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關鍵行為要素”的細化實施

      2014-10-21 10:02毛東海
      化學教與學 2014年10期
      關鍵詞:引導探究

      摘要:分析、確認了《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中“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行為要素”(問題、點撥);在此基礎上,分別對它們進行了操作層面上的細化研究;最后,結合“海水曬鹽”一課進行了案例分析。

      關鍵詞:引導;探究;關鍵行為要素;細化研究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0-0002-0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在《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中,我們提出了兩類教學環(huán)節(jié)[1]。一類是“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一類是“自主-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每類環(huán)節(jié)都由若干行為要素組成,其中包括1~2個關鍵的行為要素(我們稱之為“關鍵行為要素”)。“關鍵行為要素”,一方面是教學環(huán)節(jié)類型的體現標志;一方面也是該環(huán)節(jié)類型能否成功實施的調控關鍵。本文針對第一類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探究”環(huán)節(jié)“關鍵行為要素”的細化問題展開研究,并進行案例分析。

      一、“引導一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關鍵行為要素”的確認分析

      “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行為要素及工作流程如下圖所示。行為要素由“五組”關鍵詞組成;“實線箭頭”表示工作流程;“虛線箭頭”表示中間三個行為要素,可根據情況循環(huán)實施;“☆”表示“關鍵行為要素”。

      “問題”和“點撥”是“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行為要素”,也是判斷“引導—探究”教學活動的標志性環(huán)節(jié)。理由如下:

      第一,問題是“引導—探究”教學活動的有力抓手和思維載體。在“引導—探究”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師的“引導”,還是學生的“探究”,都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問題不僅是貫穿整堂課的一條教學線索,更是教師推進教學活動的有力抓手。在問題的提出、引領下,教學內容不斷展開,教學重點有序呈現,教學活動不斷深入。在這里,問題起到了間接管理課堂的作用。第一,對時間的管理。什么時候提出問題啟動教學活動,結束問題完成活動小結,主要由教師來操作完成,而問題無疑起到了間接管理課堂的作用。第二,對活動的管理。問題解決的形式,是學生獨立思考、組活動,還是師生合作?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討論交流、實驗探究還是案例研討。這很大程度上要根據問題的特點來決定。第三,對資源的控制。即:解決問題需要哪些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設備等),也需要根據問題的解決要求來準備。另外,“引導—探究”中的問題,除了體現教學重點、落實教學目標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要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服務,即:問題中應蘊含著促進思維發(fā)展的要素或要求。

      第二,點撥是“引導—探究”教學活動的行為特征和主要手段。“引導—探究”,顧名思義“教師要引導,學生要探究”。一方面,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開展探究活動,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教師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和實際進行思維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里,教師的引導作用表現為“點撥”的實際操作,“點”是集中問題要害,“撥”是激發(fā)思維方向;“點”的行為主體是教師,“撥”的目標對象是學生?!包c撥”實踐中,教師完成主導功能,體現育人價值;學生感受思維激發(fā),深入問題探究。因此,這里的“點撥”首先成為了體現“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標志性行為。其次,“點撥”也成為了教師組織開展“引導—探究”教學活動、指導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耙龑А骄俊杯h(huán)節(jié),基于特定的教學情況和要求而提出:1.新授課,需要強化過程;2.學困生,需要細化操作;3.學法指導,需要顯現特征;4.攻克難題,需要彰顯方法。“點撥”成為了教師在這些特定情況下必須介入的教學手段或行為操作。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點撥”,既不同于其他教學手段,它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fā)引導;同時,又努力借助其他教學手段實現優(yōu)勢互補,例如借助視頻或實驗來增強點撥的效果。

      二、“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關鍵行為要素”的細化研究

      為了在化學課堂中有效地實施“引導—探究”主體環(huán)節(jié),很有必要對“關鍵行為要素”作進一步的細化研究。

      1. “問題”的類型及細化研究

      在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中,我們提出了“有效問題”的5個基本要素[2]:①內容上突出教學重點;②布局上優(yōu)化教學結構;③預案上體現思維探究;④策略上引導自主成功;⑤總結上提煉思想方法。那么,在實施“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提出的“問題”是怎樣體現、呼應以上要求的呢?

      第一類,針對“案例”素材提問,要努力體現“關鍵性、探討性、邏輯性”。案例是以故事形式承載現實矛盾及解決過程的一種素材,例如化學家科學探究的故事。針對案例提出問題,首先要體現關鍵性,即: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針對案例中的主要矛盾,問題的“關鍵性”體現越好,問題的質量和價值也就越高;其次,提出的問題要有探討的價值,能引起不同觀點的爭論,能激發(fā)大家在思想碰撞中揭示問題本質,尋求解決途徑。這樣的問題常常被設計成“兩難問題”,或者體現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散性問題。第三,提出的問題之間要力求呈現一定的邏輯關系,或并列關系,或遞進關系,或因果關系等,并指向矛盾的解決。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矛盾解決的過程,也是思想方法被感受、認識,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被感悟、形成的過程。

      對照“有效問題”的基本要素,針對“案例”素材提出的問題在③④⑤三個要素上體現得相對充分。問題的“關鍵性、探討性、邏輯性”,都有助于促進“體現思維探究”;案例討論也提倡“引導學生自主成功”;案例故事更是“提煉思想方法”的典型材料。

      第二類,借助“實驗”素材提問,要努力體現“針對性、啟發(fā)性、科學性”?;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以化學實驗為載體開展“引導—探究”活動,可以起到增強效果的作用。這里的提問要注意“三點”:首先,要體現針對性。即: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盡力針對本實驗的探究目標、方案設計、誤差討論等關鍵實驗要素,或針對在探究過程中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其次,要體現啟發(fā)性。即:提出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對實驗現象背后的原因進行思考,能引導學生對產生結論的過程進行邏輯推演,以及對實驗誤差的討論等。第三,要體現科學性。這里的科學性有“二層”意思,一是要尊重實驗的事實,要實事求是地針對實驗中出現的錯誤操作、意外現象或干擾因素進行提問,引導進一步的實驗探究;二是要敢于對有悖于常規(guī)或課本的實驗現象進行質疑,敢于挑戰(zhàn)權威,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精神影響學生。endprint

      對照“有效問題”的基本要素,針對“實驗”素材提出的問題在①③⑤三個要素上體現得相對充分。問題的“針對性”很明顯呼應了“內容上突出教學重點”;問題的“啟發(fā)性”和“預案上體現思維探究”立足點完全一致;問題的“科學性”在清晰強化“提煉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第三類,立足“內容”素材提問,要努力體現“重點性、結構性、秩序性”。每堂課不一定都有實驗、案例,但教學內容是必須的。針對內容“素材”的提問,首先要體現一個“重點性”,即:提問務必要突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問題的逐一提出、解決意味著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目標的達成。其次,體現一個“結構性”。問題內涵和解答目標要清楚,不能模棱兩可,讓學生無所適從。同時,要處理好良好結構問題和不良結構問題的關系。良好結構問題,一般適合于全班在較短時間內進行討論;不良結構問題,一般適合于小組在較長時間內進行探究。第三,要體現一個“秩序性”。針對“內容”的問題常常呈現一定的邏輯關系(或并列關系或遞進關系等),這種邏輯關系不僅表現著探究活動的思路,也彰顯著教學的線索和課堂的結構。而這種邏輯關系的呈現效果和提問的“秩序”關系密切,有序、自然的提問是確保后續(xù)探究活動“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對照“有效問題”的基本要素,針對“內容”提出的問題在①②③三個要素上體現得相對充分。問題的“重點性”和“突出教學重點”完全一致;問題的“結構性”有助于“體現思維探究”;問題的“秩序性”和“優(yōu)化教學結構”相輔相成。

      2. “點撥”的原則及細化實施

      “點撥”的主體是教師,在實施“引導—探究”環(huán)節(jié)的“點撥”實踐中,教師要努力貫徹“三條”原則:

      第一,及時性原則。這里的“及時”是指點撥的時機。當學生碰到困難而自己又不能解決的時候,正是教師進行“點撥”、發(fā)揮指導作用的最佳時機。這種時機往往是隨機的、突發(fā)的,常常在不經意中一閃而過;這種時機也不會重來、更不可重復,是非常個性化、特殊性的生成資源,因而顯得極其寶貴。為此,教師要善于觀察課堂,洞察學情,抓住機會,及時介入。這里特別要強調避免兩個極端:一是不能過早點撥,否則會抑制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狀態(tài)的探究火花和創(chuàng)新萌芽;二是杜絕延后點撥,否則會喪失為探究目標剛剛建立起來的思想基礎和合作氛圍。

      第二,引導性原則。“點撥”關鍵是要引導探究的方向,而不是給予探究的結論。探究方向是指探究的內容層次及方向指導。內容層次包括三個方面:1. 從探究過程導致探究結果的邏輯推理;2. 從探究過程中產生的科學認識;3. 總結共同認可的經驗。方向指導,是指留有余地、恰當合理地進行策略指導。在這里,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從探究過程到探究結果”的邏輯推理;更要引導學生關注“共同認可的經驗”和“從探究過程中產生的科學認識”,對于前者,教師要鼓勵學生總結“經驗”、共享“經驗”、傳播“經驗”;對于后者,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察和體驗,即使學生的認識有誤,也不必立刻否定,要指導他們繼續(xù)開展研究。

      第三,針對性原則?!搬槍π浴斌w現在“點撥”的對象和內容上。對于認知基礎好的學生,點撥的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認知基礎差的學生,點撥的重點在于為學生搭設探究的臺階,幫助學生體會通過探究活動獲取知識的樂趣。對于難度較大的學習內容,點撥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如何審題;對于難度不大的學習內容,點撥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歸納、概括同類知識或學習內容的方法,以及注意思維定勢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另外,對于科學探究活動,點撥的重點在于對科學方法的理解以及對研究程序、環(huán)節(jié)的領悟。

      那么,教師的“點撥”行為如何在課堂上“細化”為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呢?其一,細化即“點撥”。細化的行為,實質上在落實點撥、實施點撥,是將“點撥”要求直接轉化為操作行為。例如,將“點撥”過程設計成“演示實驗→討論現象→總結結論”三步操作,這實際上就是在實施“點撥”行為了。其二,細化即“促進”。細化的行為,在為“點撥”打基礎、作鋪墊或提供技術支撐,促進“點撥”行為取得更好效果。例如,“呈現錯題→(點撥實踐)”,即:打基礎;“情景動畫→(點撥實踐)”,即:技術支撐;“系列問題→(點撥實踐)”,即:作鋪墊??傊凹毣钡慕虒W環(huán)節(jié)可以多種多樣、豐富多彩,但百變不離其中,始終聚焦、貫徹一個宗旨:在“三條”原則的指導下,實施“點撥”、促進“點撥”。

      三、“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關鍵行為要素”的實施案例

      1. “問題”設計:關注類型,把握要求,為“點撥”實踐奠定基礎

      本課共設計了“三個”探究點(亦稱“核心問題”),每個探究點設計了1~2個“相關問題”,為“點撥”實踐提供方向、奠定基礎。這里的“問題”設計,是指“相關問題”的設計[4]。

      針對第1個探究點“海水取鹽的歷史”,教材上提供的素材是:“古代我國居民海灘曬鹽的歷史(120多字的史料和1張《天工開物》制海鹽圖)”。可見,這是案例素材。我們提出的問題是:1. 你知道我國古人是怎樣制鹽的嗎?2. 你了解我國現代制鹽的技術嗎?首先,提問聚焦了“鹽田法制鹽的方法”(關鍵性);其次,鹽田法制鹽的優(yōu)點、缺點有探討的價值(探討性);第三,第1個問題和第2個問題,在時空背景、內容發(fā)展上均呈并列關系(邏輯性)。

      針對第2個探究點“海水曬鹽的原理”,教材提供的素材是:1. 海水在濃縮過程中,隨海水密度變化而析出鹽的種類和質量的數據表;2. 第一個探究點的素材(鹽田法)。可見,這是“內容”素材。我們提出的問題是:“海水曬鹽的原理是怎樣的”。很明顯,這個問題是在強化“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小的物質可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重點性);問題的內涵清晰,解答目標明確(結構性);這個問題和第1個探究點中提出的兩個問題,在內容上呈現遞進關系,此時提出順其自然(秩序性)。

      針對第3個探究點“粗鹽提純”,教材提供的素材是:1. 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學生實驗;2. 提出了“如何除去氯化鎂、硫酸鎂等可溶性雜質”的問題。顯而易見,這是實驗素材。為此,我們提出兩個問題:1. 如何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2. 如何除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這兩個問題完全針對探究目標和實驗操作(針對性);同時,引導回憶初中粗鹽提純的實驗方法、激發(fā)思考除去可溶性雜質的實驗方案(啟發(fā)性);另外,問題的解答要求是立足實驗、強調操作、追求質量(科學性)。endprint

      2. “點撥”實踐:細化環(huán)節(jié),貫徹原則,為“問題”解決提供保障

      針對第1個探究點(海水取鹽的歷史),細化環(huán)節(jié)是:看書→討論→小結。學生在閱讀記載文字“古宿沙初作,煮海為鹽”時,語義理解碰到困難,我及時提供幫助(及時性原則);在對“鹽田法”進行討論時,對占用大量農田、影響環(huán)境的后果沒有想到,我及時作了點撥(引導性原則);針對少數學生“食鹽是否只存在于海水”的誤區(qū),我歸納了食鹽存在的四種形式:海水、鹽湖、鹽井、鹽礦(針對性原則)。

      針對第2個探究點(海水曬鹽的原理),細化環(huán)節(jié)是:講解→圖示→小結。當學生對課本上“海水濃縮過程中析出鹽的種類和質量數據表”看不懂、無從著手時,我及時進行了啟發(fā):看海水的哪個密度范圍,食鹽析出的相對多,而雜質析出得相對少(及時性原則);同時,提問學生“為什么廚房里的食鹽容易發(fā)生潮解”,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引導性原則);針對部分薄弱學生提出“為何不用冷卻結晶的方法制備食鹽”的問題,我用圖示的方法對“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同的物質與選用結晶方法的關系”作了詳細說明(針對性原則)。

      針對第3個探究點(粗鹽的提純),細化環(huán)節(jié)是:演示→討論→歸納(板示→分析→總結)。例如,在針對第1個問題“如何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探究中,學生對最后一步“洗滌”感到疑惑不解:食鹽本身不是也要溶解掉的嗎?在讓學生思考1分鐘之后(及時性原則),我就提示學生:用水洗,食鹽的損失是難免的,但食鹽量較多,損失一點有關系嗎(引導性原則),學生恍然大悟。在針對第2個問題“如何除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硫酸鎂、氯化鈣)”的情景討論中,學生對加藥品(氯化鋇、碳酸鈉、鹽酸)的順序爭論不休。在充分討論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了一條原則:碳酸鈉加在氯化鋇之后,最后加鹽酸(針對性原則)。

      總之,對“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關鍵行為要素”進行細化研究,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價值。它可以指導我們更好地開展“問題”設計和“點撥”實踐,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有限的時空中發(fā)揮最大效能,為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發(fā)展作出最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毛東海. 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91-100

      [2][4]毛東海. 試論化學課堂中“有效問題”的設計[J]. 化學教育,2011(10):22-24

      [3] 毛東海. 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線索”和“結構”[J]. 化學教育,2012(10):23-25endprint

      2. “點撥”實踐:細化環(huán)節(jié),貫徹原則,為“問題”解決提供保障

      針對第1個探究點(海水取鹽的歷史),細化環(huán)節(jié)是:看書→討論→小結。學生在閱讀記載文字“古宿沙初作,煮海為鹽”時,語義理解碰到困難,我及時提供幫助(及時性原則);在對“鹽田法”進行討論時,對占用大量農田、影響環(huán)境的后果沒有想到,我及時作了點撥(引導性原則);針對少數學生“食鹽是否只存在于海水”的誤區(qū),我歸納了食鹽存在的四種形式:海水、鹽湖、鹽井、鹽礦(針對性原則)。

      針對第2個探究點(海水曬鹽的原理),細化環(huán)節(jié)是:講解→圖示→小結。當學生對課本上“海水濃縮過程中析出鹽的種類和質量數據表”看不懂、無從著手時,我及時進行了啟發(fā):看海水的哪個密度范圍,食鹽析出的相對多,而雜質析出得相對少(及時性原則);同時,提問學生“為什么廚房里的食鹽容易發(fā)生潮解”,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引導性原則);針對部分薄弱學生提出“為何不用冷卻結晶的方法制備食鹽”的問題,我用圖示的方法對“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同的物質與選用結晶方法的關系”作了詳細說明(針對性原則)。

      針對第3個探究點(粗鹽的提純),細化環(huán)節(jié)是:演示→討論→歸納(板示→分析→總結)。例如,在針對第1個問題“如何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探究中,學生對最后一步“洗滌”感到疑惑不解:食鹽本身不是也要溶解掉的嗎?在讓學生思考1分鐘之后(及時性原則),我就提示學生:用水洗,食鹽的損失是難免的,但食鹽量較多,損失一點有關系嗎(引導性原則),學生恍然大悟。在針對第2個問題“如何除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硫酸鎂、氯化鈣)”的情景討論中,學生對加藥品(氯化鋇、碳酸鈉、鹽酸)的順序爭論不休。在充分討論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了一條原則:碳酸鈉加在氯化鋇之后,最后加鹽酸(針對性原則)。

      總之,對“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關鍵行為要素”進行細化研究,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價值。它可以指導我們更好地開展“問題”設計和“點撥”實踐,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有限的時空中發(fā)揮最大效能,為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發(fā)展作出最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毛東海. 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91-100

      [2][4]毛東海. 試論化學課堂中“有效問題”的設計[J]. 化學教育,2011(10):22-24

      [3] 毛東海. 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線索”和“結構”[J]. 化學教育,2012(10):23-25endprint

      2. “點撥”實踐:細化環(huán)節(jié),貫徹原則,為“問題”解決提供保障

      針對第1個探究點(海水取鹽的歷史),細化環(huán)節(jié)是:看書→討論→小結。學生在閱讀記載文字“古宿沙初作,煮海為鹽”時,語義理解碰到困難,我及時提供幫助(及時性原則);在對“鹽田法”進行討論時,對占用大量農田、影響環(huán)境的后果沒有想到,我及時作了點撥(引導性原則);針對少數學生“食鹽是否只存在于海水”的誤區(qū),我歸納了食鹽存在的四種形式:海水、鹽湖、鹽井、鹽礦(針對性原則)。

      針對第2個探究點(海水曬鹽的原理),細化環(huán)節(jié)是:講解→圖示→小結。當學生對課本上“海水濃縮過程中析出鹽的種類和質量數據表”看不懂、無從著手時,我及時進行了啟發(fā):看海水的哪個密度范圍,食鹽析出的相對多,而雜質析出得相對少(及時性原則);同時,提問學生“為什么廚房里的食鹽容易發(fā)生潮解”,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引導性原則);針對部分薄弱學生提出“為何不用冷卻結晶的方法制備食鹽”的問題,我用圖示的方法對“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同的物質與選用結晶方法的關系”作了詳細說明(針對性原則)。

      針對第3個探究點(粗鹽的提純),細化環(huán)節(jié)是:演示→討論→歸納(板示→分析→總結)。例如,在針對第1個問題“如何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探究中,學生對最后一步“洗滌”感到疑惑不解:食鹽本身不是也要溶解掉的嗎?在讓學生思考1分鐘之后(及時性原則),我就提示學生:用水洗,食鹽的損失是難免的,但食鹽量較多,損失一點有關系嗎(引導性原則),學生恍然大悟。在針對第2個問題“如何除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硫酸鎂、氯化鈣)”的情景討論中,學生對加藥品(氯化鋇、碳酸鈉、鹽酸)的順序爭論不休。在充分討論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了一條原則:碳酸鈉加在氯化鋇之后,最后加鹽酸(針對性原則)。

      總之,對“引導—探究”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關鍵行為要素”進行細化研究,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價值。它可以指導我們更好地開展“問題”設計和“點撥”實踐,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有限的時空中發(fā)揮最大效能,為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發(fā)展作出最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毛東海. 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91-100

      [2][4]毛東海. 試論化學課堂中“有效問題”的設計[J]. 化學教育,2011(10):22-24

      [3] 毛東海. 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線索”和“結構”[J]. 化學教育,2012(10):23-25endprint

      猜你喜歡
      引導探究
      設問引導探究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網絡評論要主動引導輿情
      網絡時代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的引導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一道圓錐曲線試題的探究
      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散打教學中的應用
      精心引導,實現學生語言積累多點突破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沂源县| 赞皇县| 鸡东县| 陆良县| 三河市| 太保市| 永昌县| 自贡市| 平顶山市| 五台县| 麦盖提县| 乐山市| 宣化县| 固阳县| 安新县| 阜康市| 沽源县| 隆德县| 邛崃市| 德惠市| 页游| 柯坪县| 绥宁县| 辽中县| 额济纳旗| 班玛县| 城市| 湖南省| 毕节市| 建瓯市| 达州市| 饶河县| 唐海县| 上栗县| 五指山市| 泗水县| 崇左市| 海阳市| 霍州市| 广南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