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雄
摘要:體育課堂“導學”策略旨在解決“怎么學”的問題,其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本文從體育教學的導趣、導練、導法、導思出發(fā),引導學生樂學、會學、善學、思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體育教學;導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7-055-1一、引導學生樂學——導趣
在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是學生對體育運動感興趣的程度,我們的體育教學不但要滿足學生強身健體的基本需求,還應該滿足學生社會交往、人格尊重、愉悅身心,實現自我價值等各種更高級的社會性需要。所以在體育課堂導學中,要精選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愿學。如在教學中,精選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分組學習,新穎、適用的教學場地等等,都是可以激發(fā)學生樂學的因素。
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有針對性地對他們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為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來激發(fā)和維持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設置許多高低不同的籃筐讓學生扣籃,投籃,或移動籃框練習,學生會感到非常的快樂。
在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性別、興趣愛好,根據身心發(fā)展的特征和性別特征來組織豐富的可選擇的教學內容,并且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不斷地進行調整和補充,讓學生始終保持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如初中男生就喜歡一些帶有一定技術難度的智力游戲和能顯示男子漢風采的活動,而女生則更喜歡柔和、有節(jié)奏感或能展示女性特征的項目,如舞蹈、街舞、健身操等。
二、引導學生會學——導練
體育教學中的導學策略,要反對“一言堂”,反對單純的師教生練的生硬方式,力求通過教師正確的教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要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此時學生是行為主體,教師是教學程序設計者。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讓學生學會在參與式的體驗學習和實踐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要通過參與者相互協作、交流、溝通、分享達到互補、互動和雙贏目的,教師要積極引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各項要素,讓學生找到合作對象,找準合作目標,創(chuàng)設合作條件,形成合作過程。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主動研究學習活動。在教學中,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和確定學習內容,通過個人及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適度研究,以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通過模擬學習、遷移學習、歸納學習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和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探究活動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切入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為學生提供90、110、130、140等不同的高度,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高度進行練習,來完成教學任務。也可以給學生進行“學案”引導,把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程序、內容、方法等,精心設計為清晰具體的學案,讓學生通過設計自己的課程計劃進行學習,并在需要時尋求教師的幫助。
三、引導學生善學——導法
1.主題式情景教學法。主題式情景教學法就是圍繞一個主題設置相關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促使其內心傾向于教育過程,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如在武術教學中,就可以播放歌曲《男兒當自強》,使學生精神振奮、身臨其境,因而動作能剛勁有力、舒展大方,學得快,掌握得好。
2.問題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就是通過巧妙地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在良好的情境中學習從而獲取知識,以達到優(yōu)化教學、提高效率的目的。如在肩上投籃的教學中,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投出的球旋轉不旋轉?”“如旋轉是向前還是向后?”“為什么?”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
3.游戲化教學法。游戲化教學法就是把體育教材游戲化,來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籃球反彈傳接球教學中,就可以設計“撿球投目標”的游戲來進行,然后給學生進行反彈球的傳接示范,再讓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巡回糾正引導,學生就會很容易地掌握反彈球的傳接球動作。
4.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可以把圖、文、聲、像集于一體呈現給學生,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慢動作、暫停、重放來進行講解、示范,就能夠幫助學生看清楚每一瞬間動作的技術細節(jié),更快、更全地建立起動作表象。如在鉛球、跳高、跳遠教學中,只要我們簡單地掌握象Flash等這類小軟件,稍微花點時間,就能在教學和訓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引導學生思學——導思
讓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學會反思,引導學生活學,是體育教師主導地位的最高境界。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反思,對自己的學練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以改進不足,得出新的學習策略,不斷提升學習的效果。反思性的思維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個校正、評價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提高蹲踞式跳遠的練習中,通過觀察、模仿、反思自己的練習情況,可能會發(fā)現一系列的問題:起跳速度為什么總控制不好?蹲踞收腹的時機是什么時候?為什么在空中有前旋的感覺?……問題的出現,迫使學生思考,從而進行有計劃的校正。同樣,反思性的評價也是一個提高過程,學習過程是動態(tài)的,是“活”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