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東
筆者所在的中學是宜興市一鎮(zhèn)上的一所高中,每年招收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本地三流的學生.盡管這些學生中也有一些很聰明,但是,畢竟初中的基礎太薄弱.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們成績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初中貪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太少;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環(huán)境差,學生中的不良習氣互相影響.這樣的學生考入我們高中,如果不采取措施,放任自流,可以說這些學生將來考入本科高校的概率是非常小的.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十幾年的物理教學實踐中,探索到了一種所謂“零起點、大視野、高難度”的策略,多年來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一、零起點
對于我們這樣的學校,“零起點”尤為重要.(1)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學生普遍基礎不好,如果一開始就加大難度,學生一方面學不到知識,另一方面還容易對學習產(chǎn)生畏懼心理.這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必須把他們看作“零”,講解任何知識點都要從最基本的講起.(2)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正是一切從零開始,才使學生心理上消除畏難情緒,才會下定決心制定計劃好好學,并逐步養(yǎng)成預習、領悟、鞏固的良好習慣.具體操作如下:
1.復習初中知識
在每一屆學生高一開學后,我們物理備課組都要對所有學生進行初中情況摸底,有針對性地進行補習.我們備課組已經(jīng)整理了一套有關(guān)初中物理重難點知識綱要(并隨教材版本變化而更新);初高中聯(lián)系緊密的知識點,如力學和電學知識體系;相應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如三角函數(shù)知識、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數(shù)求極值等.這些工作大概占用兩周時間.雖然耽誤了新課的進度,但是這樣做是非常值得的.
2.開始高中物理的新課教學
(1)每一塊知識都從初中的物理問題切入.如運動學部分,講到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時先從初中的“二力平衡”講起;運動學部分先從初中的“勻速直線運動”講起;電學部分先從初中的 “摩擦起電”講起.這樣做會使學生感到很容易就從初中知識過渡到高中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了,跟上進度就不困難了.
(2)重難點知識的突破.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物理基本上死記硬背就能拿高分了.但學習高中物理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才行.如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一開始學生總是會少力、多力、方向畫錯等.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多設計直觀的小教具(如用彈簧代替拉繩從而看清形變方向等)或多用PPT演示(如靜摩擦力的方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意知識的邏輯性.
這樣,學生一方面會感到初中到高中過渡很自然,另一方面對高中物理的重難點知識也能很好的把握.而且能逐漸養(yǎng)成正確的邏輯思維習慣,這是學習物理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
二、大視野
在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學生一定不能僅局限于課堂上的那幾個小例題、作業(yè)本上的幾道習題,否則遇到新問題新情況依然不知所措.況且,原來基礎差使得這些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較差,應對新問題的能力差,所以我們不能寄希望于學生自創(chuàng),應對例題練習多設計、多創(chuàng)新,切忌就題論題.但在“設計”“創(chuàng)新”的時候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跨度太大,要層層鋪墊,巧設臺階.
對于一道比較難的題目,要先進行分解,先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然后層層深入,讓學生一開始覺得題目非常簡單,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輕松地解決了一個“非常”難的題目.這樣,使他們認識到了其實所謂難題也不難,不就是課本上的習題變來的么?學生的視野被大大拓寬,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即使以后遇到了難題也不會輕易放棄了,因為總有“下手”的地方.
三、高難度
有了高一的“零起點”、“大視野”的實踐基礎,進入高二后,學生被分成文理科兩類.對于文科學生,僅對8個B級要求實行“高難度”操作,其余重基礎就可以了,關(guān)鍵在于強化練習,使學生不斷鞏固所學.
對于理科學生,在高一已經(jīng)較好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良好學習習慣的情況下,要大膽上難度.具體操作為:(1)先從最基礎的規(guī)律“掇起”,階梯式加大難度,直至歷年各地的高考壓軸題.對于這些難題涉及的方法技巧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并改進原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由于選學物理的學生智商一般還可以,這樣才不至于一部分學生“吃不飽”.(2)鼓勵前10%的學生參加物理競賽輔導(因每年高三九月份有一次省預賽).競賽題的創(chuàng)新性和情景復雜性對于理科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很好的訓練模版.我們高二備課組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輔導方案.如“微元法”“歸納法”的應用等.另外,這10%的學生回到班級后對其他學生的帶動會使整個教學效果加倍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