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娟
摘要:全國英語教學存在一定瓶頸問題的大環(huán)境,對英語教學的各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英語口語教學也需要找到新的出路。體驗式教學法和口語教學一定程度上有契合點,通過對畢節(jié)學院口語教學進行實地調研,嘗試把體驗式教學法與口語教學相結合,以期為英語口語探尋新的教學方法,促進英語教學改革。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理論依據(jù);契合點;第一課堂;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H319.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9-0179-02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按照教學目標,設計讓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現(xiàn)實的情境課堂,指引其在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中體驗所學內容。通過在實際環(huán)境中的實物體驗,實現(xiàn)心理的認知,形成個人獨有的心理暗示知識體系的一種教學方法。
1畢節(jié)學院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
畢節(jié)學院英語教師每年積極申報有關英語教學改革的校級及省級研究項目。歷年的申報情況表明,申報內容涉及聽力研究、地方語言研究、名家名作研究,而對于該校口語研究的還為數(shù)不多。從該校英語教師教學聽課記錄中了解到,其教學方法大多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法,以教師講解為主,口語練習程度不夠,不注重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畢節(jié)學院的英語口語教學目前主要是由外教承擔,根據(jù)對外國語學院外教上課情況的跟蹤調查,課堂氣氛活躍,內容豐富,學生積極性高。
從20世紀90年代起,英語教學就已經提倡注重聽說能力,2013年,北京市教委發(fā)布了關于《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其主要精神是:降低英語學科分數(shù)在高考招生中的權重,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三年內有效。英語分數(shù)從150分調整為100分,比過去減少50分。另外,最近教育部又做出英語考試不進入高考范疇的決定,讓學生在三年內完成相應的考試,合格即可。這并不是否認英語的實用性,從另一方面看是讓英語更好地實現(xiàn)它“交流”的功能。實現(xiàn)英語作為交流的功能,就是不死學英語,不要讓英語的學習考試化。
2體驗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
心理學理論依據(jù):情感和認知活動相互作用的原理;人的認知活動是一個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心理活動相統(tǒng)一的過程原理;人的認知過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動與情感活動)統(tǒng)一的過程。心理學理論依據(jù)注重學生心理特質不同表現(xiàn)的研究,不同心理特質體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樂觀的學生積極熱情,反之則被動消極。以理論依據(jù)為前提,一是體驗式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實物或想象中的實物體驗,通過體驗形成記憶,這種記憶是智能型的;二是學生經歷老師所設計的真實環(huán)境來體驗所學內容,從心理對所學的內容有認識[1]。
哲學理論依據(jù):認識的直觀原理;思維科學的相似原理。從客觀事實出發(fā),按科學方法思考,不背離事實,學生以此為原則練習口語,做到語言規(guī)范,表達合理,不胡編亂造。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以需求為出發(fā)點進行課程和課堂設計、進行教學。體驗是一個練習的過程。練習體會某個單詞應該在哪種語境中使用,某一種風俗習慣是在哪種情況下出現(xiàn),某一個文化現(xiàn)象有怎樣的典故或歷史淵源[2]。
3體驗式教學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
英語教學要遵循全國英語學習大環(huán)境的改革要求,要取得英語口語教學的成功,就要做好有效課堂教學的安排,這一點是實現(xiàn)“有效”課堂的基本保障。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為英語教學仍立于教育之林,且還有學習它的必要和價值所做的探討[3]。
嚴謹?shù)恼n堂安排。按照教學目標進行課堂設計??谡Z教學最根本的宗旨是:實現(xiàn)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通順、自如、地道。這個教學層次是遞進的,因此,教師的課堂內容應該是遞進的,教學方法也應按照課堂內容遞進。在口語教學中,涉及句子表達的內容時,通常的方法是:以單個的學生為中心,左面是partner 1,右面是partner 2,前面是partner 3,后面是partner 4,成45°角左前方或右前方是partner 5或6,成45°角的左后方或右后方是partner 7或8,讓學生熟悉這個安排,上課教師拋出本次課的問題和句子,要求學生與partner 1或partner 5進行口語練習。反復操練,待時機成熟,任課教師當場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則罷,否則進入下一個層面:用一組單詞編有趣的小故事再進行口語練習。
層層推進教學。第一步,遴選與本課有關的單詞。如關于自然保護區(qū)的課堂內容的一組單詞為:natural reservation area, special species, regulations, protection, time, new era, generations, governmental policies.第二步,顯示練習要求:請按單詞擬編一則故事,單詞需全部使用。第三步,說明練習時間:6分鐘。第四步,檢驗學生所編故事。第五步,選出最佳故事。第六步,讓學生欣賞最佳故事。第七步,分析最佳故事的佳處何在。第八步,學生總結在本堂課上的學習心得。第九步,通過學生課堂的表現(xiàn),任課教師做相應的課堂評價。通過長期的課堂實踐,本方法能讓學生從內心體會所學語言,能自我意識到不足,形成對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具有較長的潛伏期,當再次遇到同一種情況,學生的心理暗示會引領其找到解決辦法。這正是體驗式教學法理論依據(jù)的具體體現(xiàn)。
據(jù)調查,2013年10月,畢節(jié)學院外國語學院參加導游資格證考試的學生有4名。這4名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很強,想在未來自己理想的導游行業(yè)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創(chuàng)造自己的未來。而口語專業(yè)素養(yǎng)得益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什么是第二課堂呢?簡而言之是指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習得口語。這幾名同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用口語的場合有:參加口語比賽;積極和外教交流;在寢室和室友進行英語對話;多看英語原著書籍、備忘錄、資料、新聞、故事集錦等;多嘗試用英語寫作;多嘗試用英語進行QQ聊天、短信聯(lián)絡、微信交流等。以上方式均為第二課堂的具體體現(xiàn)。endprint
畢節(jié)市2013年的旅游創(chuàng)利為2.6億元,這個數(shù)字說明旅游業(yè)在畢節(jié)有需要人才的空間。因此,教師可以針對此進行第二課堂的口語教學。畢節(jié)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外教就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該學院教師帶領幾名同學走訪了畢節(jié)市的主要旅游景點,在此過程中,師生以各個景點為內容,實施第二課堂教學。
以織金洞為例。設定學習目標:了解各個景點,并知道與此有關的英語表達。如了解與織金洞有關的用語:Zhijin Cave is the unique karst cave in China. Its so great and called the Karst Museum. "You probably already know that China boasts of spectacular mountains, and may have heard of the famous unhand caves with Buddhist paintings, but you may not know about the amazing carst caves. In Southern Chinas Guizhou Province is a national scenic place called Zhijin Cave[4].
該段文字隨處都可以見到,更何況還有別的景點,如百里杜鵑(Hundred-mile Azalea),九洞天(the Jiudongtian Cave Hall),奢香墓(Shexiang Tomb),烏江源百里畫廊(Hundred-mile Wujiang Gallery),草海(Caohai Lake),大屯土司(Datun Chieftain Garden),石門文化遺址(Ruins of Shimen Culture)等。
主要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師生要想很好的溝通,首先要了解所去景點的歷史文化,并用準確的口語進行表達。師生共同在第二課堂里體驗所接觸的景點,通過耳聽、口述、心記來吸收消化所了解的內容。師生在這個過程中是有目的性的學習。因此,對教師而言最有效果的方式是進行提問,學生作答,教師依此來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4體驗式教學法帶來的雙贏局面
經歷體驗式教學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體驗的整個過程,通過近半年對專業(yè)學生所做的跟蹤調查,我們不難看出這種教學法帶來的收獲:比起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教學,一樣的教學內容,一樣的教學目標,傳統(tǒng)教學法帶給學生的體驗是按部就班,沒有新意,成效不顯著,屬于“啞巴式”英語。相反,體驗式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把學生置身于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實實在在地進行“說”的練習,不斷地練習和重復,牢固地掌握所說的內容,從而形成特定的心理暗示和條件反射,一旦有時機重現(xiàn)該心理暗示,即刻實現(xiàn)“信手拈來”的口語表現(xiàn),達到了口語的真正用途——交流,從而為工作、生活和學習服務,實現(xiàn)其作為交流工具的職能。進而為學校和學生創(chuàng)設了應有的英語文化研究氛圍,為畢節(jié)學院英語口語的教學探索出新思路,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5]。
參考文獻:
[1]陳向明.在參與中學習與行動:參與式方法培訓指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24.
[2]唐江澎,張克中.在親歷中感悟意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76.
[3]楊九俊,王一軍.讓創(chuàng)新思維在課堂飛揚:語文教學創(chuàng)意的設計與生成[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04.
[4]宋改敏.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學校生態(tài)環(huán)境[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219.
[5]陳向明.搭建實踐與理論之橋: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37.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Sep.20141Vol.33 No.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