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永,任新敏
(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山東青島266100)
在全球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終生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成為人們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方式。通過網(wǎng)絡獲取高質(zhì)量的免費學習資源成為了當下人們學習的重要途徑。從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發(fā)起的開放課件OCW(Open Course Ware)計劃,到2012年美國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推出,傳統(tǒng)高等教育正在承受巨大沖擊,但這也為大學打開了一扇更大的教育之窗[1-2]。
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從單向的視頻公開課轉(zhuǎn)向更加互動和高效的具備完善學習系統(tǒng)的無疑是教育的進步。MOOC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學習模式、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等面臨變革,在線開放課程基于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跟蹤和掌握學生個性特點、學習行為、學習過程,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更準確地評價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學習效率,進而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3]。對于目前高等教育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融合在線開放課程優(yōu)勢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是傳統(tǒng)課堂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4]。
Piazza平臺是由印度Poooja Sankar于2011年7月創(chuàng)立、集Wiki和論壇模式為一體的專門面向?qū)W生和教師的課程問答平臺[5]。目前有包括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等上百所名校在使用。教師在Piazza平臺可以方便地創(chuàng)建課程,除了具有富文本問答編輯、Wiki和論壇模式和移動終端應用等特點外,對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不善于口頭表達而又渴望討論學習的學生而言,Piazza提供了一個可以隨時隨地提問、討論與學習的平臺。學生可以及時提出和討論問題、關注與跟蹤學習等,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發(fā)布課程信息與資料、獲取學生參與的詳細統(tǒng)計信息等。課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能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本文依托Piazza在線課程問答平臺,基于科研項目式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套課堂教學方法和多元化考核機制,并通過教學實踐。筆者將該方法分別應用于我校2012年秋季學期“通信電子電路”和2013年春季學期“數(shù)字系統(tǒng)設計”兩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大大改善了學生平時輕松悠閑,期末突擊備考的狀況,將學生的學習理念由應試學習為主轉(zhuǎn)變?yōu)樽⒅乩碚撆c實踐的結(jié)合。
“尊重的教育”是東北師范大學基于多年來為基礎教育服務理論與實踐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特別是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強調(diào)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他們的人格人性,尊重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fā)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貫徹“尊重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尊重,讓學生認識到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他們自身知識和方法的收獲而絕不是作為手段的課程考核。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課程特點和學生反饋,制定了依托Piazza課程問答平臺、基于科研項目和小班討論課教學的多元化考核機制,學生的最終成績包括平時成績、項目成績、期末成績和缺勤處理四部分,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課程情況調(diào)整各部分的權(quán)重系數(shù)。
(1)平時成績G: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積極討論。定義V為學生平時表現(xiàn)值,Vmax和Vmin為最大和最小表現(xiàn)值。如果V>Vmax平時成績G=100分;如果 V <Vmin,G=0 分;在VminVmax情況下,平時成績?yōu)?/p>
G=Vmax+(V-Vmin)·Vmax/(Vmax-Vmin)
平時表現(xiàn)值V=Vd+Vc,其中Vd為課上討論次數(shù),用于鼓勵學生在課堂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積極地回答問題,Vc為課下貢獻次數(shù),用于鼓勵學生在課程問答平臺Piazza積極參與討論。
(2)項目成績:可以通過項目論文和課堂演示來激發(fā)學生團隊合作進行科研訓練。成績評定主要從工作量、創(chuàng)新性、匯報表現(xiàn)及論文格式等方面由教師和學生代表(或助教)打分。
(3)期末成績:即期末試卷的考試成績。
(4)缺勤處理:要求學生在因事無法上課前能夠積極與教師溝通。對于無故缺勤一次、二次、三次者分別進行相應的扣分處理,并及時在網(wǎng)上(Piazza課程主頁)發(fā)布缺勤名單及其處理意見。缺勤扣分制度使得缺勤人數(shù)大大降低,致使每堂課基本都能達到95%以上的出勤率。
項目式教學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參與項目鍛煉和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在采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團隊合作與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同時依托Piazza課程平臺,制定了更為細致的教學方案:鼓勵團隊合作(2~3人),倡導探索研究,提交項目論文,進行課堂演示。
在成績考核上分別從工作量、創(chuàng)新性、匯報表現(xiàn)及論文格式等方面打分。由推選的學生代表與教師同時打分統(tǒng)計平均分作為項目最終成績。
在時間節(jié)點上分為四個階段:組隊題目、想法方案、合作實施和論文匯報。第一階段(學期中開始一周內(nèi)),組隊并確定方向,教師幫助選題;第二階段(第一階段后二周內(nèi)),提交想法和方案,教師幫助把關;第三階段(大約一個月),團隊合作與實施,教師幫助解疑;第四階段(學期結(jié)束兩周前),提交論文和匯報,教師幫助完善。
在具體實施上,通過Piazza課程平臺開展項目討論并明確時間節(jié)點及逾期懲罰,通過教師參與和指導盡力讓學生經(jīng)受科研訓練并幫助學生完善匯報進而提高其成就感。
由于課程人數(shù)和課時限制,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并沒有采用大班討論課的形式,而是根據(jù)Piazza平臺學生對于問題的討論情況,選擇合適的主題適時開展小班討論,人數(shù)應該控制在每組10人左右。適時恰當?shù)难杏?,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已學知識,還可以拓展學生思維,加深課程理解。
該課程選課人數(shù)56人,考核最終成績=平時成績×20%+項目成績×20%+期末成績×60-缺勤扣分(無故缺勤第一次扣10分、第二次扣20分、第三次及以上扣40分),其中平時成績計算公式中Vmin=10,Vmax=50。
由于學生在首次采用Piazza平臺時并沒有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筆者通過主動提出問題和設置“good question”及“good answer”等方式激發(fā)學生討論,并且根據(jù)平臺的討論情況結(jié)合學生的推薦,選擇了4名能夠積極參與的學生作為Piazza課程平臺的助教和項目匯報打分的代表。
盡管學生在該課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教材授課僅僅進行到一半,但仍有部分學生選擇難度較大且需要關聯(lián)前后知識的系統(tǒng)進行設計和仿真,甚至還搭建了實際硬件平臺。這些學生在最后的項目匯報中也得到了全班同學的贊許,增強了自信。同時,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通過項目體會到實踐出真知并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
選課學生中56人平時成績能夠達到滿分的有35人(最低分68分)。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積極參與Piazza平臺對于課程相關的提問和討論。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該課程平時成績計算及教學規(guī)則制定等方面,都離不開學生在Piazza平臺積極的參與和熱烈的討論。
筆者在課程主頁專門創(chuàng)建了“學生項目報告”板塊發(fā)布學生項目論文和匯報幻燈片。這些資料可以為后面選修相同課程的學生進行項目選題提供參考,同時也可以將具有相同專業(yè)興趣的不同年級學生聯(lián)系起來,加強溝通與交流[6]。
該課程選課人數(shù)121人,考核最終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60+項目成績×10%-缺勤扣分(無故缺勤扣分同上)。由于人數(shù)較多,無法全部進行項目匯報,且該課程同時搭配實驗課。最終選做項目者共計21組(56人)。其中平時成績的計算公式與“通信電子電路”相同。最終平時成績能夠達到滿分的有106人(最低分72.5分)。
需要說明的是,該課程121位選課學生中有47人曾選修過“通信電子電路”,他們對于基于Piazza課程問答平臺的項目教學方式較為熟悉,因此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順暢,在前一學期“通信電子電路”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都能較好地規(guī)避。
1)如何引導和激發(fā)學生課下使用Piazza平臺?
在學生剛剛接觸Piazza課程問答平臺時,可能會出現(xiàn)沒有提問和討論的狀況,這時可以結(jié)合課堂教學知識點由教師主動提出問題,給以后啟發(fā)和引導。我們對于學生好的問題和好的回答分別設置“good question”和“good answer”給予鼓勵,同時在課堂中針對平臺問題及時給出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通過類似措施,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課下Piazza課程問答平臺也是該課程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從而激發(fā)學生使用Piazza平臺進行討論和反饋。
2)如何管理學生正確的使用Piazza平臺
由于平臺的貢獻次數(shù)直接影響學生最終成績,個別學生會通過非正常課程學習和交流的回復來增加貢獻次數(shù)。教師應該及時在課堂中針對類似情況進行干預,讓學生知道這種增加貢獻次數(shù)的方式不但不會提高最終成績,反而會因此而扣掉部分平時成績。我們通過構(gòu)建良好的課程學習和討論的氛圍使得學生主觀上不進行非正?;貜投皇强拷處煹墓苤啤?/p>
教師在平臺中應該起到“管理員”和“輔導員”的雙重作用:教師作為前者,應該對學生的行為做到適當?shù)母缮婧头e極的鼓勵,盡力構(gòu)建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課程學習和交流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討論中思考和進步;教師作為后者,應該對學生討論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必要的引導和課堂講解,讓學生在問題和疑惑中學習。
[1]趙曉霞.MOOC沖擊傳統(tǒng)高等教育模式[N].北京: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06-14(006).
[2]李曉明.MOOC理念打開了一扇創(chuàng)新的大窗戶[J].北京: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3,(4):24.
[3]劉楊鉞,劉戟鋒.MOOC:傳統(tǒng)型大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6-26(B07).
[4]袁成琛.MOOC:大學變革[J].北京: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3,(4).
[5]Piazza.“Ask.Answer.Explore.Whenever”.https://piazza.com/ouc.edu.cn/fall2012/ouceecec,2013-07-14.
[6]鄭海永.“通信電子電路”.http://ipl.ouc.edu.cn/~ zhenghaiyong/courses/cec/20121/,201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