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芻議“俗音樂”意趣之美——以明清俗曲與當代通俗歌曲比較為例

      2014-09-30 06:59:04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譜例樂句音樂

      陳 斌

      (安徽省安慶市第一中學,安徽 安慶 246002)

      明清俗曲是我國明清時期流行于民間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民間歌曲,它既包括民間里巷之歌謠,亦含有文人墨客之作品。

      “通俗歌曲”的稱謂為我國所特有,長久以來學界常將通俗歌曲混淆于流行歌曲,二者之分莫衷一是,甚至直接譯成“Popul ar song”。但就目前樂壇中眾多的流行歌曲來看,無論在風格特征還是音樂本體上都多少打上了民族化、本土化的特色,其內(nèi)涵已不同義于外來的“Popular song”,是一種“本土化”的“流行歌曲”。

      一、歌詞意趣相似性類比

      明清俗曲和通俗歌曲名稱中“俗”字涵義眾多,漢代應劭在其《風俗通義》中稱:“上行下效謂之風,眾心安之謂之俗。俗者,含血之類,象之而生,故言語歌謳異聲,鼓舞動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隨其趨舍之情欲,謂之俗?!鄙虅沼^版《漢語大詞典》則指出“俗”通“欲”,有“想要,想;希望,愿望”之義。明代馮夢龍輯編《掛枝兒》(又名《童癡一弄》)和《山歌》,以吳方言記述,大多輯錄男女私情題材,表現(xiàn)出編者對于“欲”的肯定。以沈德符的批評的話來說,是“不過寫淫蝶情態(tài),略具抑揚而已”但在當時的社會中,卻表現(xiàn)著極為大膽的反抗意識?;叵胪ㄋ赘枨缙谕瑯佑捎陬}材大多表現(xiàn)個人情欲而擺脫不了眾家批評,說明二者審美趣味相近。在此舉隅兩首明清俗曲作品與當代通俗歌曲歌詞作表現(xiàn)手法、意趣比較來說明二者之“親緣”關系。

      害相思,害得我心神不定。茶不思,飯不想,酒也懶去沾唇。

      聰明人闖入迷魂陣。

      口說丟開罷,心里又還疼。若說起丟開也,我到越發(fā)想得緊。

      ——《掛枝兒·相思》

      這段歌詞有兩個層次,均為長短句格律。其一詞格為 3、7、3、3、6、8樣式,為自述當時之狀態(tài),對情郎的相思達到近乎病態(tài)的茶不思,飯不想程度,如同身處迷魂陣。其二詞格為5、5、6、7,表達自己雖然表面淡定,卻又欲罷不能,難以釋懷,其真摯和深切之程度可見一斑。主人公害的“相思病”實質(zhì)是性的欲望受到壓抑而得不到釋放,或者說是“思春”。時人熱衷將這些事情行于文字,播布于世,充分說明當時人們思想意識的開放程度。

      《霓裳續(xù)譜》是顏自德選輯、王廷紹編訂的清代最重要俗曲總集,如編者在序中述:“或撰自名公鉅卿,逮諸騷客……”,明確指出了文人創(chuàng)作和加工的存在,而文人的加入使作品無論格律還是意境均顯潤飾,實為佳作。

      人兒人兒今何在

      【寄生草】人兒人兒今何在,花兒花兒為誰開。雁兒雁兒因何不把書來帶,心兒心兒從今又把相思害。淚兒淚兒滾將下來,天嚇天嚇,無限的凄涼,教奴怎么耐。

      這是很淺近的歌詞,但情調(diào)卻很動人。主題為相思之感,句首重疊,顯得意境細膩溫婉。雖同為長短句,卻極為押韻(每句尾字均落于韻母ai)唱來、讀來都朗朗上口,有明顯文人加工之痕跡。

      男女相思是民歌永遠唱不完的題目,而人們也永遠有新鮮的語言和新鮮的想象來歌唱它。當代通俗歌曲中不乏有文人加工的優(yōu)秀作品,如方文山作詞的《煙花易冷》(又名《伽藍雨》),這首作品意趣和靈感源于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嘉之后,佛教在北方日益熾盛,其后政治惡化,洛陽陷于戰(zhàn)火,繁華之地,成為廢墟。都城亦遷至鄴。東魏武定五年(547年),楊衒之因公務重經(jīng)洛陽,面對“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的凄涼景象,感慨傷懷,因作此書?!端膸焯嵋贩Q“其文秾麗秀逸,煩而不厭,可與酈道元《水經(jīng)注》肩隨”。

      正如楊衒之自序所述:“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鐘聲罕聞,恐后世無傳,故撰斯記?!狈轿纳浇栌闷湮闹袀饩?,以象征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嚴格說,歌詞的結(jié)構(gòu)為兩段主歌加反復一次的副歌,最后加尾句組成。這種結(jié)構(gòu)和明清俗曲作品結(jié)構(gòu)不盡相同,但每句句尾均歸于en或eng韻。第一段的主歌以繁華聲的遁入、浮圖塔的斷落以及傾塌的山門點明洛陽市井蕭條,寺廟繁華逝去的景象,借以表達經(jīng)歷變故后主人公依然空守承諾等待情感歸來。副歌部分增加了雨的場景,煙雨中,故地已是草木茂盛,幾棵老樹根盤踞在斑駁的城門旁,依稀傳出幾聲象征思念的牧笛聲,更添幾分悲涼色彩。主歌的第二段有兩層,句法對帳,以自問自答的設問方式展現(xiàn)情感在輪回轉(zhuǎn)世中的永恒。

      聽青春迎來笑聲羨煞許多人,那史冊溫柔不肯下筆都太狠。(倒裝)

      煙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在問我是否還認真。

      千年后累世情深還有誰在等?而青史豈能不真魏書洛陽城?

      如你在跟,前世過門。跟著紅塵,跟隨我浪跡一生。

      結(jié)尾句以“伽藍寺聽雨聲盼永恒”點題,表達作者對凄美愛情的肯定并希望真摯情感永存。這首作品在遣詞造句上既注重格律,也做到了意境的塑造,文化品位上與經(jīng)文人加工后的明清俗曲不相上下。

      二、二者音樂之異同

      明清俗曲雖稱之為“曲”,但樂譜卻鮮有留存,除流傳到鄰邦日本的少量著作中較完整保存工尺譜記載外,其他大多記載的都是唱詞或人物飾演的角色解說。下面列舉兩首作品,一首是自日本“反輸”回國的的《剪剪花》。(譜例 1)

      譜例1

      這首作品為徵調(diào)式。全曲由五個樂句組成,規(guī)整的節(jié)奏如同人物的道白,小幅度的變化又如內(nèi)心激動之情,旋律進行中有兩處大跳,其它均為級進和小跳。音域從小字組降B至小字二組F,應該說跨度不大,這可能更利于此曲的廣泛傳播而為之。從藝術(shù)性角度看,樂曲較平淡,未見復雜的技術(shù)手法,但卻易學好唱,朗朗上口。

      同樣表現(xiàn)手法的作品在當代通俗歌曲中也能夠看到。以臺灣歌手周杰倫作曲的《菊花臺》(譜例2)作為例證,該曲為A+B+B1的曲式結(jié)構(gòu),宮調(diào)式。在A段中,一至四樂句反復一次,第一、二樂句以宣敘的方式呈現(xiàn)主題,其中四分休止的運用顯得頗為微妙,如同欲言又止的狀態(tài)和略帶嘆息的語氣。第三樂句運用切分節(jié)奏,使音樂產(chǎn)生了發(fā)展的內(nèi)在推動力。旋律旋法上,各樂句尾音分別落于角、商、徵、商,第三和第四樂句銜接處的大跳音程使音樂出現(xiàn)詠嘆的成分,宛如人物內(nèi)心小小的波動。

      譜例2

      另一首明清俗曲作品是夏野先生根據(jù)馮夢龍《山歌》卷二“鬲”的歌詞,填入無錫地區(qū)流行的一首民歌的第二歌詞中形成的《結(jié)識私情隔條河》(譜例3)。他認為,“唱起來相當順適,很有可能它本來就是用的這種曲調(diào)?!彪m說只是一種推論,但依然有其合理之處。由于中國歷代文人擅長依聲填詞的創(chuàng)作手段,也帶到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創(chuàng)作中,一曲多用即為例證。文人把創(chuàng)作好的文詞,信手拈來一首世人皆知的曲調(diào)填入其中,就完成了詞曲的創(chuàng)作。蒲松齡俚曲與近代早期學堂樂歌均能尋其蹤跡。

      譜例3

      該曲為宮調(diào)式。兩個大樂句,每句均以弱起的節(jié)奏開始,結(jié)束于主音之上。切分、弱起節(jié)奏的設置使風格上顯得俏皮、詼諧。相比較《剪剪花》,該曲旋律上變化手法稍顯豐富,這與江浙一帶民風、語言習慣密不可分。

      同樣以方文山、周杰倫創(chuàng)作的“中國風”通俗歌曲作品《青花瓷》(譜例4)為例。樂曲旋律的進行為動機發(fā)展的模式,七個樂句均以弱起節(jié)奏開始,變化重復、填充、倒影等手法一一用到,既有排比的意味,又將主題不斷深化下去,使音樂與歌詞的涵義結(jié)合得十分貼切。

      譜例4

      以上列舉兩首明清俗曲作品與當代通俗歌曲作音樂上的比較只是期許在旋律、節(jié)奏、發(fā)展手法上找到一些共同點。然而通俗歌曲本身作為一種復合文化形態(tài),在音樂上依然存在眾多不同于明清俗曲之處。筆者以為,至少包括以下幾點:

      (一)調(diào)性不同。明清俗曲的調(diào)性均為民族五聲調(diào)式,雖偶有清角、變宮等偏音出現(xiàn), 但主音依然不外宮、商、角、徵、羽。當代通俗歌曲近幾年中略有“中國風”等關注民族音樂元素流派的產(chǎn)生,但大多依然為大小調(diào)式體系。

      (二)曲式結(jié)構(gòu)不同。明清俗曲的音樂結(jié)構(gòu)是在民歌的音樂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開始是單個的“只曲”形式,以后在傳唱中出現(xiàn)較為復雜的同一曲調(diào)的多種變體形式。再到后來,又出現(xiàn)有套曲形式。此種套曲往往是將一首只曲分頭、尾兩部分,中間插入數(shù)目不等的牌子曲而組成。這種形式較現(xiàn)今的一般歌曲要長,有的長達二百小節(jié)以上。通俗歌曲的結(jié)構(gòu)主要來自于西方的體系,如復二部、復三部等,但又不完全同于西方傳統(tǒng)曲式結(jié)構(gòu)。通常,在曲尾會加入一段全新材料來將音樂再次升華,或移到比原調(diào)高半音的新調(diào)上重復一遍再結(jié)束。

      (三)傳播路徑不同。明清俗曲產(chǎn)生于我國明清時期,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影響最初在國內(nèi)各地,后一部分傳播至東鄰日本。由于保存較完好,20世紀末,我國興起東渡日本采集回國的潮流,有些學者將這種行為稱為“返輸”。通俗歌曲則不同。它的源頭在美國,20世紀初期傳入我國,并不斷地接受著民族化的改造。

      (四)創(chuàng)作方式和群體不同。明清俗曲中,文人加工的作品比比皆是,但音樂并非原創(chuàng),大多拿人們熟知的固有旋律加以依聲填詞。文人們并非將此作為謀生的職業(yè),均為閑暇之余的樂趣和愛好。通俗歌曲的音樂和歌詞大多為原創(chuàng),無論是創(chuàng)作、表演或營銷推廣均有專業(yè)團隊完成,是職業(yè)化音樂工作的體現(xiàn)。

      三、余論

      有學者認為,明清俗曲是明、清時期的通俗歌曲。其刊布成帙的程度說明其流傳之廣,這與今天通俗歌曲深受熱捧的狀況有過之而無不及。通過二者在兩方面的比較,說明它們具有一定的“基因”傳承關聯(lián)。同時,二者畢竟為兩個時代的產(chǎn)物,不同處又充分顯示了各自的時代個性。

      筆者對“俗音樂”的比較作初步的嘗試,期許這樣的研究能得到諸方家指正,為進一步探索我國通俗歌曲的藝術(shù)特色盡綿薄之力。

      [1][漢]應劭.風俗通議(上)[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3][明]馮夢龍.[清]王廷紹,華廣生.明清民歌時調(diào)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史(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夏野.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

      [7]徐元勇.馮夢龍及其明代俗曲[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2,(2).

      [8]徐元勇.界說“明清俗曲”[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3).

      猜你喜歡
      譜例樂句音樂
      “傳術(shù)音樂”吉他教學(五)
      樂器(2024年4期)2024-05-11 06:21:11
      一生為客恨情多
      音樂生活(2023年3期)2023-05-30 01:47:34
      論豫劇唱腔中調(diào)式及調(diào)式運用分類與設計邏輯
      該丘斯曲式學之樂句式研究
      北方文學(2018年29期)2018-12-18 19:10:08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鋼琴演奏中劃分樂句的方法及表現(xiàn)樂句的策略
      黃河之聲(2017年17期)2017-11-23 08:24:22
      武俠意境交響化:阿鏜《神雕俠侶交響樂》本體論
      音樂
      板式變奏原型結(jié)構(gòu)解析
      戲劇之家(2014年18期)2014-08-15 00:42:11
      綜合性院校西方音樂史教材中的譜例選用
      嵊州市| 丹棱县| 双柏县| 遵化市| 霍城县| 松滋市| 蕉岭县| 灌南县| 通许县| 剑河县| 威远县| 泰和县| 黄冈市| 南通市| 义乌市| 齐齐哈尔市| 双峰县| 津南区| 湛江市| 新民市| 府谷县| 邛崃市| 疏勒县| 若羌县| 吉林省| 中超| 平凉市| 浦县| 长岛县| 嵩明县| 丹凤县| 巩留县| 额敏县| 德格县| 独山县| 彰武县| 鄂温| 闸北区| 潮安县| 永昌县|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