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艷芳
【摘要】課堂提問作為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重要紐帶,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程度的重要手段,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取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成了教師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出幾點建議,以求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12-01
提問是初中英語課堂中比較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有效地反饋教學效果,幫助教師調控教學進度。因此,對于如何才能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提問需要“精加工”
簡單隨意的提問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應對其進行精加工。
(一)難易適中,引發(fā)學生思考
提問是要講究一定的藝術性的,并不能在課堂上隨意發(fā)揮。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應該過于容易,讓學生脫口而出,這樣會讓學生缺少思考意識。但是問題也不能很難,這會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望而卻步。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考慮好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設計什么樣的問題,怎么樣才能使課堂提問更有效率,從而更好地駕馭課堂教學。
(二)機會均等,兼顧多數學生
在課常提問中,教師應該要盡量做到面向大多數學生。教師應先提出問題.然后再找學生回答.否則其他學生可能就不會太關注老師的提問。教師不應只站在講臺前,進行所謂的“灌輸式教育”,而應該走到講臺下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比如在講完自己的觀點后,用“What do you think about?”“Any other idea?”這樣的問話來傾聽學生不同的想法,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三)反饋及時,增強學生自信心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一定要給予及時的反饋。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不僅應給出正確答案,還應該講出原因,并且讓學生重做一個同類型的題,以達到鞏固和強化的目的。同時,用一個肯定的眼神,或是一個善意的微笑給學生安慰與鼓勵。學生回答正確時,不僅要簡簡單單地表揚“Good”“Excellent”,而應該要指出他回答中的閃光點在哪里,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他的信心,也會給其他同學樹立起學習的榜樣。
二、提問需要“他做主”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只是一個引導,而學才是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的精神。
(一)豐富提問方式
以往的教學中往往采用的是最傳統(tǒng)的的課堂問答模式,即老師問,學生答。這樣并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反而容易使一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豐富課堂提問的方式很重要。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采用小組討論、全體參與的模式,也可以讓后一名同學重復前一位同學的觀點,或者說出不一樣的觀點,這樣才能提高全體學生的聽課效率。
(二)巧設提問情境
課堂教學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都是枯燥乏味的。因此,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新穎別致的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參與的熱情,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如在講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這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展示世界各地迷人的風光圖片來請學生講述他曾去過的地方,想去的地方,并由這位學生詢問其他學生與旅行這一主題相關的其他問題。
(三)模擬真實生活
學習英語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運用。在課堂上設計模擬體驗,不僅大大豐富了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更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將所學運用到實際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講restaurant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模擬成到餐館點餐的客人和接待客人的服務員,真實模擬生活中的場景,進行問答式的對話。這種模擬體驗,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又能讓學生在體驗中大膽發(fā)問。
三、提問需要“四注意”
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一)尊重學生
在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能夠使課堂氣氛融洽,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教師應該顧及全體學生,給每個同學發(fā)言和表現(xiàn)的機會,而不應該因為個人的喜惡和學生成績的優(yōu)劣偏向部分學生,這樣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即使學生的回答不正確也不要打斷,而應該給予引導;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還應留出2秒鐘的停頓以確保學生已回答完畢。
(二)循序漸進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和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來進行提問,每次最好只提問一個問題,然后由淺入深,從回憶性問題開始,確保學生掌握了相關的語言知識點以后再提問一些理解和開放性問題,這樣使學生回答問題時既有針對性,又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
(三)把握時間
有些學生的思維可能不是很敏捷,回答問題時思路也不一定很清晰,這就需要教師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組織語言。一般情況下思考以后回答的學生人數會有所增加,而且答案也會比較完整。當然待學生答完以后,無論答好答壞,教師都應該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比如“Well done”“Good job”等。
(四)人文教育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而教師作為他們的引路人,不僅應該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應該在思想上、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上做好他們的導航者。因此,教師在鉆研教材、設計提問時,更應該多發(fā)現(xiàn)教材背后蘊含的人文精神,更多地從德育的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做關愛弱者,幫助他人,具有奉獻精神的人。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建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是每個教師需要努力的目標,而有效的教學提問能夠使學生的大腦隨時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它對于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至關重要。教師的課堂提問也是一門學問,值得每位教師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去學習和探討。
參考文獻:
[1]楊璐,淺談新課程下初中莫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02)
[2]楊春英,初中英語課堂提問中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J].文教資料,2008(05)
[3]李萍,英語課堂教學提問藝術[J].學英語,2008(09)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