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軒,何志鵬,黎學謙,劉小紅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yī)院,廣東東莞523000)
低鈉血癥指的是血漿中血清鈉<135mmol/L,是顱腦損傷的并發(fā)癥,可分為腦性耗鹽綜合征(CSWS)和抗利尿素不適當分泌綜合征(SIADH)。其發(fā)病的原因較為復雜[1]。常見原因包括攝取不足、排泄增加、代謝紊亂,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其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軟弱乏力、惡心嘔吐、頭痛、肌肉痛性痙攣等[2],嚴重程度取決于血鈉和血鈉下降的速率,針對顱腦損傷后引發(fā)低鈉血癥,我院對其治療方法做了詳細研究,現(xiàn)將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63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SIADH患者后,剩余患者中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齡為(35±2)歲,所有患者均在顱腦損傷治療后出現(xiàn)低鈉血癥的癥狀,其中14例重度低鈉<120mmol/L,34例中度低鈉<130mmol/L,12例輕度低鈉<135mmol/L。重度、中度、輕度患者平均分配給治療組和對照組。
1.2 方法:治療組中,CSWS患者中,若重度低鈉,靜脈滴注3%的氯化鈉,時刻關注血鈉以及尿鈉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補充量;若中、輕度低鈉,靜脈滴注0.9%的氯化鈉,同時口服鹽水進行治療;對照組則僅補充生理需要量,不給予靜脈滴注、限水補鈉等特殊治療。SIADH患者,嚴格限制水的攝入,同時適當補鈉。補鈉量(g)=(143-患者本身鈉量)×體重×0.6/17,第1天僅補充補鈉量的一半,剩余量第2天給予,治療時間為2周。
1.3 觀察指標:測量所有患者的血鈉濃度,重度低鈉<120 mmol/L,中度低鈉 <130mmol/L,輕度低鈉 <135mmol/L。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鈉濃度變化,治療組血鈉改善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鈉濃度變化的比較 例(%)
由此表可以看出治療組中重度患者數(shù)量明顯減少,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得以改善,而對照組中重度患者數(shù)量與治療前相比較無大改善,說明此方法僅能幫助輕度低鈉在機體自身修復的狀況下恢復正常,治療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顱腦損傷的患者長時間使用高滲性脫水劑和利尿劑,會導致大量鈉、鉀等電解質的丟失,所以術后必須嚴密的觀察病人的身體狀況,當病人表現(xiàn)出口渴,飲水量增多,尿量增多時,則應及時補充水分,維持體液平衡,若血鈉不低于135mmol/L,不必補充血鈉,人體會自行修復。但對于老人和小孩,在補鈉和補水時,須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防止急性肺水腫和左心衰的發(fā)生。
顱腦損傷所導致的低鈉血癥可分為腦性耗鹽綜合征和抗利尿素不適當分泌綜合征[3],兩者的臨床表現(xiàn)都極為相似,區(qū)別的指標是監(jiān)測體質量和中心靜脈壓。臨床上對于二者的治療方法是完全相反的,對于CSWS的病人[4]。由于腎小管重吸收出現(xiàn)障礙,腎臟保鈉功能下降,血容量沒有增加,機體排出大量的尿鈉。只需靜脈給予3%~5%的高滲鹽水,慎用速尿,就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對于SIADH的病人,其發(fā)病機理是尿鈉排出增多、腎臟對水的重吸收增多導致血鈉下降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經(jīng)受損,治療方法選用限水治療,嚴格控制病人的入水量,每8 h靜注40mg速尿,若對SIADH的病人進行補鈉和補水,則既有可能發(fā)生肺水腫和左心衰。所以,顱腦損傷后一旦發(fā)生低鈉血癥,類型的確定對其后的診斷和治療都具有指導意義。
在護理方面,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心理護理,顱腦損傷后病情重、病程長、醫(yī)療費用多,這對于患者是嚴重的心理負擔,除此之外,患者本身對疾病的不了解、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都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所以應該多關心病人,多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樹立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讓他們以一種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高滲鹽水濃度高刺激性大[5]。護士要掌握熟練的注射技巧,不要漏出血管外,以免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同時要有計劃的更改輸液部位,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在補鈉過程中需要注意輸液速度與劑量,不宜過快、過大。
治療組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補充濃氯化鈉治療顱腦損傷后的CSWS型低鈉血癥療效顯著,且濃氯化鈉取材方便,費用低廉,無并發(fā)癥。但不能用其治療SIADH型低鈉血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馬志昭,張慶九.重度顱腦損傷中樞性低鈉血癥38例診治分析[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7(2):121 -122.
[2]沈衛(wèi)良,姚杏榮,于林忠.顱腦損傷并發(fā)低鈉血癥52例診治體會[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09,7(6):645 -646.
[3]劉海波,竇長武,田復明.顱腦損傷病人低鈉血癥的診斷與治療[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09,6(31):577 -579.
[4]陳五金,董繼烈.重型顱腦損傷并發(fā)低鈉血癥48例分析[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0,8(3):201 -202.
[5]徐秀琴.29例顱腦外傷后低鈉血癥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5(12):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