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瑩瑩 張曉萍
摘要:
《內部控制》是一門實際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為此,分析了目前內部控制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內容、構建網絡課堂等方面提出了內部控制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關鍵詞:
內部控制;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8-0152-01
1 國內《內部控制》教改動態(tài)
自2002年美國頒布薩班斯法案,掀起了對內部控制的學習的熱潮,各高校紛紛開始設立《內部控制》課程。但在我國關于內部控制教學改革的研究甚少,在期刊網搜索出的內控教改論文約10篇,且主要針對會計專業(yè)探討內部控制的教學形式和課程體系,基于審計專業(yè)的課程教改研究幾乎一片空白。
2 《內部控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內部控制》屬于現(xiàn)代管理學、會計學、審計學交叉的一門邊緣學科,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同時,要學會靈活應用,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內部控制理論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
由于《內部控制》課程具有涉及面較廣、綜合性較強,理論較抽象的特點,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不易理解。
2.2 學生的應用性較差,死記硬背內部控制條例
《內部控制》課程是一門實務性和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但對于在校學生來說,因為沒有太多的社會閱歷,往往容易進入死記硬背、照搬照抄的誤區(qū)。
2.3 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導,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內部控制》課程開設目的是基于現(xiàn)階段我國中小企業(yè)內部控制薄弱現(xiàn)狀,旨在使學生在了解內部控制整體架構的基礎上,掌握內部控制基本原理,重點掌握重要交易循環(huán)控制的設計內容,為中小企業(yè)內部控制建設服務,而目前的教學模式在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之處。
2.4 考核方式比較單一
以期末考試“一錘定音”,難以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過程,掩蓋了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況。
3 《內部控制》教學改革的思路
3.1 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
在《內部控制》課程教學改革總體方案設計中,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模塊:內部控制框架、內部控制應用及內部控制評價。
(1)內部控制框架是課程的基礎理論部分,主要講授內部控制的起源、目標、原則、要素等基本理論。
(2)內部控制應用是課程教學的主體,需要將課堂教學與實務訓練有機結合。首先將學生分團隊,每一團隊負責一個業(yè)務循環(huán),通過對合作企業(yè)的調研,分析企業(yè)該業(yè)務循環(huán)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3)內部控制評價是對理論應用的進一步完善。將內部控制評價滲透于內部控制設計中,各團隊之間相互合作,對合作企業(yè)的內部控制系統(tǒng)進行測試,診斷出風險點,并提出改進建議,撰寫調研報告。
3.2 改進教學方法
《內部控制》是一門實用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基于課程的特點,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針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構建了“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教學”交互式教學模式,以期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1)自主學習。
對于簡單易理解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課前自學掌握,并通過試講方式督促其自學,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自學中除了查閱教材等書籍外,學生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形成以網站為載體的教學資源庫,使學生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學習,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學生可以將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發(fā)送到網上,通過論壇討論或老師答疑等方式,第一時間找到答案。老師還可以將作業(yè)或試題發(fā)布在網上,讓學生在線進行自我測試,通過自我測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網絡教學的運用,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很好地解決了大學校園中教師與學生難得見面的現(xiàn)實問題。
(2)理論教學。
理論教學中學生往往會走入死記硬背的誤區(qū),不會靈活運用。教學中應使學生理解內部控制規(guī)范的制定初衷及所要求達到的內部控制目標。比如內部控制中的崗位分工控制,教師在講授哪些崗位互不相容時,應重點解釋如果不相容崗位未分離會導致何種弊端。在理論教學中充分運用“問題導向型”教學,使得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問題。
(3)案例教學。
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安排案例討論課(積極籌備內控案例庫建設),讓學生分組討論。每次討論課教師都要精心設計,事先擬定有一定難度的討論題目,學生認真準備并分組討論。通過討論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內部控制規(guī)范的理解,同時極大的激發(fā)起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踐教學。
在學完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后,教師可依托教學與實習基地,組織部分學生去合作企業(yè)進行調研,將參與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調查的基礎上對企業(yè)的內部控制
進行描述,查找內部控制漏洞及風險點,找出控制措施,提交針對企業(yè)內部控制的評價報告。
在合作單位的選取上分兩階段進行。首先,嘗試階段,由系里提供合作企業(yè),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調研及訪談;第二,拓展階段,學生分團隊自行尋找合作企業(yè)進行調研。
3.3 完善考核方式
《內部控制》是一門實際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既有理論又有實踐,鑒于此制定本課程的考核原則: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強調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綜合應用能力,以靈活多樣的考核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具體而言,強調實踐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考核的重要性,加大實踐考核的比例,總分100分,其中平時考核占25%,實踐技能考核占30%,期末考核占45%。
(1)平時考核占總成績的25%,主要根據學習態(tài)度、平時出勤、課堂討論和平時作業(yè)等方面進行評價。
①學習態(tài)度:占5%,即5分。師生根據每個同學對課堂和課程認知、成長進步、學習活動的參與度等給予評分。②平時出勤:占5%,即5分。缺課1次扣1分,3次缺勤取消考試資格;3次遲到算1次缺勤,9次遲到取消考試資格。③課堂提問:占5%,即5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隨堂提問,要求學生作答。④平時作業(yè):占10%,即10分。教師在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會布置若干次作業(yè),包括案例分析、課堂小測試等等,所有的作業(yè)全部完成而且成績在A等的計滿分。
(2)期末考核占45%,主要考核指標為理論考試,形式可以采取開卷或者閉卷測試,內容主要涵蓋本課程所有的理論內容。
(3)實踐技能考核占30%,主要包括小組活動、實踐調研等,如表1所示。
4 構建網絡教學環(huán)境
積極構建《內部控制》網絡課堂,將教學計劃大綱、教學內容、教學課件講稿、實訓大綱、實訓指導書、課后作業(yè)、實訓案例等相關內容上傳;公布與本課程相關的網址、校閱覽室及相關雜志,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資源;并積極籌建在線測試、在線答疑模塊,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
通過以上教學改革的思路,要求在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安排案例討論課,并依托教學與實習基地,組織部分學生去合作企業(yè)進行調研,讓學生在調查的基礎上對企業(yè)的內部控制進行描述,查找內部控制漏洞及風險點,找出控制措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尉玉芬.沈春偉《內部控制》課程“落地服務”模式探析[J].商業(yè)會計,2012,(9).
[2]王李.對《內部控制》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會計之友,2010,(9).
[3]陳碧霞.對《內部控制》教學改革的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