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哲
【摘 要】伴隨著初中地理新課改的實施,眾多教師開啟了地理課堂的改革之路,怎樣的地理課堂是高效的,是學生和教師所認同的?筆者認為學生要學活知識點,要從知識學習中獲得實踐的能量,就要善于并樂于探究。本文就如何構建探究性的初中地理課堂展開論述,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地理探究性課堂的構建,即:以疑問引路,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合作鋪路,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以實踐回歸,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以評價促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探索。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性課堂;構建;高效;新課改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地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在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huán)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痹诮鼛啄甑慕虒W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雖然費了很大的精力在課堂上講解,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的學生在地理課堂上昏昏欲睡。而探究性課堂正是讓學生學會探究,完成從“教”到“不教”,從“不學”到“學”的過程。基于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學經驗,具體來說,探究性的課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實施:
一、以疑問引路,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學課堂的主體,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成了課堂的主體,久而久之這樣的課堂就很容易形成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中就失去了質疑和反饋。其實探究性的地理課堂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巴爾扎克曾經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的是問號?!庇纱丝梢?,學生的質疑是學生學習、思考、探究的起點。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的時候,要善于創(chuàng)建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打開學生的學習思路,才能以疑問引路,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以合作鋪路,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是初中地理教學課堂的一種新的思路,也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教學方式,眾多教師將合作學習法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但是成效怎樣呢?如何進行分組安排呢?筆者認為這里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對小組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比如在劃分小組時,應該避免僅僅通過座位、編號來進行劃分,而是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愿組合,并且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比如一個小組中安排特長和能力各異的學生,方便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發(fā)揮優(yōu)勢互補。初中地理課堂以合作鋪路,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理念。
比如在學習“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問題”時,筆者曾經在課堂上提問:“人口增多與環(huán)境遭到破壞有沒有必然聯(lián)系?”在全班范圍內展開討論,學生們分成小組,通過小組討論,每個小組都形成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小組認為有必然聯(lián)系,人口增多導致資源使用增多,資源使用增多必然導致廢棄物排放增多,肯定對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也有小組認為沒有必然聯(lián)系,而且舉例說明,很多人口密集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得非常好,相反很多人口稀疏區(qū),環(huán)境卻遭到很大的破壞。當然也有的小組有著更加辯證的觀點,他們認為人口增多與環(huán)境被破壞有聯(lián)系,但不是絕對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減少對自然的影響,保護生態(tài)平衡。通過此種討論性的設問方式,各種意見交流和碰撞,學生們的思維進一步互補、共融,對問題的探討更加深入而透徹。
三、以實踐回歸,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近年來的中小學教育備受外界的質疑,原因也正在于此。大多數(shù)質疑者認為中小學教育有些“脫節(jié)”現(xiàn)象,不少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點,不能投入到實踐中,有的學生雖然是課堂上的尖子生、好學生,但是在動手操作實踐方面卻一無所長,這樣的學習是沒有價值和效果的。所以探究的課堂主張要將課堂向著更深的層次發(fā)展、延伸,以實踐回歸,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也一直在努力嘗試著將教學貼近生活,將學生的所見所聞,融入到教學當中。比如在學習我國的自然環(huán)境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我舉了生活中的例子:“同學們,為什么冬天的時候,我國很多北方的人都想去海南旅游呀?”學生們回答道:“因為海南暖和,北方寒冷?!薄昂玫?,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為什么北方冷南方暖和的原因。”于是在教學中學習了氣候、氣溫等知識點,我運用生活中的例子補充道:“海南島屬熱帶島嶼季風性氣候,受東北和西南季風影響,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臺風頻繁。全年氣溫海南年均氣溫23.8℃,氣溫最低的月份為1至2月,平均氣溫18℃。海南島全年日照量在300天以上,日照量最充足的地區(qū)是三亞市。所以海南三亞一直是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三亞海邊的酒店房價也都很貴,每年到了冬天,三亞更是進入旅游高峰期,不少北方人出門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準備夏裝去三亞。”通過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加以引用、貫穿,讓學生們對地理課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基于這一點,我將地理知識與旅游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生活案例的引用,學生對于課堂的積極性、參與度、配合度較高,在我布置的隨堂練習中,主動參與并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以評價促改,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探索
評價改革是新課標的一項重要內容,傳統(tǒng)的評價形式都是教師針對學生的作業(yè)或者課堂回答給予正確或錯誤的評價,這樣簡單的評價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挫傷了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生甚至因此而自暴自棄。探究課堂中的評價可以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語言等多方面開展改革。
在評語改革中,教師要善于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優(yōu)等生,為防止其驕傲自滿,可以采用鞭策性的評語,督促其進一步得到發(fā)展。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探究式課堂的構建,對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都有積極的影響和價值,作為教師還要善于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打成一片,營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想、所感、所愿,才能更進一步走近學生,理解學生,才能讓我們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馬中強.初中地理課堂實施探究學習策略淺析[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1期
[2]盧發(fā)勝.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J].新課程(中學版),2010年7月
[3]王迎杰.構建初中地理優(yōu)質高效課堂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年32期
[4]許淑娟.初中地理“互動合作”教學方式的探究[J].新課程·中旬,2013年12期
(作者單位:廈門市國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