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蘭
【摘 要】重視初中生的歷史課外閱讀是初中歷史教學的要求,也是歷史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但目前初中生的歷史課外閱讀現(xiàn)狀并不容樂觀,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開展因地制宜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教師要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進行有益、高效的課外歷史閱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歷史課外閱讀;教師指導
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說過:“學習過程中,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開吧?!币虼耍覀冊谄綍r的歷史教學過程中不應把學生局限在課堂里,而要引導學生走進歷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
(一)初中生課外歷史閱讀的必要性
1.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的要求。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涵蓋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又與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內(nèi)容博大精深。而初中三年的歷史課程安排,只能是精煉抽象、非常淺顯的學習人類發(fā)展軌跡的輪廓,從中領略一下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留下的經(jīng)驗和教訓,所以學生如果僅僅依靠老師歷史課堂的講解,對學習初中歷史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加大歷史課外閱讀的容量,擴大課外閱讀的知識面來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歷史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歷史新課程標準的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闡述了“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在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各種歷史課程資源中,新課標把“文字資料”,包括教科書和其他各類歷史書籍認定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同時,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即倡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外閱讀強調(diào)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由選擇閱讀時間、閱讀地點,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內(nèi)容,是一種完全自主的學習過程,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3.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伴喿x可以引發(fā)思考和拓展視野,缺乏閱讀則必然影響視野的廣度和思維的深度,并具體表現(xiàn)為狹窄的知識面、較差的文字理解力、淺薄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歷史課外書籍中記載著大量的朝代興衰更替、歷史人物的崛起浮沉,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人文素質(zhì),更重要的是當學生閱讀到這些內(nèi)容時不可避免的會產(chǎn)生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對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就有了一定認識,從而提高了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這對學生以后的人生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初中學生的歷史課外閱讀現(xiàn)狀不容樂觀。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和教師依舊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優(yōu)劣的主要標準,很多學生每天要應付課業(yè),忙于作業(yè),他們的課外閱讀時間非常有限。即使能抽出時間來閱讀課外讀物,閱讀的娛樂化傾向也非常嚴重,大多數(shù)學生課外閱讀的目的是為了休閑放松,他們沒有認識到有益的課外閱讀對于促進學習、開闊視野、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如何處理好歷史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學業(yè)的關系,如何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發(fā)揮課外閱讀的功效,是值得歷史教師深思的問題,需要歷史教師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一些方法指導。
(二)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歷史課外閱讀
1.激發(f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歷史課外閱讀有了興趣,很自然地就轉(zhuǎn)化到歷史課堂的學習中去,能自覺地學習歷史、研究歷史,而學習和研究又促使他們?nèi)ミM一步閱讀,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習的責任感,讓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學習“古代希臘的文明”這一知識點時,我通過提出問題:“你更愿意生活在古代的雅典還是斯巴達?”來激發(fā)學生對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希臘著名城邦不同點的探究,引導學生去閱讀課外書籍,而后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暢談對古代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向往,或者對古代斯巴達崇尚武力、報效祖國的憧憬。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古代歷史的學習興趣。
2.方法指導。雖然歷史課外閱讀具有“自主性、實踐性和多樣性”的特征,但是,在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樂讀、會讀、讀得好、讀得深。
(1)推薦與歷史課程有關聯(lián)的、適合學生年齡階段和認知水平的課外書籍。歷史學科的課外讀物浩如瀚海,一個人窮其一生都難以讀完,初中學生接觸到的只是其冰山一角。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生會很茫然,感覺無從下手,因此需要教師做適當?shù)耐扑],給學生的閱讀指明方向。初中階段學生的求知欲望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的,學生的理性思維處于形成發(fā)展時期,感性思維還特別強烈,所以教師推薦給學生的書目,一定要跟歷史課程有關,如初一、初二、初三分別是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世界歷史,還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學術性太濃。學術性太濃,學生會感覺枯燥、讀不懂,從而喪失讀書的興趣。所以初一的學生,可推薦他們看《中國通史故事》、《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兒》、《漢朝那些事兒》等通俗讀物,初二可以閱讀的書目有《中國近代歷史人物》、《長征故事》、《鴉片戰(zhàn)爭》等。總的說來,初一初二的歷史課外閱讀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拓展知識面為主。學生到了初三以后,歷史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可以適當少些,因為學習任務緊,其目標以培養(yǎng)分析能力為主,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閱讀的課外書目有《兩次世界大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歐洲歷史名人》等。
(2)幫助學生掌握常用的閱讀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科學閱讀的方法,有助于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茖W的閱讀方法有很多,“精讀和略讀是閱讀的兩種基本方式?!备鞣N書籍因性質(zhì)不同,閱讀的方法也不一樣。教師要告訴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和閱讀內(nèi)容等靈活使用閱讀方法,做到行之有效。由于受閱讀時間的限制,略讀是歷史課外閱讀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內(nèi)容比較淺顯、閱讀目的在于拓展教材知識的歷史讀物,可以快速閱讀,在閱讀中要能抓住關鍵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在閱讀重要的史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使用精讀法,“如要重視史料的來源和作者,認識史料的性質(zhì);學會認讀和解讀史料,把史料與學習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等。”在精讀課外歷史讀物時,要培養(yǎng)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歷史課外閱讀與其他學科課外閱讀的關系。首先,歷史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也可以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實際教學中,不能簡單把歷史課外閱讀等同于歷史學習,要使學生明確歷史課堂是歷史學習的中心,教師要不斷地從教材中挖掘既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又與學生的閱讀興趣密切相關的閱讀主題。其次,歷史知識的包羅萬象決定了歷史課外閱讀必然會有無數(shù)的線索與其他學科相聯(lián),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歷史學科的方法,突出歷史學習的特色,引導學生在歷史課外閱讀中逐步提高歷史學習的語言和文字的表述、整理和歸納、分析與運用的能力。在講述九年級上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這一課中的《馬可·波羅行紀》這個知識點時,學生普遍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興趣,馬可·波羅究竟是如何描述東方的,是否真的把東方描寫成遍地是黃金?一個同學去書店買了一本《馬可·波羅行紀》放在班級的圖書角,供其他同學閱讀,并相互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還提高了他們分析材料,歸納和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3.合理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和結(jié)果,激勵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的學業(yè)進步和全面發(fā)展。歷史課外閱讀也是歷史學習和歷史教學的一部分,所以也需要建立一種長效的評價體系,以激勵學生更有效的去閱讀并促進教師指導策略的不斷完善。課外閱讀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過程,所以課外閱讀評價應該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要從多方位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另外,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如果不及時督促評價,容易半途而廢。為了激發(fā)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zhì)量,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可以是舉辦歷史故事會和歷史知識競賽,或是展覽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或是開展歷史小論文、歷史小報評比,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也可結(jié)合歷史開卷考試的特點,有意識地在試題中選用歷史讀物材料,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讀書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梢越Y(jié)合學生的學習階段特點和年級特點,舉辦各具特色的活動,筆者所在的學校,初一學生每年都有歷史小報設計評比、優(yōu)秀歷史讀書筆記展出,初二學生的活動則為課外歷史知識競賽、歷史講壇等,初三則是請學生根據(jù)結(jié)合自己的課外閱讀材料來命題,效果都非常好,學生的參與度很高。
目前,初中歷史課程設置時間較少,只有兩節(jié)課,教師的教學任務十分繁重,學生閱讀的背景知識點較低,升學考試制度等等都影響著歷史課外閱讀的開展。但只要歷史教師與學生形成合力堅持不懈,因地制宜的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定能實現(xiàn)歷史課外閱讀效果的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梁瓊珍.《走出盲點,關注學生歷史課外閱讀》,《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3]杜芳主編.《新理念歷史教學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劉小茹.《談課外閱讀作業(yè)的布置》,《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年第7期
[5]徐萌.《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初中學生歷史學系的興趣》,《新課程導學》,2012年第11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