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潭帶
教師設計德育教學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找尋符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德育工作方法,傾聽并滿足這一階段的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通過教學活動逐步將學生的道德情感內化、升華,進而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德育需注重學生的體驗
中學德育教學,主要目的是通過德育課堂內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把符合社會思想和道德的準則轉化為學生個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中學德育的教學目不僅說明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告訴教師們,德育教學重視學生的體驗與獲得,要求教師自身有對德育的本質進行深刻的概括與高度的提煉的能力,也更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讓學生在德育課堂上多思考多感受為目的,鉆研不同的科學的德育教學方法,從而推動德育課堂教學往多元化發(fā)展。
面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教師在德育教學過程中需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有計劃的影響,更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學方法。根據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教師應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來構建體驗式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德育知識、升華個人思想內涵的快樂,進而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與正確價值觀。注重學生的體驗的德育課堂,即能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也能規(guī)范學生的道德行為,還能推動學生積極參與服務社會的活動,真正達到摒棄“紙上談兵”的傳統(tǒng)德育教學的目的。
二、建立體驗式德育課堂
1. 創(chuàng)設情境
德育教學,與生活體驗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從學生平常的學習及日常生活中獲取相關的素材,用于創(chuàng)設教學內容所需的情景,讓學生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內主動觀察、自主分析,使得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探索和領悟知識。
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根據課文內容做出變化,要是教學內容略微枯燥的話,可以在情境中增添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德育體驗中來;要是教學內容是較難理解的話,可以在創(chuàng)設類似的情境時可加入課堂小辯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后通過辯論這一方式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也通過他人的表述豐富學生的知識。
2. 組織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是體驗式德育課堂必須具有的一項教學活動。沒有真實的調查與體驗,學生光靠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學習德育,其實只學到德育的表層意義,根本實現不了內化學生的道德道德,升華學生的思想內涵的教學目的。
有很多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如八年級下冊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是關于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那么教師在學生接觸了一定的知識后,就可以開展“315消費者權益日”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讓學生在做社會調查的過程中切身體驗到課本知識的內涵意義,而在往后的日子里,學生也會更加注重這一方面的知識了解。
3. 模擬法律大講堂
德育課上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內容詳實,對學生日后的德育操行有著很大的幫助,尤其是通過課文知識教會學生遵紀守法這一方面。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到德育的魅力。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于法律這一塊的德育教學,筆者認為構建一個模擬的法律大講堂,是最為適宜的方式。在開展教學之前,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從各種途徑搜索關于此節(jié)教學內容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模擬法律大講堂,以模擬法庭庭審過程、模擬律師總結陳詞、模擬法官宣判過程等方式,讓學生如身臨法庭,體驗法律的莊嚴。
教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模仿來接收、體驗和鞏固信息,是過濾、內化新知的一種有效方式,然而,學生與老師共同參與課堂也是體驗式課堂的其中一種形式:以學生在模擬法律大講堂上講為主線,以教師作為聽講者作出個人感想及知識補充為輔,讓學生在與教師的相互交流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在德育教學上,教師的主要功能也只是引導、促進學生在思想上的成長,許多知識還是要靠學生親自體驗才能夠轉化為自身的能量。要實現多元化的德育課堂教學,關鍵還是在于讓學生得到對知識內容的充分體驗。體驗式德育課堂的構建,使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既豐富了學生的社會體驗,又激發(fā)了學生思考德育、領悟德育的情感,還幫助促進學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