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
摘 要:本文就職業(yè)院校“職業(yè)社會能力訓練”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能力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學生培養(yǎng) 合作能力培養(yǎng) 思維能力
與人合作能力是現(xiàn)代人從事各種職業(yè)必須具備的能力。它是指從業(yè)人員根據(jù)工作任務的需要,協(xié)商制定合作目標,相互配合完成合作工作并根據(jù)情況不斷改善合作關系的能力。它是一種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遷移性的一種核心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需要通過學校學習和有效的職業(yè)訓練才能不斷完善。
關于合作,孟子講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比龂鴮O權說:“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什么是合作呢?合作就是配合,共同把一件事做好。人們常說: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難有什么成就。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合作。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只要做事就必然要與別人進行合作,一個集體的形成除了奮斗目標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我們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筆者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在教材中“行動”和“綜合練習”等訓練環(huán)節(jié)之外,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明。
一、加強合作習慣的培養(yǎng),向學生傳授合作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習慣,教會學生與人合作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學會與人友好相處,順利完成任務。因此以下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
一是為人謙虛。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為人不能驕傲,要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才能取長補短。
二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講話,努力掌握別人發(fā)言的要點。在聽不懂時,請求對方重復觀點和解釋。
三是向別人提出意見時,要選擇好時間、地點、場合,以平靜的心態(tài)講述自己的意見,避免發(fā)泄情緒。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見和批評,并修正自己的想法。
四是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感謝。這是人際交往中重要的素質。學會理解、學會寬容既是與他人進行的情感交流,同時也是對自己心靈的凈化。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或者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學會體諒他人。同時,當別人有缺點和不足時要學會寬以待人,有容人之量,不能苛求他人的言行必須和自己一致。此外,在生活、學習中要提倡對別人要常懷有感激之情,對于別人的關心、幫助、問候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當別人為自己或集體努力做事時,要表達出自己的感謝之情,這種感謝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行動。
二、突出場景教學,發(fā)揮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由于教材有的內容編寫得簡單概括,教師在教授之前需要對教材做一些處理。比如增加內容,增加故事或案例,這樣就使教材內容變得通俗易懂,教師和學生據(jù)此就可進行當場表演,使之變成學生活動的場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例如,在接受批評這個場景中,教師選兩位學生,一位扮演家長,一位扮演學生,他們?yōu)閷W習成績產(chǎn)生爭論。學生分別用“家長”和“學生”的常用對話進行表演。教師給出問題,學生認為“家長”或“老師”批評得不對時,應怎樣解釋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催^表演之后,教師和其他學生對參演的學生表示感謝,對他們的合作成功鼓掌鼓勵。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生回憶以前處理這種情況時,脾氣暴躁,直接頂撞,有的學生是甩門就走;有的學生是心中暗暗生氣;有的學生是等家長或老師講完之后再做解釋;有的學生是向其他人求助等解決方法。通過聽取其他同學的做法,每位學生都從別的同學那里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另外一些角度,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三、集思廣益,發(fā)揮集體的潛能
做事情有時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因為單個人的知識、技能、所擁有的資金等資源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共同完成目標和任務。
比如,班級學生制訂周末爬山方案。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會把整個方案的目標、任務、所需資源、計劃行程等制定步驟一一列舉出來,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和做準備?,F(xiàn)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考慮把問題先留給學生,在制訂方案時需要考慮哪些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和找出應對方法。在小組討論前,每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思考可行性方案,同時把重點問題及時記錄下來進行小組匯總。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小組的代表把本組的方案向全班同學報告。聽取各組匯報之后,各小組可以互相爭論和補充,直到問題解決為止。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過程。這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參與合作、體驗合作成功的機會,能夠促進學生之間有效地溝通與交往。
四、聯(lián)系實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
任何形式合作的順利進行和開展都離不開創(chuàng)新思維。為了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安排一些開放性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就社會上廣泛存在的“手機依賴癥”進行討論,討論的內容包括這個癥狀的影響與應對措施。有的學生承認自己存在這個問題;有的學生不承認自己存在這個問題,而其他學生認為他存在;有的學生說出手機依賴癥帶給了自己許多煩惱;有的學生認為這個癥狀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的學生認為雖然知道對自己有影響,但就是不好克服。學生在討論應對措施時,有的認為加強自律就可解決問題;有的學生認為只靠單人的力量存在困難,需要同學之間互相合作提醒和監(jiān)督等等方案。這樣在整個討論過程中,由于話題貼近學生思想,討論積極熱烈,每位學生都成為了討論的主角,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這樣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而且有利于學生合作解決問題。
五、注重在班級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情感
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都是在班級中進行的,所以班級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情感的主要場所。
學生在學校里與教師接觸頻繁,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關系表現(xiàn)在教學與管理方面。教師一方面要在學生面前就自己的工作得失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另一方面要發(fā)揮學生的才智為班級做事情,當有學生為班級建設做出貢獻時,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表揚,并要求全班學生鼓掌表示感謝。這樣的點滴熏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對集體情感的升華,有利于促進班級的團結與合作。
六、發(fā)揮案例教學的長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講解知識,教師的責任是把自己知道的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很少,合作關系簡單。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備課時有針對性地精選案例,教學時指導案例教學的全過程,課堂上組織案例討論。教師引導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各抒己見。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一種信息的交流,學生會積極思考,根據(jù)各自的觀點相互啟發(fā)討論,他們會覺得這一學習過程很有趣,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這一過程中。這個過程使得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得以提升。
總之,與人合作能力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能力,對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將會發(fā)揮重大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熱愛學習,迷戀知識,讓學生在日?;顒又腥ンw驗去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作者單位:濟南市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