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霞
【摘 要】時代的不斷進步,對國民學習的要求也更高,開闊視野,開放心態(tài),創(chuàng)新思維的學習都已提到教育教學的議事日程上來。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更靈活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化選擇能力。作為初中語文教學必須認真研究這個新發(fā)展時期的新課題。
【關鍵詞】靈動生命;提高實效;策略思考
語文課程人文內涵的豐富性已在逐步增加,對初中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趨于更為廣泛深刻。語文材料感受和理解的多元性是客觀存在著的,必須加強學生在學習語文中的實踐,在實踐中煥發(fā)學生生命的靈動。筆者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經常性的思考,比較理想的課堂實踐形成了一些的感悟。
一、煥發(fā)學生生命靈動需求語文課堂的情趣性
日趨活躍的探討,教學流派紛呈,對語文閱讀教學業(yè)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新教育在華夏大地盡顯風采,無論怎樣的流派,都有其共同的特征:教學中都在力求顧及學生獨特的生命表現,使得學生的精神生活更為豐富,個性展示的空間更為寬敞。這就比較實在地告訴我們:追求語文教學煥發(fā)課堂生命靈動的情趣性應當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語文教學情趣性的建立,就當今教育教學的條件看,要做到讓學生能夠在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里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語文教學課堂頗具情趣,那學生生命之靈動就越顯其充分發(fā)揮。如教學蘇教版7年級下冊的《木蘭詩》一文,應當說我們初一年級學生對理解詩歌的情節(jié)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因為學生已從影視、電視中對木蘭代父從軍、馳騁沙場有了較多的了解。預設時我深深地感到,還從故事情節(jié)去入手是極不可能吊出學生學習胃口的,所以我調整了讓學生學習的思路,從略了學生了解詩歌所敘述的故事情節(jié),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探究,并把花木蘭的人物形象與我們新發(fā)展時期進行鏈接,創(chuàng)設新時期需求雄壯和柔情之美的情境,如汶川地震、反恐斗爭所需要的壯烈美,使得學生能夠比較好地領悟人們相互之間的柔情美所需要的支撐條件。讓學生在充分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探究人物的形象,學生的探究興趣極為濃厚,人物形象的理解亦顯得比較之豐滿。語文教學篇目當中的景、情、事都有學生自我探究的元素,讓學生能夠在于情于理的創(chuàng)新探究中,總可以去更為豐實地煥發(fā)學生之生命靈動的。
二、煥發(fā)學生生命靈動需求語文課堂的互動性
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和教育,用新教育積極倡導者朱永新先生的話說,應當是:“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fā)創(chuàng)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比绻麑W生受到人性光輝的沐浴,走進豐富而又美好的精神世界,有了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產生出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的敬畏,生發(fā)出對人類璀璨文化的由衷贊嘆,那語文課堂則將會呈現出異樣的精彩。筆者曾聽過一位頗有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的一堂語文課,執(zhí)教者教學的是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我們都知道,對小說的主題以及人物形象不少的資料都介紹得不少,該教師在教學時也充分地讓學生去通過互動解決了相當多的問題。然而,執(zhí)教者卻沒有就此罷休,而是讓學生進入神游于文本的字里行間的角色,讓學生去進行更為有效乃至于更為高質量的互動。應當說在課堂教學中,非經彩排的擂臺賽是需要一定膽量的,但也完全可以看出該教師平時教學引領學生互動探究的基礎是夯得何等的堅實。教者應用SMART技術在電子屏幕上:“而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干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探究對這樣的話語,你們有何感想呢?學生們經過深層次的思維,經過相互之間思維的激烈碰撞感到:從字面上看是先生在責備自己,而骨子里先生是通過對自己的責備去求得學生很好的與自己形成愛護祖國語言的強烈共鳴,先生達到這樣的目的了嗎?然后讓學生從文本中去尋求答案,學生便很快的知道:“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憋@然,先生已經讓學生愛上了法蘭西語言。
三、煥發(fā)學生生命靈動需求語文課堂的創(chuàng)新性
教育部于2011年所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huán)境下新的教學方式,這是新的形勢所賦予我們的責任。正如朱永新先生曾經道破的一樣:“理想的智育,應該具有開放性,注重實踐性,與生活相聯系,與社會相溝通,使學生關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爆F代教育媒體可以促進語文課堂在讓學生生命有效地靈動著,多媒體引入課堂,使得教學手段多樣化,課堂教學因此面臨一場深刻的革命。語文課堂教學追求生命的靈動也還必須保證其多媒體應用的科學性,在追求趣味性、可操作性的基礎上保證其科學性,這樣才可以產生煥發(fā)學生生命靈動的奇效。譬如教學文學作品,總要配一定的曲子,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學作品,如果所配曲子與文學作品的情感基調相匹配,那感染、烘托的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凸顯出來,那學生也就毫無疑問地生發(fā)出生命意義的靈動?!肚邎@春·雪》是一則“熱情贊美祖國大好河山和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氣貫長虹的不朽詩篇”。學習課文時通過多媒體手段呈現出諸多的畫面,以畫面去著力渲染氣氛,在展現畫面時還配以與詞的感情基調相融洽的音樂以及文字解說,課堂上便呈現出十分活躍的氣氛。學生不再是那樣極為枯燥地讀文本,而是借助聲形并茂的畫面形象進行探究,學生也就比較順當地感悟出一代偉人那氣貫長虹的雄偉氣概。當學生進行辯論時則顯得由衷激烈。學生辯論的激烈讓我們看到現代教育媒體應用的實惠,也看到學生生命靈動煥發(fā)的奇效。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創(chuàng)新閱讀就是從這點點滴滴開始的。
【參考文獻】
[1]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06
[2]曹津源.《曹津源文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縣城東鎮(zhèn)西場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