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聯(lián)理論在漢英隱喻翻譯中的應用

      2014-08-15 00:51:59楊藝欣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原語漢英隱喻

      楊藝欣

      (營口職業(yè)技術學院特師分院,遼寧 營口 115000)

      隱喻,也稱“暗喻”、“簡喻”,是指將兩種概念完全不同的事物通過含蓄、婉轉或映射的表達方式達到比喻的言語行為,具體地說是根據(jù)兩個事物之間的某些共同的特點,把一個事物的名稱用在另一個事物上,而說話人不用任何喻詞,完全靠讀者領會其中的意思。它是一種暗含的比喻,較為含蓄,但更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產生的語言效果也較強。

      由于語言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是人們對客觀世界認知的的結果。由于人類的生理結構和生理反射是基本相同的,因此人類對外界的認識、理解及所要表達的情感會有很多相似之處。即使語言種類不同,但在表達形式上會體現(xiàn)很多相同的甚至完全一致的方式。英漢兩種語言就有相同的隱喻這種修辭方式,且在隱喻使用中,有很多對等的認知。例如:“你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You are drawing water with a sieve.)在這個句子中,漢英兩種語言喻意一致,表現(xiàn)形式也類似,說明人們對做事白費力氣這一情感的認識是基本一致的。然而不同民族的人類其周圍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是不同的,因此導致觀察事物的角度、思維方式及表達形式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在隱喻的認知和運用上會有偏差,產生不對等的隱喻表達。如“牛”(bull)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體型龐大,埋頭苦干,任勞任怨的的形象,因此在漢語中有很多用“牛”來贊美人類的詞語,如“力大如?!?、“健壯如?!薄ⅰ案┦赘蕿槿孀优!钡取6谖鞣剑藗儗ε5目捶ú槐M相同,他們對牛的印象是橫沖直撞、桀驁不馴、性格暴烈等。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闖進瓷器店的粗人),這里bull比喻行為魯莽、舉止粗魯?shù)娜恕?/p>

      一、關聯(lián)理論概述及在翻譯中的意義

      法國社會認知學家Dan Sperber&D.Wilson在1986年出版和1995年再版的專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關聯(lián)性:交際與認知》一書中提出了“關聯(lián)理論”,關聯(lián)理論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際模式,明示是指說話人的交際行為,推理是指聽話人為了識別說話人信息意圖所發(fā)生的交際行為。[1]明示交際行為,就是交際者通過交際意圖把自己的信息呈現(xiàn)給雙方,成功的交際取決于聽話者對信息意圖的識別。Sperber&Wilson看來,交際就是產生某種刺激,這些刺激給聽話者帶來語境效果,聽話者就會推理并力求獲得滿意的認知效果。因此交際雙方都會認為這個刺激對自己有關聯(lián),具有關聯(lián)性。關聯(lián)理論認為,交際中的個體會自動追求最大關聯(lián),達到最大關聯(lián),包括選擇最好的語境對設想進行處理并使為此付出的的處理努力和獲得的效果達到最佳平衡,這時該設想就是得到最佳處理(optimally processed)。

      在關聯(lián)理論的指導下,我們得知人類認知通常與最大關聯(lián)相吻合,要在思維和意識中通過關聯(lián)物來解析新事物。這一理論的出現(xiàn)得到翻譯領域的極大關注,很多學者將翻譯與關聯(lián)理論結合起來,英國關聯(lián)翻譯家Gutt(1991,2000)首先將關聯(lián)理論應用于翻譯研究,他認為:“翻譯的本質是一個對原語進行闡述的動態(tài)明示—推理過程。關聯(lián)理論能解釋一切翻譯現(xiàn)象?!保?]關聯(lián)理論的翻譯核心觀點是:翻譯是一個交際過程,譯文的語義應與原文語義有最大的關聯(lián)性,而且這個關聯(lián)應當緊密,傳遞信息程度要高。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譯者則首先要領會原作者的意圖,然后將原文的語義忠實地傳遞給譯語讀者,并要保證譯文讀者獲得的文化信息和原文讀者基本一致。關聯(lián)理論在翻譯方面主要有三個基本觀點:交際觀點;語境觀;最佳關聯(lián)原則。下面則闡述這三個觀點如何指導漢英隱喻翻譯。

      二、漢英隱喻翻譯方法

      鑒于漢英隱喻的特點與異同以及隱喻具有濃郁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隱喻翻譯則是較復雜的過程,它是以語言作為載體,通過推理和演繹來傳遞原作者意圖的交際形式。在關聯(lián)理論的指導下,筆者認為漢英隱喻翻譯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交際觀點應用:直譯和意譯

      關聯(lián)理論中認為,明示和推理是一個交際過程的兩個方面,對于說話人來說,交際是明示過程,而對于聽話人來說,交際又是一個推理過程。隱喻翻譯即是一個明示—推理交際過程。不同之處在于隱喻翻譯是一個雙重交際過程。一方面,譯者要以讀者的身份與原作者進行交際,另一方面,譯者又要充當作者,與譯語讀者進行交際。因此在這兩個交際中,要做到忠實原語翻譯,譯者必須做到采用和原作者一樣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然后通過演繹和對比,明確原文和譯文隱喻中在哪些方面意義一致或相似,并決定以哪種表達方式準確傳遞隱喻含義,使譯文與譯文讀者充分關聯(lián),不用花太多努力就能理解其含義,這就做到了忠實翻譯。如前所述漢英兩種語言在隱喻中有某些共同之處,那就盡可能在譯文中保留原文比喻性詞語所用的形象,使譯文在內容上和形式上與原文保持一致,這種翻譯方法叫直譯。如:“夜深了,山谷里死一般的靜”。(As night wore on,a deathly silence filled the valley.)直譯不僅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內涵和表現(xiàn)形式,而且也使譯文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又體現(xiàn)了英漢兩種語言隱喻的共性,使讀者一目了然,充分理解其含義。

      然而直譯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漢英兩種語言擁有完全一致的隱喻是有限的,如果原文的形象在譯文中難以再現(xiàn)或不合乎譯文語言習慣,傳神達意也較差時,則要舍棄原文比喻性詞語的形象,保留原比喻的語意,舍形求意,采用意譯法。根據(jù)交際觀點,譯者首先要以讀者的身份理解原文的意境和意思,在此基礎上,譯者要充當作者,用譯文的思維方式和慣用的表達形式把喻意展現(xiàn)出來,譯文不僅要服從于原隱喻的信息內涵,而且要讓譯文通俗易懂。如:“太陽這么高了,他怎么還不露面?”(It’s so late,why hasn’t he shown up?)在這句漢語中,“太陽這么高了”其喻意表示天大亮了,時間不早了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譯成:The sun is so high.則違背了原語的意思,詞不達意,所以只能舍棄喻體,保留喻意。這種譯法經常體現(xiàn)在成語、諺語、歇后語等中。

      2.語境觀應用:轉化翻譯法

      關聯(lián)理論認為,語境是人們對外界信息的一種心理認知,這些信息包括邏輯信息、百科信息和詞匯信息,也叫認知語境。這種認知語境由于文化因素、社會背景等不同會出現(xiàn)很多差異,而且隨著人們對新信息的獲得,這種認知會不斷變化,因此關聯(lián)理論中的語境觀是動態(tài)的。一旦人們得到說話人的明示信息,那么就憑借大腦中已儲存的邏輯信息、百科信息和詞匯信息作出語境假設。如果言語與認知語境關聯(lián)越大,理解就越容易,相反言語與認知語境關聯(lián)較弱,推理則困難,理解起來就變得很難。[3]根據(jù)這一理論,在隱喻翻譯實踐中,當無法再現(xiàn)原語隱喻中的形象時,可用譯語表達習慣或被譯語讀者所熟悉的形象替換原語的隱喻形象。這樣雖然放棄了原語隱喻喻體,但建立起譯語相應的喻體,譯語讀者產生與原語相近的語義聯(lián)想,認知語境和譯語關聯(lián)較大,就會獲得大體相同的語言感受。如:“這危險是攔路虎。”(The danger is certainly a lion in the path.)其中漢語“攔路虎”常比喻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但完全可以克服。在這句英語譯文中“a lion in the path”是英語讀者熟悉的語言,出自《圣經》的《舊約·箴言》:“The slothful man saith,there is a lion in the way;a lion is in the street.”(懶惰人說,道上有猛獅,街上有壯獅。)其中there is和is都是斜體字,以強調道上和街上并沒有獅子存在,只不過是懶惰人的借口,表示想象中的困難和障礙。這樣在翻譯中漢語讀者熟悉的“攔路虎”成功轉化成英語讀者熟悉的語言,使譯語能夠準確地表達了原語的意思,譯文流暢且通俗易懂。因此在針對兩種語言文化淵源及使用環(huán)境的不同,轉化翻譯法尤其實用。[4]

      3.最佳關聯(lián)原則應用:用加注釋或增添意義來翻譯

      Sperber&Wilson(1986)指出,關聯(lián)是假設和語境的關系,其關聯(lián)的程度取決于兩個因素:語境效應和努力過程。其中語境效應是積極因素,而努力過程是消極因素。如果一個假設在一個語境中語境效應大,那么這一假設在此語境中就具有關聯(lián)性,如果一個假設在一個語境中所需的努力小,那么這個假設在此語境中也具有關聯(lián)性。即語境效應越大,關聯(lián)性越大;努力程度越大,關聯(lián)性越小。因此關聯(lián)理論認為,最佳關聯(lián)產生于受眾者的理解,而受眾者的理解取決于語境效應和努力過程。在漢英隱喻翻譯中,原隱喻的形象在譯語中很難找到對應的詞語或者原語喻體有獨特的文化特征,譯者首先要了解原文的信息意圖,然后為了創(chuàng)造充分的語境效果,盡量用譯語讀者不用花太多努力就能理解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如針對漢語隱喻中隱含歷史典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為了能夠提供更多的關聯(lián)信息,減少譯語讀者的推理努力,要增添詞語或加注釋的方法,以便找到最佳關聯(lián)。如“三個臭皮匠,合成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a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the master of mind.)在這句漢語中,諸葛亮是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三國時蜀漢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民間故事對他的智慧謀略多有渲染,故常借指足智多謀的人物。但英語讀者大多不熟悉這個人物,所以在翻譯中,通過在“Zhuge Liang”后面增加“the master of mind.”的解釋,使英語讀者能夠大致明了諸葛亮是什么人物,填補了認知的空白,產生更大的語境效應,減少推理努力過程。

      總之,隱喻是漢英語言不可缺少的一種語言信息功能,兩種語言在隱喻使用中,有時會有對應的關系,但由于兩種文化差異,這種對應關系是有限的,不對應是翻譯主體,那么關聯(lián)理論對漢英隱喻翻譯起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在實際運用中應靈活運用多種翻譯方法,考慮多方面因素,熟悉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和文化背景,盡量使譯文更加貼切和流暢,以便使隱喻的文化和美感在譯文中得以體現(xiàn)。

      [1]王建國.關聯(lián)理論與翻譯研究[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2009.

      [2]黃麗媛,孫芳琴.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隱喻的翻譯策略[J].貴州文史叢刊,2011,(3):85.

      [3]唐宇.對關聯(lián)理論語境觀的動態(tài)解讀[J].科技信息,2010,(3):130.

      [4]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猜你喜歡
      原語漢英隱喻
      測試原語:存儲器故障最小檢測序列的統(tǒng)一特征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密碼消息原語通信協(xié)議介紹及安全分析
      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tǒng)攝作用
      從目的論看環(huán)保公示語的漢英翻譯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漢英文字的幽默修辭功能淺探
      語言與翻譯(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基于原語自動生成的安全協(xié)議組合設計策略及應用研究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6
      本溪市| 绥德县| 鄂尔多斯市| 赞皇县| 贵阳市| 雷山县| 浮山县| 巢湖市| 西安市| 都匀市| 洞头县| 四川省| 平罗县| 社会| 长沙市| 如皋市| 安多县| 乌鲁木齐市| 措美县| 麻阳| 来凤县| 苍南县| 开江县| 普安县| 筠连县| 辉南县| 前郭尔| 西华县| 承德市| 广西| 崇州市| 大城县| 托克逊县| 肇州县| 奉贤区| 宣汉县| 于田县| 彩票| 滦平县| 全椒县|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