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文彬
【摘要】新課程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為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進行了活動課的探索。把活動課列入教學計劃,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親身去了解,去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益。
【關鍵詞】初中教學;歷史與社會;活動課;探索
處在學齡中期的初中學生,抽象邏輯逐步占主導地位,但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仍然起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初中學生的思維一般是“經驗型”的,而不是“理論型”的,即在進行抽象思維時,需要具體、直觀的感性經驗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認識和經驗是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自經歷的各種實踐活動、如觀察、制作、表演、參觀、調查、訪問等豐富多彩的感性活動中得來的。因此,在開展學科教學時,就不能抽象地傳授學科有關的知識、法規(guī)、原則,而必須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活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的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去發(fā)現。初中社會活動課將社會教學與社會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活動,使教學成為學生社會知識、能力具體運用的一種實際嘗試或“模擬”,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得到感性認識,經過反復,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僅準確可靠的,也是比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實有用的。
從教育學看,學科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由知識向能力遷移,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自學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而任何一種能力的形和發(fā)展,都離不開主體實踐。當代教學論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過程是學生合理運用知識解決多種實際問題和選擇活動方式的過程,是一種知識轉化為行動的結果。學生學到的知識要轉化為技能,沒有在一定實際活動中反復練習和運用,是不可能實現的。社會知識作為交際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樣,要熟練地掌握它,就必須進行反復的訓練,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把握要領,形成技能,進而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社會活動課強調活動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的積極參與,強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我設計、自我活動和自我感受、體會,從某種意義上講,活動課可以說是可行性強、操作過程具體的實踐應用課,它將有力地促進學生把學過的社會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能力。
作為課程的一部分,活動課與傳統的必修課課堂教學相比,顯示出鮮明的特點和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顒诱n的“活動”,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活動,而主要指學生的學習活動?;顒诱n側重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因而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就與傳統的必修課課堂教學有明顯的區(qū)別。
第一,教學內容上,強調實用性。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以必修課教材的教學為中心?;顒诱n則是開放的,其教學內容往往涉及了社會應用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觸及最新和最實用的領域,并與一定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有較強的時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夠彌補必修課課堂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又能給學生具體生動的感受,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初三社會第五課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第三目時,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課——校園調查,如進行“學生交友情況調查”、“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等,再舉行“調查發(fā)布會”。通過活動課,學生發(fā)現了中學生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問題,深刻領會了學校指定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必要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分析能力。這些專題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書本知識在現代生活中應用的情況也加強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訓練。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又實實在在。不少學生反映,開展活動課以后,自己才感到歷史課原來是那樣有趣、那樣有用。
第二,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性?!稓v史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力圖加強學生學習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鼓勵老師開發(fā)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動態(tài)觀察、體驗社會生活,學會綜合地理解和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和技能,為將來試油適應社會、參與社會、解決社會問題奠定基礎?!眰鹘y的課堂授課常常過分突出教師的作用,以教師的 知識傳授和教學思路為中心,學生常常被動接受或參與。活動課則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在活動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志趣自主選擇,自覺參與?;顒诱n的過程,往往是學生自己設計安排、學生自我活動為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著重于讓學生在各項具體的實踐和運用中獲取直接的感性知識和生活體驗,著重于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這樣做,學生不僅得到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學能力也得到切實的培養(yǎng)和提高。比如“新聞發(fā)布會”、“我給電視廣告找毛病”、“校園陋習普查”、“模擬法庭”等專題活動,“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等活動課,自始至終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主,幾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口才、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就會有所提高,在實際中學會與人合作。許多學生這樣說,“活動課給自己提供了不少鍛煉的機會,現在自己對學好社會也有信心啦”。
參考文獻:
[1]劉艷芳.淺談初中歷史活動課的開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