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霞霞
【摘要】幼兒園文化是在長期的黨政管理、保教后勤等一切活動中積淀下來的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它包括幼兒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育科研實踐中,幼兒園文化建設需要轉變觀念,尤以關注幼兒參與、幼兒自主的觀念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提升幼兒園辦園品位。
【關鍵詞】《指南》幼兒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77-01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背景下,廣大幼教工作者以先進的理念,不斷推進和完善幼兒園特色教育和課程改革。《指南》指出,幼兒園應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幼兒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幼兒園發(fā)展,挖掘和傳承幼兒園的文化底蘊,緊緊圍繞“辦有文化的校園,育有個性的幼兒,做有思想的教師”的辦園理念,培養(yǎng)“健康、快樂、文明、禮貌的幼兒”的教育目標,加強幼兒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建設,構建平安、人文、和諧的校園文化體系,促進幼兒、教師、幼兒園共同和諧發(fā)展。那么,如何在《指南》背景下發(fā)展幼兒園文化建設,我們可通過以下途徑有效地推動。
一、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基礎
一個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能陶冶幼兒的性情,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幼兒的探究行為,使幼兒在操作和擺弄各種材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獲得各種社會行為,實現體、智、德、美、能諸方面發(fā)展。
(一)讓每面墻壁教育化。幼兒園墻面布置,力求做到生動有趣,富有變化,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師生共同參與,根據主題活動內容以及幼兒的興趣和發(fā)展需要,有目的地將墻面內容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構建豐富、開放的區(qū)域環(huán)境?;顒邮覂鹊拈喿x區(qū)、科學區(qū)、游戲區(qū)、角色區(qū)等區(qū)域環(huán)境,讓幼兒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在潛在地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粗淺的知識,發(fā)展思維,促進智力。
二、溫馨和諧的精神文化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動力
我園結合園情實際,不斷地打造人文、平安、和諧的精神文化體系,促進幼兒、教師、幼兒園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無論是教育觀念還是教育行為要努力做到“蹲下來說話,牽起手來教育”。在工作中,教師通過親切的目光,關切的問候,輕柔的撫摸,不厭其煩的啟發(fā)引導,與幼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消除幼兒心理隔閡,使幼兒感到親切、愉快。
(二)提供公平受教育的機會?!吨改稀访鞔_指出:“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痹谟變簣@,幼兒的個性、能力、體質各有不同,雖然在同一個集體,同一種模式中生活、學習,由于教育方法的偏差,幼兒的收效成果各有不同。所以,教師在各類活動中,要充分了解掌握幼兒的情況,提供公平的參與機會,為每位幼兒分配力所能及的任務,避免挫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心理上消除自卑感。
(三)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優(yōu)質的服務不是一味的順應成人,應該體現在幼兒生活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以教師、朋友、父母的三重身份出現在幼兒身邊。
三、以制度建設為載體形成幼兒園科學制度文化
幼兒園制度文化是幼兒園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機構和規(guī)章制度,體現幼兒園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運行效度,幼兒園制度文化建設的重點是尊重與參與,學習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誠信等價值觀的確立,服務、激勵、保障幼兒園制度文化的構建。
(一)完善制度管理,規(guī)范工作要求。全面修訂各項規(guī)章制度,形成了涉及組織機構管理、教研管理、保教管理、總務管理等方面的四大類113項職責和制度,并逐步規(guī)范各種制度的落實,做到事事有標準,人人明責任,行事有依據,對事不對人。
(二)實施績效制度,強化過程標準。確立了“以績效為導向”的考評機制,注重日常工作的質量、業(yè)績、成效和貢獻。實行月績效考評制和學期績效考評制,采取“全程跟蹤,量化管理,階段檢查”的方法,既關注單項工作的質量,又全面綜合衡量工作業(yè)績;既著眼教師學期初的工作狀態(tài),又關注教師學期中的發(fā)展,還強調學期末的工作成效;既注重個人工作效益,還關注團隊整體發(fā)展,績效的成績既與當月獎勵工資掛鉤,同時與學期評先、崗位競聘掛鉤,優(yōu)化管理過程。
四、充分利用本土化教育資源是提高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
開發(fā)本土化資源使其轉化為教育資源,組織教育教學活動,適宜各幼兒園之間的差異和教育內容的地域性,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一是有利于《指南》的貫徹。二是有利于發(fā)揚和傳承地方特色。三是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四是有利于家園教育合力的形成。五是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六是有利于提升幼兒園辦園品味。幼兒園在實施本土資源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研究、總結,反復實踐,理清了課程管理思路,明確了課程改革目標,強化了幼兒園的特色,彰顯了幼兒園的辦學品味。
(一)觀念的轉變。在《指南》的引領下幼兒園辦園思想應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近年來,幼兒園一直被“小學化”現象所困擾,單一的課堂、興趣活動不能滿足現有幼兒的需求,而本土化課題的實踐,豐富了幼兒的生活,激發(fā)了幼兒的活動興趣,打破了曾被僵化的幼兒園管理思路,呈現出“活動以幼兒興趣為主,發(fā)展以幼兒快樂為主”的教育格局,幼兒園從而走出了單一的知識化向多元化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二)選材的變化。符合幼兒生活經驗是選材的基礎。本土化教材具有靈活性、生動性、鮮活性的特點,正如陳鶴琴所說:大自然是活教材。更符合《指南》要求,更加切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發(fā)展需求,是不可多得的園本教材。
(三)教法的變化。由單純說教向情境式體驗轉變?!耙谎蕴谩?、“添鴨法”的教學法在教學中“久經不衰”無法避除,在課題實踐中,幼兒親臨現場體驗,觀察事物暢想,一物多用反復實踐的學習方法,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操作鄉(xiāng)土材料,獲得能力上的發(fā)展,同時也發(fā)揮了教師引導、參與、合作的主體作用。
總之,隨著幼兒園辦園品質的不斷提高,文化建設已成為幼兒園管理中的熱點與難點話題。幼兒園的校園文化不僅需要長期積累,還需要傳承與創(chuàng)新,更需要進行有效的實踐與研究。一所幼兒園在文化品質的追求上應有所重點和突破點,應形成獨特風格,突出本園特質,力求創(chuàng)造新文化。在《指南》背景下園領導要思考怎樣立足傳統文化,傳播傳統文化的優(yōu)秀部分,如何站在教育文化的前沿,領導全園的教育教學改革和新時代人才的培養(yǎng),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實現幼兒園中、長期發(fā)展目標,促進幼兒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3-6兒童與學習發(fā)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 線亞威;《幼兒園文化建設指導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9-1
[3] 《注重園所文化建設,不斷提升辦園品味》, [J] 上海市學前教育網 2008-3-5
[4] 李鳳蓮;《開心幼教》,[M]湖北美術出版社,2011-0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