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 劉濤 陳愛民
摘要: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目前課堂教學的要求,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趨勢和中學課堂教學的現狀,推進學生有效探究,構建師生高效課堂,實現課堂教學新模式勢在必行。認真分析制約高效課堂教學的各種因素,并據此采取相應的措施,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高效課堂;有效探究;師生協作;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280-01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是提高質量的主要途徑,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新的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課堂上教學的效果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才能推進學生有效探究,構建師生高效課堂,進而將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實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高效教學,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課堂教學迸發(fā)出新的光彩?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構建多維互動課堂
課堂探究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觀念和態(tài)度,教育觀念對探究式教學有指導作用,是其基礎和內在依據。就總體而言,教師對科學的本質的認識,對科學教學原理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會給學生怎樣的教育;就具體而言,教師的觀念直接影響到教師對知識的獲取與解釋、明確和選擇當前教學任務、解釋教學內容、選擇評價方式。例如,提倡平等、民主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自由交流的權利,其教學方式傾向于探究式教學;而講求統(tǒng)一規(guī)劃,對課堂嚴格控制的教師則很少嘗試探究式教學。加強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理解,意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到探究式教學的優(yōu)點與作用,進而轉變他們的教學觀念;只有教師形成正確的探究教學觀,方能積極地參與到探究式教學中。
二、增強教師知識儲備,提升教師理論水平
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對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掌握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師在專業(yè)知識上要能做到“實”、“深”、“活”?!皩崱笔侵附處熢趯I(yè)知識上要做到扎實、踏實;“深”是指教師深入鉆研專業(yè)知識,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必須有“一桶水”、“十桶水”,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活”是指教師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在教學中靈活變通,啟發(fā)、引導學生獲取知識。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需要有全面、完整的知識構架,除了具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還應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當今,學科間的滲透日益顯著,生物科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有著越來越密切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具備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自身的學科。
其次,從專業(yè)教學要求出發(fā),針對不同內容和特點的教材,進行最佳教學方案的設計和研究,總結規(guī)律,指導教師教學工作的科學化。了解、掌握教師的教學心理和學生的學習心理,優(yōu)化教學,從心理學角度調整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掌握并運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相關的教學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
三、轉變教師課堂角色,營造課堂探究氛圍
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具有主觀能動性,是教與學的主體。教師作為主體的意識、能力、人格充分滲透到教學中;學生是具備發(fā)展條件的主體,有其自身的內在需求與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探究式教學與以往的講授方式大有不同,它要求教師把科學當作一種過程,教學時既要注重結果又要重視知識的活的過程,有時過程甚至重于結果。教學首先是以學生為出發(fā)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地進行學習活動。在以“學”為中心的探究學習環(huán)境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以確保學生經過探究后成功地發(fā)現科學概念或原理。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的,教師對課堂的整體把握能力,對學生探究的駕馭能力將直接影響課堂的探究效果。無論探究種類的選擇、探究條件的創(chuàng)造,還是探究各階段的活動,都要求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仍處于主體地位,忽視這一點探究式教學就無法順利實施獲得應有的成效。
四、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情景,提高主動探究意識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影響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在探究學習時必須要具備以下幾方面:首先,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習者學習道路上的啟明星,為學習指明了方向;其次,做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歸為自己人生的重要部分時,才會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才會對自身的認知結構、方式進行調整、變革。最后,要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只有掌握了最基礎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學生才知道如何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通過設計,層層深入,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是學生始終處于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
真正的有效課堂應該是真實地經歷過程、積極地交往互動的課堂。知識點的學習固然重要,但獲取知識的過程、積極地交往互動顯得更為重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引導,不斷對課堂探究活動進行調整,使學生之間互有補充,互有質疑,讓每個人的思想在碰撞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讓學生在互動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