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微生物發(fā)酵對培根品質的影響鄭開良

      2014-10-21 12:21:10陸東和蘇華堂陳祖鉛黃輝煌
      中外食品工業(yè) 2014年8期
      關鍵詞:亞硝酸鈉發(fā)色發(fā)酵

      陸東和 蘇華堂 陳祖鉛 黃輝煌

      摘要:以自主篩選的乳酸菌L17、微球菌W1和葡萄球菌P8為菌種,進行發(fā)酵培根加工。研究培養(yǎng)條件及三菌不同接種量組合對微生物發(fā)酵培根品質的影響規(guī)律,并對微生物發(fā)酵培根和亞硝酸鈉發(fā)色培根的亞硝酸鈉殘留量、酸價、過氧化值等理化指標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30℃,24~27h為最佳培根微生物發(fā)酵條件;乳酸菌107cfu/g、微球菌106cfu/g和葡萄球菌106cfu/g為最優(yōu)接種組合;微生物發(fā)酵培根的亞硝酸鈉殘留量明顯低于亞硝酸鈉發(fā)色培根,但兩者的酸價和過氧化值無明顯差異。

      關鍵詞:微生物 發(fā)酵 培根 發(fā)色 亞硝酸鈉

      中圖分類號:TS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4)16-0001-04

      在培根加工中,亞硝酸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亞硝酸鹽不僅有助于培根特征性紅色的生成,還能促進風味形成,預防酸敗,并抑制有害微生物尤其是肉毒梭菌的繁殖和產(chǎn)毒,從而延長肉制品的貨架期。但是,亞硝酸鹽能與多種氨基化合物反應產(chǎn)生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如亞硝胺等[1]。因此,國際上對食品中亞硝酸鹽的安全問題非常重視,一直在積極尋找安全可靠、經(jīng)濟適用、能替代亞硝酸鹽的肉制品加工技術。本研究以自主篩選的乳酸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作為發(fā)酵菌株,應用于發(fā)酵培根制作;通過測定培根成品的色差、酸價、過氧過值等理化指標及感官指標的評定,確定了培根微生物發(fā)酵的最佳微生物組合及其接種量,發(fā)酵條件等工藝參數(shù)。本研究可以為培根制作中采用微生物發(fā)酵技術替代亞硝酸鹽腌制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供試菌株。自主篩選的乳酸菌L17、微球菌W1和葡萄球菌P8。

      (2)豬肉。購于南昌雙匯食品有限公司。

      (3)主要培養(yǎng)基。

      MRS培養(yǎng)基:蛋白胨10g,牛肉膏10g,葡萄糖20g,酵母提取物5g,MgSO4 0.58g,MnSO4 0.25g,K2HPO4 2g,檸檬酸二銨2g,乙酸鈉5g,吐溫80 1mL,蒸餾水1000mL;pH值6.2~6.4,12l℃滅菌20min;固體培養(yǎng)基添加1.5%-2.0%的瓊脂[2]。

      增殖活化培養(yǎng)基:胰蛋白胨8.5g,月示胨11g,大豆胨1.5g,酵母浸膏3g,葡萄糖1.8g,氯化鈉5g,磷酸氫二鉀1.25g,蒸餾水1000mL;pH值7.0-7.4,121℃滅菌15min[3]。

      PCA培養(yǎng)基: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瓊脂15.0g,蒸餾水1000mL,pH值7.0±0.2[4]。

      (4)主要試劑。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北京奧博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硫酸銨、氯化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天津市德恩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瓊脂粉、葡萄糖,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開發(fā)中心;硫酸鎂、磷酸二氫鉀、氫氧化鈉、鹽酸,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硫酸銨、氯化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乙醇,天津市德恩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檸檬酸二胺,天津市恒星化學試劑制造有限公司;吐溫80,青島益維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亞硝酸鈉,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主要儀器設備。冷凍超速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CR-400色差計,柯尼卡美能達傳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722S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奧譜勒儀器有限公司;PHS—25C數(shù)顯酸度計,上海宇隆電子儀器有限公司;XW—80A微型漩渦混合儀,上海滬西分析儀器廠有限公司;HY—4型調速多用振蕩器,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DHP—9052型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HQ45Z型恒溫搖床,武漢中科科儀技術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等。

      1.2 試驗方法

      1.2.1 培根配方與工藝流程

      (1)培根配方。

      以1kg豬肉計:豬肉肥瘦比為3:7,食鹽20g,味精5g,白砂糖18g,磷酸鹽3.5g,水100g。

      (2)工藝流程。

      亞硝酸鹽發(fā)色培根:

      原料肉→分割→配料→注射→滾揉→腌制→裝模→蒸煮→速凍→切片→成品

      微生物發(fā)酵培根:

      原料肉→分割→配料→接種、鹽水混合→注射→滾揉→發(fā)酵→裝?!糁蟆賰觥衅善?/p>

      1.2.2 菌種活化

      乳酸菌用MRS液體培養(yǎng)基活化,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用增值活化培養(yǎng)基活化[5]。

      1.2.3 乳酸菌種子液培養(yǎng)條件研究

      (1)最佳培養(yǎng)時間。挑取一環(huán)活化的菌體,接種于裝有10mL種子培養(yǎng)基的試管,35℃搖床培養(yǎng)16h,然后取3mL菌液轉接于裝有75mL種子培養(yǎng)基的三角瓶(250ml)中,在35℃條件下?lián)u床培養(yǎng),每隔2h取樣,測定其在660nm處的OD值,根據(jù)OD值確定菌株在種子培養(yǎng)基中的生長曲線,確定種子最佳培養(yǎng)時間[6]。

      (2)培養(yǎng)基裝載量。挑取一環(huán)活化的菌體,接種于裝有10mL種子培養(yǎng)基的試管,35℃搖床培養(yǎng)16h,然后以3%的接種量分別接種于裝有25ml、50mL、75mL、100mL、125mL、150mL的種子培養(yǎng)基的250ml三角瓶中,在35℃條件下?lián)u床培養(yǎng),培養(yǎng)18h后取樣測定測定其在660nm處的OD值[7]。

      1.2.4 種子液制備

      挑取一環(huán)活化的菌體,接種于裝有10mL種子培養(yǎng)基的試管,35℃搖床培養(yǎng)16h,然后取3ml菌液轉接于裝有65mL種子培養(yǎng)基的250mL三角瓶中,在35℃條件下?lián)u床培養(yǎng)18小時,備用。

      1.2.5 溫度對乳酸菌發(fā)酵培根呈色效果的影響

      將制備好的種子液,按微生物發(fā)酵培根生產(chǎn)工藝以107cuf/g·肉的接種量進行接種發(fā)酵,分別在15℃、20℃、25℃、30℃、35℃、40℃條件下進行發(fā)酵,每隔3小時進行取樣,樣品經(jīng)72℃蒸煮30min,充分冷卻,速凍24小時后進行切片、色差分析[8]。

      1.2.6 乳酸菌發(fā)酵呈色與亞硝酸鈉發(fā)色比較

      以15mg/kg、30mg/kg、45mg/kg、60mg/kg的亞硝酸鈉4℃發(fā)色27h的培根為對照,分別測定以105cfu/g·肉、106cfu/g·肉、107cfu/g·肉、108cfu/g·肉的接種量接種乳酸菌,30℃發(fā)酵27h,72℃蒸煮30min,充分冷卻,速凍24小時的培根色差值,進行對比分析。

      1.2.7 乳酸菌、微球菌和葡萄球復合發(fā)酵對培根品質的影響

      乳酸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最佳組合接種量。以培根產(chǎn)品感官評定得分為指標,將乳酸菌、微球菌、葡萄球菌按表1的方案進行組合接種正交試驗,優(yōu)化發(fā)酵培根工藝中乳酸菌、微球菌、葡萄球菌的配比。

      1.2.8 微生物發(fā)酵培根與亞硝酸鹽發(fā)色培根理化指標比較

      根據(jù)三菌組合接種正交試驗結果,分別以乳酸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接種量107 cfu/g、106 cfu/g、106 cfu/g進行三菌復合發(fā)酵培根制作(30℃,27h),以30 mg/kg·肉亞硝酸鈉發(fā)色培根(4℃,27h)為對照;測定不同發(fā)酵工藝培根的亞硝酸鹽殘留、酸價和過氧化值。

      1.3 分析測定方法

      菌體密度:采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培養(yǎng)液在660nm處的OD值;色差分析:用色差計測定培根切片的L值(亮度)、a值(紅度)和b值(黃度);亞硝酸鹽殘留:按GB/T 5009.33-2010《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9];酸價、過氧化值:按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10];感官評定:將待檢樣品切片后,由10名具有食品專業(yè)背景人員組成感官評定小組,采用評分法,針對樣品的色澤、狀態(tài)、香氣、滋味進行評價[11],評分標準見表2。

      1.4 統(tǒng)計分析

      每個處理重復3次,應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1.0,計算不同品質指標的平均值和標準差,應用FishersLSD方法進行多重比較,分析不同處理組間的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乳酸菌種子液培養(yǎng)條件研究

      2.1.1 最佳培養(yǎng)時間

      不同培養(yǎng)時間的種子液OD值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在前期8h的培養(yǎng)期內,種子液OD值隨培養(yǎng)時間變化不大。此時菌體處于延遲期,細胞正處于合成生長繁殖所需物質的階段。當種子液培養(yǎng)至8~20h,樣品的OD值隨培養(yǎng)時間延長而迅速增加,此段時間菌體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菌體生長旺盛,代謝活力比較高;此時接種不僅可以縮短菌種的延滯期,而且可以縮短發(fā)酵周期,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種子培養(yǎng)20h后,樣品的OD值隨培養(yǎng)時間變化趨于平緩,進入穩(wěn)定期。所以,選擇18~20h為種子的最佳培養(yǎng)時間。

      2.1.2 培養(yǎng)基最佳裝液量

      不同裝液量對培養(yǎng)基OD值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知,在50~100ml/250ml的裝液量范圍內其OD值變化不大,裝液量過少或過多均將影響種子液的效果;當裝液量超過100ml,由于溶氧不足及有害氣體不易排出等原因[12],導致菌體代謝被抑制,生長緩慢,使其OD值將急劇下降。因此,以50-75ml/250ml的裝液量為最佳。

      2.2 溫度對乳酸菌發(fā)酵培根呈色效果的影響

      在對發(fā)酵培根的色澤評價中,因為黃色(b值)會對紅色(a值)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單純測定產(chǎn)品的紅度值(a值)并不能完全反映感官觀察結果[13]。不同溫度條件下乳酸菌發(fā)酵對培根樣品色差L值、a值、b值的影響規(guī)律見圖3。從圖3可以看出,色澤總的變化趨勢是:在15-35℃溫度范圍內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發(fā)酵培根的亮度值(L值)和紅度值(a值)逐漸上升,黃度值(b值)在發(fā)酵和成熟過程中不斷下降。在40℃時隨著發(fā)酵時間的變化,發(fā)酵培根的明度值(L值)、紅度值(a值)和黃度值(b值)均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的變化,表明在40℃下發(fā)酵的培根質量不穩(wěn)定。在30℃或35℃時經(jīng)24-27h發(fā)酵后的培根色澤最好,而隨著發(fā)酵時間的延長色澤變化不明顯(圖3)。同時發(fā)現(xiàn)在35℃發(fā)酵的培根比在30℃發(fā)酵的培根的感官與風味差。因此,確定30℃為微生物發(fā)酵培根的最適發(fā)酵溫度,且發(fā)酵時間為24-27小時。

      2.3 乳酸菌發(fā)酵呈色與亞硝酸鈉發(fā)色比較

      乳酸菌發(fā)酵與亞硝酸鈉發(fā)色對培根色差a值的影響見表3。由表3可知隨著乳酸菌接種量提高,培根的a值(紅度)也逐漸提高;當乳酸菌的接種量超過107cfu/g·肉時,接種量對發(fā)酵培根的a值(紅度)貢獻逐漸降低。當乳酸菌的接種量為108cfu/g·肉時,其a值為13.33;該值與當亞硝酸鈉用量為30mg/kg·肉時的培根a值較為接近。表明選取該乳酸菌以108cfu/g·肉的接種量進行發(fā)酵培根呈色,經(jīng)30℃發(fā)酵27h后的培根呈色效果相當于以30mg/kg·肉亞硝酸鈉添加量,經(jīng)4℃發(fā)色27h的培根。

      2.4 乳酸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復合發(fā)酵及最佳組合接種量確定

      三菌復合發(fā)酵正交試驗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當乳酸菌接種量從106cfu/g增加到107cfu/g,感官得分從73.3分增加到80.23分,當乳酸菌接種量從107cfu/g增加到108cfu/g,感官得分從80.23分下降到79.63分,差異不明顯;當微球菌接種量從105cfu/g增加到106cfu/g,感官得分從74.6分增加到79.33分,當微球菌接種量從106cfu/g增加到107cfu/g,感官得分從79.33分下降到79.23分,無明顯差異;說明當微球菌接種量達到106 cfu/g時發(fā)酵效果較好,隨著接種量的增加對其感官品質無顯著改善。當葡萄球菌接種量從104cfu/g增加到105cfu/g,感官得分從74.27分增加到78.83分,當葡萄球菌接種量從105cfu/g增加到106cfu/g,感官得分從 78.83分增加到80.07分,差異較為顯著;說明葡萄球菌的接種量為104cfu/g~106cfu/g時,隨著接種量的增加,培根的感官品質也逐漸提高。因此當乳酸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接種量分別為107cfu/g、106cfu/g、106cfu/g時,微生物發(fā)酵培根的香味、口感、色澤等感官質量最好。因此,發(fā)酵培根中乳酸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最佳接種組合為:乳酸菌107cfu/g、微球菌106cfu/g和葡萄球菌106cfu/g。

      2.5 微生物發(fā)酵培根與亞硝酸鹽發(fā)色培根理化指標比較

      2.5.1 亞硝酸鹽殘留

      在肉制品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有助于形成特征性的腌肉紅色,還能促進產(chǎn)品風味形成,抑制酸敗和有害微生物尤其是肉毒梭菌的生長和產(chǎn)毒,從而延長肉制品的貨架期。但是,亞硝酸鹽能與多種氨基化合物反應產(chǎn)生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如亞硝胺等[14]。因此,國際上對食品中亞硝酸鹽的安全問題非常重視,一直在積極尋找安全可靠、經(jīng)濟適用、能替代亞硝酸鹽的肉制品發(fā)色劑。由圖4可知,微生物發(fā)酵培根亞硝酸鹽殘留量為1.93mg/g,遠低于對照組的亞硝殘留量和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上限30mg/g。

      2.5.2 酸價

      脂肪的腐敗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水解途徑,另一個是氧化途徑;多數(shù)情況下兩種途徑同時存在。脂肪的水解,多數(shù)是在光、水、催化劑和微生物分泌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游離的甘油、低級甘油酷和脂肪酸[15,16]。通常以酸價表示脂肪的水解程度,酸價越高,表明水解越嚴重。由圖5可知,微生物發(fā)酵培根的酸價低于對照組,兩者都低于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上限4.0mg/g。微生物發(fā)酵培根雖然經(jīng)過較高溫度發(fā)酵(30℃,27h),但酸價卻低于亞硝酸酸低溫腌制(4℃,27h)的培根,其原因可能在于發(fā)酵時間較短(27h),脂肪氧化作用微弱,酸價的變化主要以水解為主,而接種發(fā)酵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抑制脂肪的水解。

      2.5.3 過氧化值

      動物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氧化會導致產(chǎn)品酸敗。氧化反應產(chǎn)生的過氧化物越多,說明脂肪的酸敗越嚴重。因此,通常以油脂過氧化值的大小表示油脂的腐敗變質情況。由圖6可知,微生物發(fā)酵香腸的過氧化值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而且均低于國標規(guī)定的上限0.50g/100g。這可能是由于發(fā)酵培根需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一段時間培養(yǎng)(30℃,27h),而亞硝酸鹽發(fā)色僅需在低溫(4℃)下進行,較高的溫度會加速樣品中不胞和脂肪酸氧化所致。

      3 結語

      (1)在培根加工中,微生物發(fā)酵的最佳條件為發(fā)酵溫度30℃,發(fā)酵時間24~27h;乳酸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最佳接種量組合為:乳酸菌107cfu/g、微球菌106cfu/g和葡萄球菌106cfu/g。

      (2)經(jīng)30℃發(fā)酵27h的培根呈色效果相當于添加30mg/kg·肉亞硝酸鈉經(jīng)4℃發(fā)色27h的培根;微生物發(fā)酵培根的亞硝酸鈉殘留量明顯低于亞硝酸鈉發(fā)色培根,但兩者的酸價和過氧化值無明顯差異。

      (3)雖然微生物發(fā)酵對培根呈色,風味形成有一定作用,而且對酸價、過氧化值的影響較??;但微生物發(fā)酵對培根中有害微生物尤其是肉毒梭菌的繁殖和產(chǎn)毒的抑制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尚麗娟.肉制品加工技術[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

      [2]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蔣云升,潘明,汪志君.火腿中葡萄球菌的分離篩選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7,2,8(1):13-15.

      [4]GB/T 4789.2-2008.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shù)測定[S].

      [5]Salim Ammor,Eric Dufour,Monique Zagorec,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selection of Lactobacillus sakei strains isolated from traditional dry sausage for their potential use as starter cultures[J].Food Microbiology,2005(22):529-538.

      [6]張娜,郭元昕,Tadayuki Imanaka,王澤建,郭美錦,儲炬.一株乳酸菌的鑒定、生物學特性與發(fā)酵培養(yǎng)基優(yōu)化研究[J].食品工業(yè),2012(12):78-80.

      [7]楊曉暉,籍保平,李博,等.泡菜中優(yōu)良乳酸菌的分離鑒定及其發(fā)酵性能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5,26(5):130-134.

      [8]Millar S J,Moss B W,Stevenson M H.Some observation o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various myoglobin derivatives found in meat[J].Meat Science,1996,42:277-288.

      [9]GB/T 5009.33-2003.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S].

      [10]GB/T 5009.33一2003.食用植物油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S].

      [11]吳祖興.乳酸菌在發(fā)酵香腸中的應用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2,23(8):55-57.

      [12]卜永士,郭本恒.一株干酪乳桿菌的生物學特性研究[J].乳業(yè)科學與技術,2004(02).

      [13]Afef Najjari, Hadda Ouzari,Abdellatif Boudaous,et al.Method for reliable isolation of Lactobacillus sakei strains originating from Tunisian seafood and meat produ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8,121:342-351.

      [14]李超,董明盛.一種改進的產(chǎn)生物胺乳酸菌的檢測方法[J].食品科學,2005,26(6):193-196.

      [15]馬德功.發(fā)酵香腸中乳酸菌的分離、篩選及其運用[D].濟南:山東輕工業(yè)學院,2008.

      [16]Papamanoli El,Kotzekidou Pl.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coccaceaeisolated from dry fermented sausage[J].Food Microbiology,2002(19):441-449.

      猜你喜歡
      亞硝酸鈉發(fā)色發(fā)酵
      發(fā)色好、透感強和硬度高的耐磨拋釉磚及制備工藝
      佛山陶瓷(2023年2期)2023-04-15 22:40:36
      亞硝酸鈉中紅外光譜及熱變性分析
      2018流行發(fā)色,總有一款適合你
      37°女人(2018年4期)2018-04-13 06:58:18
      太燒啦!質感霧面發(fā)色大集合
      海外星云(2017年11期)2017-06-15 17:55:41
      亞硝酸鈉價格上漲
      酵母發(fā)酵法去除魔芋飛粉中三甲胺的研究
      一株放線菌藍色素的提取及相關研究
      發(fā)酵工藝對苦蕎釀茶中黃酮浸出量影響的研究
      乳酸菌的分離及酸奶制備
      科技視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5:50:52
      碳納米管/石墨烯負載四氨基鈷酞菁電極用于亞硝酸鈉的檢測
      银川市| 南丰县| 彩票| 罗山县| 保靖县| 全州县| 湟中县| 金乡县| 当雄县| 石屏县| 鲁甸县| 孟村| 二手房| 鄂尔多斯市| 浦北县| 册亨县| 怀化市| 松溪县| 赣州市| 霍州市| 峨山| 友谊县| 扬中市| 河津市| 中西区| 沈丘县| 桐乡市| 大化| 嵩明县| 永福县| 屯昌县| 濮阳市| 神池县| 阜南县| 静海县| 肥西县| 绥德县| 隆昌县| 绥滨县| 屯门区|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