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治平
高三第二輪復習的首要任務是把整個高中基礎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建出高中數(shù)學知識的“樹形圖”。同時第二輪復習承上啟下,是促進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促進靈活運用的關鍵時期,是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
第二輪復習的思路、目標和要求,具體地說,一是要看教師對《考試說明》、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確“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師講解、學生練習是否體現(xiàn)階段性、層次性和漸近性,做到減少重復,重點突出,讓大部分學生學有新意、學有收獲、學有發(fā)展。三是看知識講解、練習檢測等內容的科學性、計劃性是否強,使模糊的清晰起來,缺損的填補起來,雜亂的條理起來,孤立的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條理化的知識框架。四是看練習檢測與高考命題是否對路,不拔高,不降低,準度適宜,放度良好,重在基礎的靈活運用和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鑒于以上分析,我們在二輪復習中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一、研究高考,科學安排
近幾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穩(wěn)中有變,變中求新.其特點是:穩(wěn)以基礎為主體,變以選拔為導向,能力溶 “靈活”之中。鑒于此,復習安排要做到:“一個加強三個突出”。
1.客觀題要加強速度和準度的強化訓練。高考采取了客觀題減少運算量、降低難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完成解答題,充分發(fā)揮選拔功能的做法。這就需要第二輪復習要在速度,準確率上下功夫。定時定量訓練每周至少1次,總量不得少于8次,達到大部分學生一節(jié)課完成,“優(yōu)秀生”用 30-35分鐘完成,失分不多于2個題目的目標。
2.突出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盎A知識的靈活運用就是能力”。從高考試題總體分析來看,基礎性強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強能力考查的途徑之一就是提高知識的靈活運用。讓“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硬套模式”的“下去”,讓重視分析、注重選法、思維靈活、學習潛力大的“上來”。在講解例題、做練習題時,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該題涉及的知識點,將各章知識靈活應用于不同的問題。這樣才能縱橫聯(lián)系各個知識點,,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復習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突出“多層發(fā)展”訓練.“一題多問,層層遞進”是高考命題的又一特點。復習中,要多練多問題,多做“由大到小”的分解訓練,多做結論發(fā)散訓練,發(fā)展一題為多問,一證為多證等。使學生將復雜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逐步加以解決。
4.突出學生閱讀分析能力訓練。試題敘述較長,部分學生就摸不著頭腦,抓不住關鍵,從而束手無策。這在應用題中較為普遍,其原因就是閱讀分析能力低。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題、審題、作圖、設圖,將應用題轉化成數(shù)學問題,建立數(shù)學模型,強化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在解題中的應用。強化變式,引導學生認識“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另外,有意識,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閱讀材料,如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題,讓學生嘗試著解決,感受成功的喜悅,可以大大加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樂學好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
二、做到“三個轉變三個突出”
1.變介紹方法為選擇方法,突出解法的發(fā)現(xiàn)和運用。學生頭腦中已儲存了許多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如何提取運用是第二輪解決的關鍵。“給出方法解題目”不可取,必須“給出習題選方法”。選法是思維活動,只有在如何選上作文章,才能解決好學生做不會,教師一講就通的現(xiàn)象,才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上,有意識的選取一些例題,讓學生用眼觀察,考慮應從哪入手分析,各抒己見,將不同學生的方法加以比較,開闊思路,尋求最優(yōu)解法。
2.變全面覆蓋為重點講練,突出高考“熱點”問題.第二輪復習僅有兩個半月時間,面面俱到從頭來過一遍是根本辦不到的。要緊緊圍繞重點方法,重要知識點,重要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及近幾年“熱點”題型,進行針對性訓練,狠抓過關。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吃透兩頭:一頭是吃透例題,對精選例題的內容、知識范圍,知識間的聯(lián)系、技能、水準、難易程度等因素要一清二楚;另一頭要吃透學生,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點要心中有數(shù),做到選題的示范性、啟發(fā)性、規(guī)律性、延伸性、起到以點代面,以少勝多的作用。
3.變以量為主為以質取勝,突出講練落實。一切講練,都要圍繞學生展開,貪多嚼不爛,學生消化不了,落實不到學生身上,講練再多也無用。只有重質減量,才能抓好落實。減少練習量,不是指不做或少做,而是在精選上下功夫,做到非重點的少講少做甚至不講不做。在課堂練習的安排上,精心選題,將題連成串,做到準確、快速,講練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三、處理好五個方面
努力提高復習效率,以下五個方面是必須處理好的。一是課堂容量問題。提倡增大課堂復習容量,不是追求過多的講,過多的練,面面俱到,“一網打著滿河魚”,而是重點問題舍得時間,非重點問題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決學生困惑的問題,增大思維容量,減少廢活,減少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少做無用功。二是講練比例問題,第二輪復習容易形成“滿堂灌”或“大撒手”,這樣都不利于學生學懂會用。每堂課都要精講精練,分配好講練時間,一般以 30分鐘為宜。三是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問題。課堂中,有的講得多,講得快,學生被動聽、機械記,久而久之,學生思維僵化,應變能力差;有的簡單提問,過多的板演、筆算,貌似氣氛活躍,講練結合,其實是教師的情性行為。雙邊活動的真諦是讓學生參與解題活動,參與教學過程,啟迪思維,點撥要害。四是講評的方式方法問題。學生抓不準,講評隨意,對答案式的講評是影響講評課效益的大敵。必須做到評前認真閱卷,評中歸類、糾錯、變式、辯論等方式的結合,要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徹底矯正。還可采取“自教自”的辦法。讓學生講好解法,講錯誤處,展開爭論。這種方式,由于是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極易讓學生接受。五是信息反饋問題。系統(tǒng)論的反饋原理指出,任何系統(tǒng)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xiàn)控制。提高課堂復習效益,加強信息反饋是必不可少的。
四、克服五種偏向
1.克服難題過多,起點過高。復習集中幾個難點,講練耗時過多,不但基礎沒夯實,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過快,內容多,時間短,未做先講或講而不做,一知半解,題目雖練習,卻仍不會做。
3.克服只練不講,教師不選范例,不指導,忙于選題刻印。
4.克服照抄照搬,對外來資料、試題,不加選擇,整套搬用,題目重復,針對性不強。
5.克服高原現(xiàn)象,第二輪復習“大考”、“小考”不斷,次數(shù)過多,難度偏大,成績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礙,或量大題不難,學生忙于應付,被動做題,興趣下降,思維呆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