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彬
摘要: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近幾年的高中教學課程改革,如雨后的春風,吹開百花園中爭妍的花朵;如黑夜中的燈塔,指明茫茫大海中前進的航道。在新一輪的教學課改中,結(jié)合新的理念,新的精神,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有了一些新的感觸。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新課改;思考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089-01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整體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學生不喜歡語文,家長不重視語文;語文課堂走不出一言堂、氣氛沉悶的怪圈;就同等時間的付出而言語文學科遠沒有數(shù)理化見效快,學生更愿意花時間去學習其他學科。新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其目的就是革除上述弊端,創(chuàng)造新氣象,取得新成效。
1.現(xiàn)代文教學中注重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我借鑒張富教學的模式,對原先的教法作了較大的改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現(xiàn)代文教學模式,從實施情況來看,效果比較理想。其基本步驟如下:
1.1三分鐘演講。具體做法是每節(jié)課上課后,由一名學生到講臺上當眾演講,一天一人,按學號依次轉(zhuǎn)換。一名同學講完后,其他同學評議,并給予相應的得分。這種訓練形式的話題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確定。我要求學生高一時采用自我命題演講。高二時,我要求每一位同學出一道題目,然后把它們集中放在辦公室,輪到演講的同學上堂課一下課就來抽題。這樣就可以有課間十分鐘時間作準備。高三時則統(tǒng)一要求學生采用l臨時抽簽即興演講方式。
1.2教師設計問題。在引入新課之后,由教師設計問題。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三點:
(1)設計的問題不僅要與教學目標相符,而且要符合課文文體特點。
(2)題目要少而精,便于學生記憶,一般為三道題左右。
(3)要求學生用"心"記憶,不能動筆。
教師設計題目一方面可以指導學生閱讀,避免閱讀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聽"的能力。
1.3學生自讀課文。這個步驟主要鍛煉學生讀、寫相結(jié)合的能力。自讀課文的時候。一定要對學生提出以下兩點要求:(1)時間必須控制在二十三分鐘以內(nèi)。(2)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把題目答案在書上寫出,以備查。
1.4小組討論。在學生自讀課文結(jié)束以后,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設計的公司題進行討論,以便取長補短,求得正確。在討論的時候,教師有必要提出以下兩點要求:
(1)時間限制。時間短了,學生討論不完問題;時間長了,可能會冷場。一般一道題設計討論時間為2分鐘。
(2)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討論時學生只能動嘴,不準動筆。
小組討論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同時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說"的能力。
1.5自由搶答。在學生討論之后,老師為了了解學生答題的正確與否,可提出設計的問題,讓學生回答。為了鼓勵學生舉手答題,同時也為了鼓勵其他學生積極進行修改、補充,此時可采用得分制。我是這樣安排的:凡舉手答題者,答一道題不管正確與否就可得1分,答對可得2分,依此類推;其他同學補充、修改,如果不正確則不得分,如果正確則一道題也可得2分。這種現(xiàn)代文教學模式,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雙邊活動,同時也全面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文能力。
2.古文的小組討論法
經(jīng)過自己的精心設計、嘗試形成了一套小組參與的古文教學法。具體步驟是:
(1).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對古文來說,讀是理解的前提、基礎,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這個步驟必須保留。
(2).讀完后,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指定一位同學翻譯,其他同學補充、修改,疏通課文,有問題隨時提出。為了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問,同時也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同學間互相討論,相互督促,共同進步,我又設計了下面兩個步驟。(1).由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補充、修改。(2).小練習。教師將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出成一張小練習,題量要少而精,學生做的時間控制在8分鐘以內(nèi)。在前面幾個步驟完成以后,要求學生當堂獨立完成小練習。練習做好以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換批改,且要在課上以小組為單位按平均分或小組總分為標準進行評比。評比后前三名的小組集體分別給予加分,最后三名則相應扣分。 古文的小組討論法從實施情況來看至少起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效果:
(1).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因為只有小組的共同努力、團結(jié)協(xié)作,才能得到好分數(shù)。
(2).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
(3).使學生學過的知識能得到及時鞏固。
(4).古文單元測試學生成績明顯提高。
3.作文的提前介入法
為了能從思想上消除學生作文的恐懼心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我在作文教學中采用了提前介入法。所謂提前介入,就是在書面作文之前,用和書面作文相似的要求先做一篇作文。不過,這篇作文與后面的作文有兩個方面的明顯區(qū)別:其一,它是口頭作文;其二,它必須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其基本步驟是: (1).教師命題或提供材料。(2).以小組為單位,用十分鐘左右時間進行討論。討論的內(nèi)容包括對題材的選擇、結(jié)構(gòu)的安排、語言的組織等。當然更要包括小組內(nèi)每位同學"說"的內(nèi)容的分工。(3).三分鐘時間"自言自語"。(4).以小組為單位,上講臺"亮相"。說得好,其他同學掌聲鼓勵,并給予相應的加分。
從這一屆學生一年多時間實施結(jié)果來看,作文的提前介入不僅消除了大部分同學作文的恐懼心理,提高了學生書面作文的能力,而且作文課氣氛特別活躍。究其原因,主要是口頭作文和小組完成這兩種形式所帶來的積極效應。首先是口頭作文。大家都知道,讀、寫、聽、說這幾種能力有著相互的促進作用。學生主動說。經(jīng)常說,思維不斷得到鍛煉,以說促寫。長期訓練,必將使學生書面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是小組完成的形式。以前學生做作文都是一個人完成,沒有交際的機會,更談不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而現(xiàn)在四個人在-起作文,形式比較新穎,而且四個人在一起可以及時進行交流,揚長避短。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我們的教學生活。我將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我明白:"語文教育是事業(yè),貴在淡泊名利,默默無聞;語文教育是科學,難在持之以恒,求實求真;語文教育是藝術(shù),美在享受母語,陶冶身心。"如果我的學生能夠說"上語文課真是一種享受",此生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