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喜
〔關鍵詞〕 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策略;興趣;教學目標;實例;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3—0070—01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掌握信息技術已經(jīng)是走向未來信息化時代的必然需要。中學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成為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下面就如何更好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中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在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注重激發(fā)他們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能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PowerPoint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教給學生插入自選圖形的方法,然后讓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自己插入各種各樣的圖形,并加以修飾。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他們從網(wǎng)上搜索一些動畫、圖片等插入到演示文稿中,從而制作出各式各樣生動、活潑的演示文稿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與學生站在平等的高度,注重與學生進行感情的交流;還要注意到學生出現(xiàn)的每一個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用適當?shù)墓膭詈捅頁P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成功的信心和決心。
二、課堂教學目標要明確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不宜采用逐條列出的方法,而應把教學目標滲透到教師設計的任務中,即采用“任務驅(qū)動式”的教學法。任務驅(qū)動式教學就是教師在介紹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前,提出一些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較密切的任務,在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貫穿滲透學習內(nèi)容。比如,在Excel表的學習中,教師在教“統(tǒng)計和排序”這一內(nèi)容時,可問學生:“本次期中考試成績就在我們的電腦里,現(xiàn)在要求將各科成績匯總,還要排出名次,你們該如何應用Excel表處理這些問題呢?”從而引出Excel 表應用的統(tǒng)計、排序等方法。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有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
三、課堂教學要多進行實例演示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的必修課,對于很少接觸計算機的中學生來說,他們對其內(nèi)容和形式都缺乏了解,在面對計算機時會覺得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因此,教師在上理論課時要多做操作演示,要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任務要去完成,怎么去完成,等等。例如,在進行鍵盤指法的教學時,教師就要先進行一次高速度的指法運用演示,當學生看到教師運指如飛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敬慕心理,就會產(chǎn)生一種“讓我來試一試”的心理,就會對本來比較枯燥的指法練習產(chǎn)生很大興趣,從而主動學習。中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對新鮮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若能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去進行引導,將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我覺得這種先操作演示,使其產(chǎn)生興趣,然后講授課本內(nèi)容,從而使學生認真聽課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是比較適用的。
四、開展小組合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任務要求70%左右的時間進行上機操作,因此,上機實踐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幾乎大部分學生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根本忙不過來。因為同一個教師不可能同時兼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這會挫傷許多未能輔導到的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采用分組合作式的教學模式,多給學生相互討論和學習的機會與時間,使其能自主學習。例如 ,在學習 “ 信息集成”這 一課時 , 我讓學生用frontpage設計一份圣誕賀卡。我在設計賀卡任務時盡量考慮小組內(nèi)每個人的分工需要和層次,讓美術功底比較好的學生設計圖片,讓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編寫賀詞等;然后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再由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電腦操作,加工處理完成;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匯報交流、評價。
這樣,在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每個學生的作用,讓小組內(nèi)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獨立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把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真正落到了實處。這樣可以大大緩解教師指導學生的壓力,彌補教師不能照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的缺陷,既解決了問題,又增進了學生間的友誼。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