,能記住單子或許不難,但要他們記住某些句子,或者讓他們根據自己所學的單詞組成句子,就相當難了。因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組詞、造句是小學生最頭疼的,尤其是作文,讓他們用英語單詞組成一句話就更難了,尤其在單詞掌握不好和單詞掌握量少的情況下。不斷地聽、說、讀、寫,雖能加深學生對句子的印象,但不能讓他們理解及如何更好地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所以,在講授句子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情景,運用肢體語言,讓學生更快地領悟其中的含義,并把它們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學習“My name is...”,“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等句型時,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然后從每個組中抽取兩個同學,分別上臺表演,讓他們模仿兩個陌生人第一次見面相互介紹的情景。如第一組學生小麗和小明設計的對話:
小麗:“Good morning! My name is Xiao Li.”
小明:“Good morning! My name is Xiao Ming.”
小麗:“Nice to meet you!”
小明:“Nice to meet you!”
然后,師生通過小組表演進行評比。
通過設計一個情景,兩人進行簡短的對話,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句型及它們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還使一些平時不愛表現(xiàn)的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在表演過程中,使學生增強膽量、勇氣和自信心,實現(xiàn)英語課程改革在課程總體目標上提出的“由單一的學科教育目標向全人教育目標的轉變,從升學教育向終身教育的轉變,特別重視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保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盵2]的目標。
五、運用肢體語言學習課文
語言學習是一個從易到難的學習過程,由字母到詞、句,到最后學習課文。要想讓學生在情景中更好地理解課文,我們就要把肢體語言用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可以按照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鍛煉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很好地進行表演,發(fā)揮學生好動這一特點,并且提高學生的想象力,依靠大腦中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設出不同情境,讓學生覺得課堂更有新意。
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是學生學習中的導演。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夠恰當?shù)剡\用肢體語言,就可以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活潑,增強學生記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肢體語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增強了英語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及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進而大大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利用肢體語言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詮釋自己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完成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2]初娜娜.小學英語網絡課件拼裝教程[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2-8.
[3]李杰群.非言語交際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0.
[4]劉玄恩,劉永發(fā).實用體態(tài)語——社交中的身姿與體態(tài)[M].北京:華文出版社,1995:15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