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平江
摘?要: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在傳授政治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關鍵。本文探討了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政治;德育滲透;道德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
《中學德育大綱》中規(guī)定:“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tǒng)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笨梢?,初中政治教學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讓學生獲取政治學科基本知識和原理;其二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這樣,學科教學的知識性和思想性就達到了有機的統(tǒng)一。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傳統(tǒng)的初中政治課過于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這就違背了政治教學的初衷。筆者認為,初中政治課堂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必須突出道德教育的基礎性地位。
如何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呢?
一、德高為范,樹立教師道德標桿
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道德個性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種教育力量?!边@與我國教育大賢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從,身不正,雖令不從”如出一轍、一脈相承,都強調了教師言傳身教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初中政治課程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課程,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更應該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成為學生的道德標桿。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政治教師必須具備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
首先,作為一名初中政治老師,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吸煙、不酗酒、不賭博……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其次,政治老師應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學校、熱愛集體……做一個合格公民;最后,政治老師要關愛學生,以生為本,給學生以子女般的關愛和呵護,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二、深入挖掘教材,滲透道德教育
初中政治是一門思想性、教育性很強的學科,其教育目標就包括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fā)現并挖掘教學中的德育因子,不失時機地促成德育熏陶,將德育滲透于無形之中。
如在教學“祖國養(yǎng)育了世代兒女”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筆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情感,對教材內容進行挖掘與拓展,從政治上分析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和諧民主,從經濟上分析了國家的富饒和強大,從文化上分析了祖國的悠久與燦爛……在講“祖國的治亂興衰關系個人的安危榮辱”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通過前后對比的方法,用歷史和現實的事例讓學生明白祖國的繁榮昌盛是我們個人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教育學生永遠將祖國的利益擺在首位。于是學生便在這樣的氣氛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識點及相關的資料,鍛煉了思考判斷能力,同時對祖國的感情也得到了確認和升華。
教材是基本的教育資源,政治教師必須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那些具有較強道德教育的素材和例子,為初中德育擴充有效資源。
三、拓展第二課堂,注重德育實踐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課堂45分鐘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其課外時間,充分鼓勵學生開展德育實踐,在具體的實踐中讓學生得到道德的體驗和內化。因而,筆者認為可以大力拓展學生的第二課堂,讓學生走進社會、接受教育、熏陶情感、內化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初中政治教師可以聯系課堂教學內容,布置給學生探究實踐活動,這種德育實踐是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生的感觸更加深刻,知識的內化和形成也更加直接,德育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這比教師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要更加有效。同時,在合作探究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彼此合作、一起分享、相互學習,團結協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也得到了強化,有利于德育的有效進行。
總之,初中政治課堂是中學德育的主要陣地,政治教師應該樹立起“大德育”觀,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道德典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同時在廣闊的第二課堂中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德育之花開滿政治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初中政治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曾曉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反思.從道德教育的視角看“思想品德”課程[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