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文
摘要:筆者在本文中圍繞素質教育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指出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必須強化本文章指出的五種意識。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實效性;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311-01
怎樣在思想品德課中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思品課教學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在思想品德課中實施素質教育,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必須強化五種意識。
一、強化培養(yǎng)學生思品能力的意識
思想品德能力包括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道德體驗能力、行為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及隨之而來 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即能說會寫。在教學活動中,可結合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yǎng)。
1、在“明理”中培養(yǎng)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品課教材,為了幫助學生明理,根據(jù)各個階段學生的特點,精選了許多典型事例,這些事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道德原則或規(guī)范的本質。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些典型事例,深入分析,巧妙設計教學程序和問題,由淺入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結論,形成科學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在“導行”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行為選擇能力
道德行為是對認識的鞏固和發(fā)展,對情感的豐富和深化,它是思品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xiàn)。由于學生個體的多樣性和復雜化,致使道德行為也是多種多樣的,即使表象一樣,產(chǎn)生行為的動機也是錯縮復雜的。所以,在“導行”環(huán)節(jié)中,要引導學生對道德行為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如學了《不說謊話》一課后,學生都明白了不說謊話是誠實的表現(xiàn)。那么說謊話,是否就意味著是不好的行為呢?這還必須引導學生對說謊話的動機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道德行為的選擇能力。
3、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能說會寫的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是思品課追求的最高目標,也是思品能力最高境界的體現(xiàn)。但這種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它需要反復實踐。因此,廣大思品教師不要把思品課囿于課堂一隅,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思品實踐活動,把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活動中動腦、動手、動口,既有書本知識的指導,又有具體的出力流汗的行動,通過反復實踐,既能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又能使學生能說會寫,多才多能。
二、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無論是接納政治常識,提高道 德認識,升華思想,還是情感的陶冶、升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如果沒有學生發(fā)揮道德主體性的參與是不能實現(xiàn)的。現(xiàn)代教育已經(jīng)把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培養(yǎng)學生具有現(xiàn)代人的精神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據(jù)此,思品課教學要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在教學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1、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個體差異的關系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因此,面向全體不是一刀切的一個模式的面向,而是面向每個有差異的個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確立“差異參與”的觀 念,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情緒,注意設置有層次、有差異的問題和學習目標,以適 應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促進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 主動精神,實現(xiàn)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主人、學習的主體的目的。
2、處理好“導”與“學”的關系
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目標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追求,讓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煥發(fā)出來,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獲得自我感知、自我觸動、自我陶冶、自我勵行的效應。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能夠使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教育的成功。
三、強化教學目標意識
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是不同的概念。教學目的和要求是一個范圍和時間內涵都很模糊的 概念。而教學目標,把教學內容變?yōu)槭箤W生行為變化的期望,并且用外顯性動詞以科學表達,使學生對學習什么內容、學到什么程度都一目了然。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應包括認知、情感、行為三大領域。我們在備課時,必須在吃透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每課的教學目的,充分理解該課的教學要點,全面思考該課的教學目標。
四、強化反饋矯正意識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因素構成的一個信息交互系統(tǒng)。只有依據(jù)教學目 標,不斷進行反饋矯正,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教學過程,及時消除教學過程中的失誤,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并且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和強化反饋矯正意識,讓學生能清楚了解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時調整。
(1)課前,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認識水平、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在備課中予以充分考慮, 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可信度。(2)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采用恰當?shù)男问?,看學生是否達標,對不達標或認識有偏差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補償和糾正,使其達標。認識領域的目標,一般要求當堂達標,對情感和行為領域的目標則可延伸到課外。(3)課后,要注意跟蹤和監(jiān)測。思品課的教學應搞好課外延伸,教師在課外要注意觀察,了解教學效果,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在思品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復雜的過程,對其認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對其研究 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筆者愿同各位同仁一道,努力探索在思品學科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新經(jīng)驗、新方法、新路子,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