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
【摘要】近年來,語篇整體性教學理論逐漸被我國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外語教師所接受,并逐步應用于外語教學的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語篇便成了老師們關(guān)注的話題。在和老師們交談過程中得知,現(xiàn)大致出現(xiàn)了兩種語篇教學模式:一、先“拆”后“合”的教學模式(原先老師們運用的教學模式)。二、先“合”后“拆”的教學模式(現(xiàn)今出現(xiàn)的新型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對比研究闡述了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利弊。
【關(guān)鍵詞】語篇 教學模式 對比研究
一、問題導入
近年來,語篇整體性教學理論逐漸被我國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外語教師所接受。所謂語篇是語言教學中使用的一個語言單位,是一個語義單位。它來自外語教學,是指交際過程中的語段或句子組成的整體。它可長可短,可以是文章、對話或獨白,也可以是口語或書面語,但必須是由一系列連續(xù)性的句子構(gòu)成,形式上是語義連貫的整體。而語篇教學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教授學生單詞、句型以及行文結(jié)構(gòu)的教學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文章能力的最基本訓練。在語篇教學的理論指導下各個學校和老師對語篇教學進行了一定的實踐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學校也開展了一系列的語篇教學課堂研究活動,活動過程中如何處理語篇便成了老師們關(guān)注的話題。在交談過程中得知,現(xiàn)大致出現(xiàn)了兩種語篇教學模式:1.先“拆”后“合”的教學模式(原先老師們運用的教學模式)。即把語篇拆分為幾個知識塊,創(chuàng)設(shè)各種不同情境進行知識的呈現(xiàn)與講解,逐個突破重、難點,然后再把各知識塊整合在語篇語篇情境中進行整體認知。2.先“合”后“拆”的教學模式(現(xiàn)今出現(xiàn)的新型教學模式)。即先呈現(xiàn)語篇情境整體認知理解,然后通過語篇情境逐個呈現(xiàn)各知識重、難點進行講解。通過多次的聽課與研討,筆者以《牛津小學英語》為載體通過不同的語篇教學案例針對這兩種教學模式從學生層面、教師層面進行了對比研究,并通過本文進行闡述其利弊。
二、比較與分析
【課堂研究過程記錄1】
教學內(nèi)容:3BUnit 4 A部分
教學模式:模式二
教學過程
1.復習已學動作如:go to school, have lunch等。
2.呈現(xiàn)語篇DV,內(nèi)容是Su Yang和Su Hai一天的簡單行程,如go to school at 7:00 等。
3.立足話題,通過泛、精聽,回答問題,讓學生對整篇語篇有大致的認知理解。
4.在語篇情境中學習新授內(nèi)容:Whats the time? Its ….Its time to … .等
5.模仿跟讀語篇,以多種朗讀形式鼓勵孩子大膽讀。
6.分角色表演語篇,并要求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編新語篇。
教師教后感
1.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創(chuàng)設(shè)相關(guān)情境,直接用語篇的情境引入新授。
2.注重對語篇聽的訓練,但聽的訓練的效果不是太好。
3.課堂氣氛沉悶,不活躍。
4.多數(shù)同學都能朗讀語篇語篇,4分之一的學生能自編語篇進行表演。
教學內(nèi)容:6BUnit 5 A部分
教學模式:模式二
教學過程
1.復習年、月、日并過渡到四季:spring, summer, antumn,winter.
2.自由討論中國的四季天氣及相關(guān)知識,如:Spring: March –May, windy, rainy,warm.
3.呈現(xiàn)紐約圖片及語篇DV,通過泛、精聽,回答問題,讓學生對整篇語篇有大致的認知理解。
4.整體理解語篇之后,新授知識:next week, be going to, most of time解析并操練。
5.模仿跟讀語篇,以多種朗讀形式來鼓勵學生大膽讀。
6.根據(jù)語篇填空:Fill in the blanks.Read and complete.
教師教后感
1.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創(chuàng)設(shè)相關(guān)的情境,新授內(nèi)容放在語篇的情境中引出,比較方便。
2.注重對語篇聽的訓練,學生有良好的聽的習慣,基本上聽的很細致。
3.多數(shù)學生能很好的整體理解掌握語篇語篇,并能內(nèi)化成自己的知識進行拓展性練習。
【分析】
以上案例是采用教學模式二進行的三年級和六年級的課堂教學記錄。通過分析,我們看出:
1.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采用教學模式二的備課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簡單一些,花費的時間側(cè)重點與以往不同。教師不必花費時間在新授知識的情境創(chuàng)設(shè)上,直接利用語篇情境即可,教師的時間花費在了拓展部分的情境創(chuàng)設(shè),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更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是教師注重的問題。
2.教學模式二以情景語篇為聽力材料,先泛聽兩遍,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對文章的整體認識上,即大概的形式(對話或短文)及內(nèi)容大意上,而不使思維停頓在某一個音或詞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利用已有的語言知識進行搜索,猜測意義。然后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對課文所提供的新詞匯作簡要的解釋和認讀。第三遍聽時,進行精聽,各個擊破重點,確保語音、語調(diào)、節(jié)奏的模仿以及語句的理解,并注意學生模仿時語流的節(jié)奏和發(fā)音技巧(連讀、爆破、弱讀等)。通過這樣泛、精聽相結(jié)合的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思維的聽力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語篇的理解能力。
3.通過課例對比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年級不同,教學效果也盡不相同。由于學生的年齡及個性差異,他們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是有差異的。三年級的這篇語篇并不適合運用教學模式二,本語篇新知識點很多:Whats the time? Its … .Its time to … .等。對于這種語篇長,難點多,知識量大的內(nèi)容,如果用教學模式二的話,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學生沒有一個內(nèi)部消化接受的一個過程,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六年級的這篇語篇教學重難點并不是很多:spring , summer ,autumn ,winter,next week, be going to , most of time,對于已有一定知識儲存量的六年級學生來說這些知識點比較容易掌握,學習重點放在整體的理解和運用語篇上。
【課堂研究過程記錄2】
教學內(nèi)容: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 A部分。
教學模式:模式一
教學過程
1.Free Talk自然呈現(xiàn)weekend。
2.談論學生周末的活動,并呈現(xiàn)新授:watch cartoons, surf the internet,learn from …。
3.在談論朋友或家人的周末活動中引導出:play on the swings, catch insects.
4.呈現(xiàn)語篇DV,通過自由閱讀,以填空形式完成對語篇的整體理解。
5.創(chuàng)設(shè)“小記者活動”情境,采訪同桌。
學生學后感
1.循序漸進式的教學,學習起來比較輕松,在不知不覺中習得了知識,并學會了運用。
2.由真實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入新授內(nèi)容并操練,學習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
3.能自主朗讀語篇語篇,并理解語篇意義,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教學模式:模式二
教學過程
1.通過談論愛好復習動詞短語。
2.談論周末活動并過渡到Mike,Wang Bing等人物的活動,呈現(xiàn)語篇DV,回答背景問題:What day is it ?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3.立足話題,通過自由閱讀,學生根據(jù)上下文對語篇進行整體理解與學習,教師進行閱讀反饋并進行新知的講解。
4.創(chuàng)設(shè)挑戰(zhàn)主持人的情境,就周末活動話題進行現(xiàn)場采訪。
學生學后感
1.通過對語篇的整體性理解,學會了自學語篇的方法,收獲頗多。
2.自主閱讀,自主運用的能力有提高,同學們思維很活躍。
3.自主閱讀比較難,沒有形成語感,詞匯量不夠,而且不會上下文聯(lián)系理解,只能等答案。
4.對語篇意義能理解,但朗讀不熟練,在挑戰(zhàn)主持人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不會說。
【分析】
以上案例是以五年級同課異構(gòu)的形式展開的課堂教學記錄。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
1.兩個課堂都注重了文本的閱讀訓練,大容量的輸入,才有學生拓展反饋時的輸出。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上,把所學的知識都在適當?shù)膱龊虾颓榫持写罅空{(diào)出,并組合成另一段語篇,新舊知識融合,形成了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作。這樣最大限度地增強訓練的強度和擴大訓練的廣度,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2.采用模式一的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可謂是熱熱鬧鬧的,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學中體驗。模式二的課堂相對安靜,更有甚者是沉悶,但學生的興趣體現(xiàn)在思維含量的增加上。
3.采用模式一進行教學,由簡單到復雜,目的性明確,對于各項知識結(jié)構(gòu),學生掌握扎實,學習相對來說輕松一些。但這種教學方法讓所有的知識點都顯得零碎,學生對語篇沒有整體認知概念。采用模式二進行教學,在大量真實的語篇材料的輸入和老師的適當指導下,學生將所學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將新知識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系統(tǒng)中,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學生在大量的輸入和輸出的積累之下,語言運用能力得以提高,語感也會隨之形成和優(yōu)化,這是英語教學注意整體性的一大優(yōu)勢。
4.采用教學模式一的班級,優(yōu)秀的學生和相對差的學生學習后的效果基本差不了多少,但學生在老師的攙扶下展開學習,沒有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反之,采用模式二教學方法的班級,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思維的火花迸發(fā)。優(yōu)秀的學生更上一層樓了,但相對差的學生感覺更差了,這就是我們一直說的兩極分化。
三、反思與結(jié)論
通過以上課堂案例的對比思考我們得出以下結(jié)論:
1.兩種教學模式?jīng)]有好壞之分,都有其可取之處。不管是運用哪種教學模式,前提條件是要尊重我們的學生,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fā)點,一切教學行為都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展開。而且我們應該面向每個學生,不能光顧著優(yōu)秀學生,在課堂上我們的眼睛應該緊盯中等偏下的學生,不能讓他們掉隊。這就意味著教師要靈活運用兩種教學模式,更好把握教材重、難點,更好的設(shè)計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顯性及隱性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如何靈活選擇運用兩種教學模式?
(1)鑒于學生的年齡特征與成熟機制的特殊性,三、四年級的教師相對來說比較適合采用教學模式一展開教學,應以學生的興趣與各方面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為主,遵循教學的循序漸進原則,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完成以聽說為主的教學任務。而五、六年級的教師比較適合采用教學模式二展開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綜合能力為主,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與時間,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學習的能力。
(2)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基礎(chǔ)上,老師應該認真鉆研各年級教材,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性的采用兩種教學模式:如果語篇的教學重難點偏多,偏難,我們可以采用模式一,逐一突破,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給學生學習一個階梯,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點。如:5B Unit6 A PE lesson Part A中教學重難點為:詞組give orders , follow the orders, stand in a line, do some exercise,句型Put your feet together,Jump up and down ten times, 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and turn left and right, Do this ten times, Lie on your back ,Lift up your left leg and touch it with your right hand .可以看出教學重難點很多而且比較繞口,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教師比較適合運用模式一進行教學,讓學生先把這些動詞詞組逐一在不同的語境中進行操練,然后進入語篇進行整體性學習,學生學習時就不會出現(xiàn)畏懼心理,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知識,并會在不同語境中運用。
如果語篇的教學重難點偏少,難度較小,我們可以采用模式二,以比較完整的語言組織形態(tài),以多元的語言要素向?qū)W生傳遞豐富的語言信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文章的能力。如:6B Unit 5 The seasons Part A中教學重難點為:單詞season ,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warm ,rainy,詞組 next week , in the countryside,most of the time.句型be going to,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可以看出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本語篇的教學重難點比較少且難度不大,因此比較適合運用模式二進行教學。讓學生整體感知各地季節(jié)的變化,并在語境中學習相應的重難點,并自主整合相關(guān)知識點,建立一種屬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劉道義,搞好英語課改 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