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文言文教學中的現狀,通過反思、探索實踐,摸索出幾點可供參考的教學策略。
全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文言文教學現狀的反思。
第二部分著重從三方面闡述了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1)“讀”字當先,激發(fā)興趣;
(2)師生互動,平等交流;
(3)切合實際,教會方法。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現狀;策略
文言文是我們古代中華民族歷史、思想、文化的載體,是我們民族文化之根,它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和智慧結晶。中學語文教材承載了大量的文化遺產,文言文教學在促使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充實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文言文教學是我們母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了,新教材中,文言課文也有了一定比例的增加,然而文言文的教學現狀卻令人堪憂。
一、對文言文教學現狀的反思
就筆者所任教的兩個班級來看,文言文教學阻力重重,感覺特別棘手。盡管他們已經是高二學生了。應該說在這之前接觸過許多文言課文了。但是由于基礎、興趣等方面的原因,連一些最簡單的至今還有生命力的文言實詞他們都難以理解,文言文的教學困難重重。學生學得吃力,老師教得艱難,學生和老師就這樣在文言文教學的試驗田里茫然耕耘著。
就文言文本身而言,時空跨越較大,存在著明顯的語言障礙、理解障礙,學生感覺很難讀順、讀懂。就教師而言,在考試指揮棒的作用下,一線教師的文言文教學仍然遵循“字字落實,句句對譯,原意照搬”的原則,務必要講清每一個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務必要理清每一種特殊句式的翻譯和功能,即使這樣做會消耗大量的課堂時間,即使這樣做容易使課堂氣氛沉悶乏味。這樣的教學流程使我們的文言教學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
本學期開始,就文言文學習現狀,筆者在所執(zhí)教的兩個教學班上(共62人)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問卷調查。調查反饋意見如下:
簡單的調查,卻能引發(fā)很多問題,讓我們反思:現在大多數同學不喜歡文言文,大多數同學認為文言文學了沒用,因為他們認為即使不學,也不影響現代漢語的理解,之所以要學,是為考試所迫。可見他們學習文言文極為被動和功利,毫無主動性和興趣而言。值得欣慰的是,還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對文言文的學習還抱有信心,這也是我們教師今后進行文言文教學改革的動力。
二、改革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由上可知,文言文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筆者進行了一些嘗試性的探索實踐。
(一)“讀”字當先,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啟發(fā)引導他們。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作為炎黃子孫,學習文言文是我們的責任,祖輩給我們物質上的遺產我們要繼承,精神上的遺產更要繼承,而且要將它發(fā)揚光大。從文言文中,我們可以了解我們祖先的生活歷程,吸取他們的思想精髓,為我們今人所用,使我們少走彎路,比如即使過去了兩千多年的今天,我們仍可以從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教師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明白學習文言文是很有用的,讓學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從而產生學習文言文的愿望和興趣。
(二)師生互動,平等交流。
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多“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雖然教師是講深講透了,可把本來很富有文學意味的作品肢解成一個個知識點,學生只要“死記”知識就能應付考試,根本談不上學深學透。長期的應試訓練最終導致了學生對文言文產生厭煩、排斥心理。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發(fā)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興趣,指點如何與文本對話的門徑,幫助克服在對話中遇到的困難。例如在教學《鴻門宴》一文時,我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探究活動:你們認為項羽是個怎么樣的人?
學生的回答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的認為項羽大智若愚;有的認為項羽剛愎自用。諸如此類的理解均無不可。雖然學生的理解比較稚嫩,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但這種引導和幫助,決不是教師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傳授給學生,而是師生互助,平等交流。
(三)切合實際,教會方法。
語文大師葉圣陶告誡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教會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益。傳統(tǒng)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教師逐字逐句地翻譯,對號入座,學生一字不漏的記下,使文言文學習變得枯燥乏味,根本談不上語感、意境,導致原文、譯文的分離,其結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多種多樣。諸如保留、替換、刪減、增加、調整等等。我認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規(guī)范語言。要求學生看懂課文注釋,借助工具書,聯系語言環(huán)境,用今天的話說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還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師答疑點撥。在此基礎上,用現代漢語語法要求,引導學生增補、調配,達到疏通課文的目的。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應本著一點就是將知識性、現實性與文本相結合。采取多種多樣的授課形式,記起學生學習古文的意識,跳動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之友》.總第293期
[2]《語文教學通訊》.2006第5期
[3]《中小學文言文的銜接教學》
[4]《主體參與使文言文教學煥發(fā)生命活力》
【作者簡介】
溫美云;性別:女;出生年月:1978年10月;籍貫:浙江瑞安;學歷:本科;職稱:中級教師;研究方向:職高語文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輕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