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正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日趨明顯:教學缺乏針對性、有序性、整體性。針對此,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政治課教學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
關鍵詞:創(chuàng)新;政治課教學;素質教育
創(chuàng)新是政治課教學的靈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改變其教學方法?,F(xiàn)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學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尊重實際,調查反饋,突出教學針對性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一些教師因循守舊,不能及時更新教育理念,使用的教學方法也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變化需求,造成針對性不強的困難局面。近年來,政治科教材變動較大,然而教材的超前性很有限,教材同社會實際之間始終有一定距離,故而教師不能一成不變地使用一種模式進行教學,而是要適應素質教育需求,有創(chuàng)新性地靈活使用教材。此外,教師還應該多從接受教育的的對象——學生身上去了解各種信息,了解學生的需求,獲得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反饋信息,并隨之改進教學內容、節(jié)奏和方式。這樣,教師一邊思考自己所講的東西,一邊思考學生的問題,搞清楚自己的講解學生能否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從而真正將教材與學生及社會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所學與社會所需真正相統(tǒng)一、相融合,突出教學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用,使教學過程得以有效控制。
二、教學開放,寬嚴有度,形成教學有序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睒穼W之本在于興趣,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就會積極地、主動地、自覺地研究學習內容,而且學生的學習靈感和創(chuàng)造性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自然而然地被激發(fā)出來。所以,為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政治課更加有序創(chuàng)新,教師和學生要重新共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使教師從“主角”向“配角”轉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者去組織和管理,去引導他們而非替代他們。為此,我們可以創(chuàng)建開放性的教學課堂,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自覺主動地學習。當然,開放性的教學課堂需要教師的積極配合,加強管理和引導,使政治課堂生動活潑,這樣不僅可以求實創(chuàng)新,還可以“井然有序”。
三、注重聯(lián)系,掌握結構,實現(xiàn)教學整體性
面對政治課教學呈現(xiàn)重重困難的局面,很多教師也忽視了政治課教學內容的整體性、連貫性,同時對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和交融也缺乏客觀的認識,無形中將學生所學知識隔離化、孤立化、僵硬化,使學生無法做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聯(lián)系觀,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科目整體結構的掌握及所學內容間的前后關聯(lián)。對于各學科之間,“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一條自然的法則,普遍適用于任何一門學科、任何一個領域乃至人們的生活。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學科來認識“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另外,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僅可以從課堂上而來,也可以從課堂外而來。一種教學活動的開展或進行,實質上是沒有時間、空間的局限和區(qū)分的。我們可以將各種教育力量、各種教育功能統(tǒng)一于一個教育整體中,形成的就會是一種教育合力,教育的功能將會大大提高,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整體性。
中學政治課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學目標要實現(xiàn),教師必然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進其教學方法,以解決政治課教學缺乏針對性、有序性和整體性的問題。新的教學方法的產生與教師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分不開的,創(chuàng)新思維應當在教學改革中找到用武之地,使創(chuàng)新真正成為政治課教學的靈魂。
(作者單位 湖南省沅陵縣第六中學)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