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英漢廣播新聞話語中的主位選擇和主位推進*

      2014-10-23 08:11:23劉禮進郭慧君彭保良
      外語學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主位英漢語料

      劉禮進 郭慧君 彭保良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 510420)

      英漢廣播新聞話語中的主位選擇和主位推進*

      劉禮進 郭慧君 彭保良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 510420)

      本文運用Halliday的主-述位理論及源于Dane?的主位推進模式,分析英漢各30篇廣播新聞語料,結果發(fā)現(xiàn)英漢廣播新聞話語的主位構造既有共性也有差異??缯Z言共性主要源自其共享特定文體的共同交際目的,兩者的差異主要源于英漢各自語言體系上的不同特征??傮w上,多重主位更常見于英語話語,而漢語允許省略性參與者和環(huán)境成分做主位的頻率要比英語更高。

      主位選擇; 主位推進; 廣播新聞; 英漢對比

      1 引言

      新聞報道是語言研究的重要領域,這不僅因為每日發(fā)表的新聞汗牛充棟,而且因為新聞與人們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它不啻告知世界的最新發(fā)展,更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以往的研究包括對比研究或非對比研究,涉及單一或多種體裁的語篇材料,如Francis(1990),Gomez(1994),Hawes & Thomas(1996),楊雪燕(2001),李月娥、范宏雅(2002)等,不一而足。但這些研究未涉及漢語廣播新聞話語主位結構,更未做過英漢對比。鑒此,本文對比考察英漢廣播新聞報道中的主位選擇和主位推進,以揭示兩者之間的共性及差異。

      2 分析框架

      2.1 主位-述位理論

      2.11 主位和述位

      本文的主述位概念來自韓禮德的功能語法。Halliday和Matthiessen(2008: 64-65)認為,主位(theme)是話語信息出發(fā)點,是引導語境中小句發(fā)展的成分,其余成分,即主位在其中得以擴展的那部分,稱作述位(rheme)。因而作為信息結構的小句由伴隨著述位的主位組成,其結構按此順序表述——無論選擇什么成分均可,因主位被安排做了第一成分。但,主位結構和信息結構不同。如Halliday & Matthiessen(2008: 93)指出,“已知+新信息”和“主位+述位”雖有關系,但不是一回事;主位是“我”/說者選作自己出發(fā)點的成分,以說者為導向,已知信息是“你”/聽者已了解的或易了解的成分,以聽者為導向。

      2.12 英漢小句主位鑒別

      主位成分的選擇有賴于句子的語氣。Halliday & Matthiessen(2008: 85)將含有謂語、可獨立成句的自由主句看成完整句子,由此分出4種不同語氣小句(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句)的主位。

      英漢陳述句主位成分通常由主語擔任。主位和主語一致的,叫無標記主位;主位為別的成分的叫標記主位。標記主位的最常見形式為副詞/狀語詞組或介詞短語等。

      表1 英漢陳述句主位(引自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8: 74, 方琰 1989)

      注:“#”為主、述位分界線,下同。

      英語“是否”疑問句主位始于限定動詞謂語,直至小句概念結構第一成分;特殊疑問句主位由疑問成分或詞組構成;反義問句主位由限定動詞前的成分組成。漢語沒有限定動詞成分,“是否”問句或特殊問句詞序與陳述小句的一致,故多數(shù)情況下其主位是語法主語或特殊問句的“誰”。

      表2 英漢疑問句主位(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8: 76-77,方琰 1989)

      祈使句一般包括兩種信息:“我要你做某事”或“我要咱們做某事”。前一種情況下主位位置由動詞占據(jù),這叫無標記主位;后一種情況下常以let’s開始,也叫無標記主位。有時you出現(xiàn)在第一位置,這時you是標記主位。若祈使句以表強調的do開頭,則do加上之后的動詞被視作標記主位。否定祈使句主位為don’t加上之后的主語或動詞。漢語祈使句常以第二人稱代詞或動詞(省略“你/你們”)開始,此時第二人稱代詞為無標記主位。若小句以“讓我們”做主位,則視為無標記主位。

      表3 英漢祈使句主位(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8: 77,鄭貴友2000)

      功能語法上的英語感嘆小句屬于陳述句的一個次類,其主位由句首的WH-或HOW-詞組充當。漢語有兩種感嘆句,第一種與英語的相似,以“多么”和“真是”做主位,第二種和陳述句相同,句首成分做主位。

      表4 英漢感嘆句主位(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8: 75,鄭貴友2000)

      2.13 主位的分類

      基于主位結構的復雜性,Halliday和Matthiessen(2008)把它一分為三,分成簡單(simple)、多重(multiple)、小句(clausal)主位。

      簡單主位一般只含一個結構成分,體現(xiàn)為一個名詞或副詞或介詞短語或由兩個(以上)詞組構成的復合體。例如:

      ① 俄羅斯總理普京#最新表態(tài)稱,自己準備與反對派進行對話。

      ② In a live television address, # Field Marshal Mohamed Hussein Tantawi said the next week’s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will not be cancelled.

      ③ 在今天上午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 野田強調說,日本將戰(zhàn)略性多角度地與更多國家開展高水平的經濟合作。

      ④ The Walrus and the Carpenter # were walking close at hand.

      英語中由兩個或多個具有不同元功能(如語篇、交際、概念功能)的成分組成的叫多重主位。句子多重主位以第一個概念成分即參與者或環(huán)境成分或過程為終結。但話題主位(topical theme)之前可能有其他成分,即起語篇和交際作用的主位成分,如表5。

      表5 英語的語篇和交際主位(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8:79-82)

      Halliday(2006:17)將小句復合體解釋為“以并列和/或從屬結構法黏合成單一復合單元的小句串。”并列結構的兩個成分都是獨立的功能整體,各自有自己的主述位結構。從屬結構由相關聯(lián)的主從小句構成,小句或從屬結構依存于主句。若主句在前,其主位視作小句復合體的主位。若從句/從屬結構在小句復合體中前置于主句,該從句/從屬結構被視為主位,故曰“小句主位”:

      ⑤ Wherever they’ve gone #, the observers have drawn huge crowds of anti-regime protesters — all desperate to vent their grievances.

      ⑥ 為了滿足不斷擴大的國防需要,彌補國防人員流失 #,澳大利亞在新的一年中將在海外,特別是西方國家招募軍事人員。

      2.14 主位與及物系統(tǒng)

      語言有概念、交際/人際、語篇3種元功能(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8)。概念功能小句經及物系統(tǒng)描述一定的人類經驗;及物系統(tǒng)將經驗世界析解成一組易處理的過程類型(ibid.: 170)。過程結構包括3種成分:過程本身、過程參與者、及環(huán)境成分(如時間、方式、原因)。我們只關注主位和及物成分的關系:及物系統(tǒng)中哪些成分常用作主位。這涉及到對小句中某個參與者或環(huán)境成分被主位化的選擇。比如下列3個例子中做主位的分別為參與者、過程、環(huán)境成分。

      ⑦ 德國總理默克爾 #在會議上還介紹了德國促進經濟增長的經驗。

      ⑧ Accept # checks from your customers by fax, phone and email with the full working version of Checker Software included!

      ⑨ 3月1日到2日#,歐盟領導人春季峰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

      Halliday & Matthiessen(2008)將過程分作6類:物質、心理、關系、行為、言語、存在過程。

      2.2 主位推進模式

      主位選擇涉及說話人選什么樣的成分作為句子出發(fā)點。語篇中這些主位成分的鏈接形成主位推進模式,也即為建立話語連貫而構成的篇章各主位成分相互之間及與述位之間的互動方式。它是由Dane?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并推廣的。

      2.21 Dane?的模式

      Dane?(1974)提出了3種主位推進模式:簡單直線型、平行型、超主位型(hyperthematic)。簡單直線型是指各(當前)句子主位都來自于前一句的述位。平行型指的是相同或相似的主位貫穿語篇始末。超主位型是指主位都由超主位成分派生而成的推進模式。

      然而有的研究者(如McCabe 1999, Leong Ping 2005)覺得派生型(超主位)模式的定義不可?。阂驔]有清晰標準可以界定由詞的搭配或別的手段間接構成的派生型與平行型或直線型之間的區(qū)別。他們因此主張將該模式歸入直線型或平行型。

      2.22 其他主位推進模式

      在Dane?(1974)基礎上,徐盛桓(1982)提出4種模式:平行型、延續(xù)型、集中型、交叉型;朱永生(1995)也提出4種:主位相同、述位相同、延續(xù)型、交叉型;黃衍(1985)提出的模型最多,包括平行、直線、集中、交叉、并列、派生、無規(guī)律等7種。

      實際上,徐的平行型和朱的主位相同型所指相當,也就是Dane?所說的平行型模式,而其延續(xù)型又同于Dane?的簡單直線型。因而可以說朱永生(1995)和徐盛桓(1982)的分類本質上并無區(qū)別,只是兩者所用名稱不同。黃衍的分類很是周全,但如前提到,有學者認為派生型難于界定,應將之歸為平行型或直線型,而并列型實則是一種復合的平行型。

      2.23 本文采用的主位推進模式

      鑒于上述主位推進模式分類有的不很妥當,有些模式彼此相同或相似,我們根據(jù)本文語料特點選擇最常見的4種模式并使用統(tǒng)一名稱,來進行分析。這些模式為:直線型、平行型、集中型、交叉型。舉例說明如下:

      A. 直線型模式:各小句主位來自前一句的述位。

      T1→R1 (T1=Abraham)

      T2 (T2=R1)→ R2(T2=Isaac)

      T3 (T3=R2)→ R3(T3=Jacob)

      B. 平行型模式:自始至終重復或維持相同或相似的主位。

      C. 集中型模式:主位不同,但所有小句的述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語義關系。

      T1→ R1

      T2 →R2(=R1)

      T3 →R3(=R1)

      Tn →Rn(=R1)

      D. 交叉型模式:前一小句主位成為后續(xù)小句的述位。

      T1→ R1

      T2 →R2(=T1)

      T3 →R3(=T2)

      Tn →Rn(=Tn-1)

      3 語料分析

      3.1 語料來源和分析單位

      本文的語料來自英國BBC網(wǎng)(www.kekenet.com)和中國廣播網(wǎng)CNR(www.cnr.cn.)。英漢廣播新聞文本各檢索了30篇。經分析獲得英漢廣播新聞語篇小句總數(shù)分別為194和278。文本內容涉及2011年底至2012年初全球發(fā)生的重要事件。

      語料聚集后首先要考慮的是分析單位的確定。為使研究更有效,我們按Fries(1995)的主張以“獨聯(lián)小句復合體”(亦稱“T-單位”)作為分析單位。因為,處理一個略大于小句而小于句子的語言單位即T-單位,很實用、便利。T-單位是由一獨立小句及其從屬小句組成,而各個并列關系小句分別視為一個T-單位,如。若從屬小句在前,該從句視作小句復合體的主位,如。若獨立句/主句在前,則其第一個概念成分視為主位,其余部分及其他后續(xù)結構為述位,如。

      3.2 分析步驟

      語料分析步驟為:1)將所收集的語料文本分解成T-單位,并按以上主述位理論找出每一小句的主位和述位。2)將主位分為簡單主位、多重主位及小句主位3類;將簡單主位分為無標記和有標記兩種;將多重主位分成語篇-話題、交際-話題、語篇-交際-話題3種;計算各種主位的數(shù)量。3)根據(jù)上述4種主位推進模式,確定各小句的主位推進模式。4)計算各種主位的數(shù)量及分布比例;計算各種主位推進模式的數(shù)量及其比例。5)歸納英漢語料文本中主位選擇和主位推進的異同特點。

      3.3 語料分析舉例

      這里各舉一個英漢廣播新聞語篇例子來說明語料的處理分析過程。先看一個英語語篇,該語篇共有7個小句復合體或T-單位,如表6。

      按上述步驟分析如下:1)將該語篇分成7個T-單位,記作S。2)確定每個T-單位的主、述位,結果見表6。3)將主位進一步分類:S1至S4及S6的主位為簡單主位;S5 和S7的為多重主位。再將簡單主位分為無標記和有標記主位:S1、S2、S6的主位與主語一致,為無標記主位;S3、S4的主位由狀語詞組充任,為標記主位。S5、S7的多重主位為語篇-話題主位。該語篇共有5個簡單主位(3個無標記,2個有標記)和2個多重(語篇-話題)主位。4)確認及物系統(tǒng)中哪個語義成分(參與者或過程或環(huán)境成分)常做主位。我們只考慮7個T-單位的話題主位:在S1、S2、S6做主位的為參與者,在S3、S4、S5、S7做主位的為環(huán)境成分。進一步說,S1、S2的參與者為動作者,S6的為言說者;S3、S4中環(huán)境成分為跨度(extent),S5、S7中分別為處所(location)和或然成分(contingency)。5)確認該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經分析主、述位間關系得出的模式是:2個直線型、2個平行型、1個集中型、1個交叉型。

      T1 → R1

      T2(=R1) → R2直線型

      T3 → R3(=T2)交叉型

      T4(=T3) → R4 平行型

      T5 → R5(=R4) 集中型

      T6(=R5) → R6 直線型

      T7(=T6) → R7 平行型

      表6 英語廣播新聞語料文本分析舉例

      對漢語語篇的分析步驟同上,如表7所示,該語篇包含11個T-單位。

      首先,如表7所示,跟上述英語語篇相似,這一漢語語篇中3類主位的分布顯然也不均衡。該語篇中共有7個簡單主位(S2/S4/S5/S8/S9/S10/S11)、2個多重主位(S3/S7)、2個小句主位(S1/S6)。再具體說,這7個簡單主位都為無標記主位,而那2個多重主位均為語篇-話題主位。

      其次,及物性系統(tǒng)分析顯示,S2—S5及S7—S11的主位都實現(xiàn)為參與者,而S1和S6的主位實現(xiàn)為環(huán)境成分。具體說,S3、S8和S9的參與者角色為動作者,S2和S5的為感知者,S10和S11的為言說者,S4和S7的為目標,而S1和S6的環(huán)境成分分別為處所和角度(angle)。

      最后,該漢語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分析為3個直線型、3個平行型、4個集中型:

      T1 → R1

      T2(=R1) → R2直線型

      T3(=R2) → R3直線型 T4(=T2) → R4平行型

      T5(=T2) → R5平行型

      T6 → R6(=R5)集中型

      T7(=R6) → R7直線型

      T8 → R8(=R7)集中型

      T9 → R9(=R8)集中型

      T10(=T9) → R10 平行型

      T11 →R11(=R10) 集中型

      表7 漢語廣播新聞語料文本分析舉例

      3.4 結果與發(fā)現(xiàn)

      我們按上述程序共分析英漢語料文本各30篇,結果如表8至表10。

      根據(jù)表8至表10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們認為:首先,英漢廣播新聞話語主位選擇既有共性又有差異。主要共性為,1)英漢語料文本中無標記簡單主位最常見,多重主位幾乎總是實現(xiàn)為語篇-話題主位;2)英漢語料中所有(話題)主位都實現(xiàn)為參與者和環(huán)境成分,參與者主要體現(xiàn)為動作者和言說者,環(huán)境成分主要體現(xiàn)為處所。主要差異是,1)主位性there為英語文本的特有現(xiàn)象,省略主位為漢語文本的特有現(xiàn)象;2)英語廣播新聞中多重主位出現(xiàn)率高于漢語廣播新聞,而后者的標記簡單主位和小句主位出現(xiàn)率高于前者;3)英語語料中參與者做主位的頻率(84.7%)總體上高于漢語語料(68%),而后者的環(huán)境成分做主位的頻率(32%)高于前者(15.3%)。其次,英漢廣播新聞話語主位推進模式也既有共性又有差異。主要共性是,英漢廣播新聞建構語篇連貫最常用的主位推進模式均為平行型,之后依次為直線型、集中型、交叉型。主要差異是,英語廣播新聞中平行型主位推進模式出現(xiàn)率高于漢語,但后者的直線型和集中型主位推進模式出現(xiàn)率高于前者。

      表8 英漢廣播新聞語料中各種主位分布統(tǒng)計

      說明: TX-TP=語篇-話題; IP-TP=交際-話題; TX-IP-TP=語篇-交際-話題。

      表9 英漢廣播新聞語料中主位推進模式分布統(tǒng)計

      表10 英漢廣播新聞語料中主位選擇與及物成分統(tǒng)計

      說明: Act=動作者; Say=言說者; Car=載體; Sen=感知者; Goa=目標; Ver=言語內容; Phe=現(xiàn)象; Loc=處所; Con=或然; Cau=原因; Man=方式; Ext=跨度; Ang=角度; Mat=內容。

      4 討論

      4.1 交際目的

      一種體裁文本的交際功能并非深植于單一個體的交流動機,而是植根于一定語言社區(qū)內建立、認可并得以強化的共通目的?!俄f氏詞典修訂本》將新聞定義為“對新近發(fā)生事物的報道、以往未知事件的信息、最新的發(fā)現(xiàn)、或最近的情報?!毙侣剤蟮罒o論是報紙還是廣播形式,都是為一定社區(qū)提供最新信息的,信息點指涉5個“什么”: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為什么。因此一則新聞往往聚焦于一個主題對象,涉及某人或某事,描述何時何地何人發(fā)生了何事。這就是為什么多數(shù)情況下句子主位總是由參與者和環(huán)境成分充任:典型的參與者為動作者,典型環(huán)境成分為表時間地點的處所。Halliday(2006: 252)指出,新聞報道中言語小句能使記者將信息歸因于提供者,如行政官員、專家或目擊者。所以,言說者是最常見的參與者,對主位構造的貢獻很大。

      廣播新聞是新聞報道的子范疇。跟報紙新聞不同,廣播新聞經電波傳播,用耳朵收聽。此外,聽收音機者也不同于讀報者,他/她無法停下來回顧語句的意義。因此廣播新聞通常以句子簡短、語言質樸明白易懂為特征。本文分析表明,陳述小句是英漢廣播新聞話語更優(yōu)結構,最常見的句型為S+V(+O),說明為什么廣播新聞中無標記簡單主位使用率最高。另外,交際主位出現(xiàn)率低是由新聞報道的客觀性特點造成的——新聞不應包含可能引導聽/讀者產生偏見的信息內容。而這也是作為參與者角色的感知者出現(xiàn)率非常低的重要原因。

      關于主位推進,英漢廣播新聞話語的優(yōu)先模式均為平行型和直線型。Fries(1995)認為主位推進模式隨文本體裁的變化而變化。就是說,主位推進模式的產生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制于特定的文體。平行型模式常用以從多角度描述一個話題。既然一切新聞報道都旨在提供信息,那么自然會從各個側面討論同一話題。為使即發(fā)新聞的報道更加清晰,人們大都采用平行型模式,以便以不同的述位結構、多角度談論一個中心話題。因此,新聞廣播者愛始終重復相同或相似主位以維系話語主題。本文語料中直線型主位推進模式數(shù)量居次位,也是新聞報道的文體特點促成的結果。信息觀點總論通常安排在始發(fā)句述位結構,其論據(jù)大多置于后續(xù)小句述位。這樣的結構特點促使新聞廣播者趨于優(yōu)先安排主位推進直線模式,把新信息置于舊信息后,以增量方式播報新聞,使語言交際更加鮮明有效。

      4.2 語言因素

      導致英漢廣播新聞話語主位選擇與推進的差異主要源于兩種語言體系上的某些差別。

      4.21 形合與意合

      從語言系統(tǒng)或體系構造來看,英語被認為是顯性連貫的語言,注重結構形式和邏輯關系。與之相反,漢語是隱性連貫的語言,更重語義聯(lián)系,句子理解??空w語境來實現(xiàn)。國內已有研究(如王力1984, 連淑能 2010)認為英語屬于由語法規(guī)則支配的“形合”語言,漢語屬于無嚴格語法規(guī)則控制的“意合”語言。

      美國翻譯理論家Nida(1982)也曾指出,英漢語間一個最重要的語言系統(tǒng)差異可能就是“形合”與“意合”的對比?!妒缊D大辭典》(TheWorldBookDictionary)將意合(法)界定為“連續(xù)對小句執(zhí)行的無連接詞顯示相互關系的結構安排”。而《美國傳統(tǒng)詞典》(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將形合(法)界定為“帶有連接詞小句的依存性句法結構或聯(lián)系”。這樣的語言體系差別在英漢語篇連貫構建中顯而易見。比如,英語用以表達從屬結構關系的手段往往是顯見的,但漢語中這些手段隱而不見,常由上下文傳遞語義,使語言形式上顯得“松散”(loose)而其意義不失連貫。

      本文研究表明,英語廣播新聞比漢語廣播新聞出現(xiàn)更多的語篇(-話題)主位,但省略主位為后者獨有。英語作為形合語言,更重形式邏輯上的聯(lián)系,因此更經常地利用篇章手段建立銜接和連貫,從而產生更多的語篇(-話題)主位。而漢語作為意合語言,傾向于更多地依靠語義連貫來組織語篇,使其廣播新聞中語篇主位較為少見,且還導致省略主位的發(fā)生。

      4.22 句尾開放與句首開放

      按照語言共源關系分類(genetic classification),英語屬于印歐語系(Indo-European);漢語屬于漢藏語系(Sino-Tibetan)。英漢兩種語言的一個突出的區(qū)別是句子的擴展方式大不相同:英語句子傾向于自左向右擴展,句首封閉而句尾開放;漢語句子趨于從右向左擴展,句尾封閉但句首開放。具體而言,在簡單句層面,英語小句線性結構一般是修飾成分位于中心語之后;漢語小句的線性結構樣貌相反,修飾成分往往前置于中心語。在復合句層面,英語的主句通常位于從句之前;漢語的主句(特指帶有狀語從句的復句之主句)較普遍地位于從句之后。試比較(轉引自陳宏薇2000: 154):

      句尾開放

      He is playing.

      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a group of girls.

      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a group of girls on the playground.

      He is playing basketball with a group of girls on the playground south of the library.

      句首開放

      好。

      真好。

      你做得真好。

      這事兒你做得真好。

      沒想到這事兒你做得真好。

      真沒想到這事兒你做得真好。

      由上而知,語篇擴展建構中,操英語者經常將副詞/介詞短語或從句朝句尾安排,使得主位成分穩(wěn)定不變;操漢語者多半將這樣的結構成分往句首安排,造成主位構造靈動不居。英漢這一語言體系差異極好地解釋了為什么英語新聞中無標記簡單主位更常見,而漢語新聞中標記簡單主位和小句主位要常見的多。再進一步,這一系統(tǒng)差異至少部分地支持本文的一個發(fā)現(xiàn):英語廣播新聞中參與者做主位的幾率較大;漢語廣播新聞中環(huán)境成分做主位的幾率較大。此外,英漢這一語言系統(tǒng)的對立還造成其主位推進的不同后果:“句尾開放,句首封閉”使得英語廣播新聞話語平行型主位推進模式更常見;而“句首開放,句尾封閉”使?jié)h語廣播新聞話語集中型主位推進模式更常見。

      5 結束語

      本文對比考察了英漢廣播新聞話語小句層面的主位選擇和語篇層面的主位推進,發(fā)現(xiàn)兩者在主位選擇和主位推進兩個方面均存在跨語言的共性和差異。

      本文論證英漢廣播新聞話語上述共性歸因于其相同文體之共同交際目的。眾所周知,廣播新聞的要旨在于力求客觀迅疾地向公眾傳播最新消息。因此,為更好地傳播信息,句子主位常常實現(xiàn)為參與者(涉及“什么人”)以及環(huán)境成分(涉及“何時何地”)。然而交際主位及參與者角色“感知者”在廣播新聞中通常避免使用,以確保其客觀性。由于廣播新聞傳播的聲覺瞬間性特點,無標記簡單主位使用率最高。另一方面,平行型主位推進模式適于從多個角度談論一個話題,而直線型模式適于以增量方式傳播信息,所以兩者結合是新聞傳遞的有效手段。

      本文認為英漢廣播新聞話語上述差異主要起因于兩種語言體系的差別。由于英語屬于形合性語言,漢語屬于意合性語言,因此產生的一個后果是英語廣播新聞中語篇主位更常見,漢語廣播新聞中語篇主位更少見。再者,作為印歐語系語言的英語其結構為句尾開放,常將修飾成分或從句安排在句尾,使句首的主語主位不變,致使英語廣播新聞中相比來說出現(xiàn)更多的無標記簡單主位及更多的平行型主位推進模式。而作為漢藏語系語言的漢語其結構為句首開放,故一般將修飾語或從句(特指狀語從句)往句首安排,述位結構保持不變,結果漢語廣播新聞中出現(xiàn)更多的標記簡單主位和小句主位以及更多的集中型主位推進模式。

      陳宏薇. 新實用漢譯英教程[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方 琰. 試論漢語的主位述位結構——兼與英語的主位述位相比較[J]. 清華大學學報, 1989(2).

      黃 衍. 試論英語主位和述位[J]. 外國語, 1985(5).

      李月娥 范宏雅. 話語分析[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連淑能. 英漢對比研究(增訂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王 力. 中國語法理論[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4.

      吳中偉. 試論漢語句子的主述結構[J].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1(3).

      徐盛桓. 主位和述位[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82(1).

      楊雪燕. 社論英語的文體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5).

      鄭貴友. 漢語句子實義切分的宏觀原則與主位的確定[J].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0(4).

      朱永生. 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分析[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5(3).

      Dane?, F.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A]. In F. Dane?(ed.).PapersonFunctionalSentencePerspective[C]. Prague: Acade-mic, 1974.

      Francis, G. Theme in Daily Press[J].OccasionalPapersinSystemicLinguistics, 1990(4).

      Fries, P. H. Themes, Methods of Development, and Texts [A]. In R. Hasan & P. H. Fries(eds.).OnSubjectandTheme:ADiscourseFunctionalPerspective[C]. Amsterdam: Benjamins, 1995.

      Gomez, A. The Relevance of Theme in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BBC News Reports[J].Word, 1994(45).

      Halliday, M. A. K.OnLanguageandLinguistics[M]. London/New York: Continuum, 2006.

      Halliday, M. A. K. & Christian M. I. M. Matthiessen.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3rd ed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London: Arnold, 2008.

      Hawes, T. & S. Thomas. Rhetorical Uses of Theme in Newspaper Editorials[J].WorldEnglishes, 1996(15).

      Leong Ping, A. Talking Themes: The Thematic Structure of Talk[J].DiscourseStudies, 2005(7).

      McCabe, A. Theme and Thematic Patterns in Spanish and English History Texts, 1999. Retrieved on Sept.13, 2011 from http: //www.wagsoft.com/Systemics/Archive/McCabephd.pdf.

      Nida, E. A.TranslatingMeanings[M]. 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Thompson, G.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責任編輯孫 穎】

      ThematicChoiceandProgressioninEnglishandChineseRadioNewsReports

      Liu li-jin Guo Hui-jun Peng Bao-lia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hematic choice and progres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radio news. Using the Hallidayan Theme-Rheme theory and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evolved from Dane?’s work, it analyzes 30 English and 30 Chinese radio news texts and has found that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as regards thematic structure in radio news. Most of the observed cross-linguistic similarities are due to the common communicative purposes of this particular genre shared by both, and most of the differences identified result from some distinctions in the respective linguistic systems of the two languages. On balance, while multiple themes are more frequent in English text, Chinese allows ‘elliptical’ participants and circumstantial elements to be thematic more often than English does.

      thematic choice; thematic progression; radio news; contrastive analysis

      H030

      A

      1000-0100(2014)05-0061-8

      2013-05-08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漢英致使交替動詞的認知功能研究”(12YJC740027)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主位英漢語料
      網(wǎng)絡新聞語篇中的主位與主位推進模式特征研究
      主位結構下莎士比亞《Sonnet 18》及其中譯本分析
      智富時代(2018年6期)2018-08-06 19:35:08
      基于語料調查的“連……都(也)……”出現(xiàn)的語義背景分析
      商務英語翻譯中英漢褒貶義詞的應用探討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進模式的代詞回指偏誤考察
      淺談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用對比分析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國內外語用學實證研究比較:語料類型與收集方法
      保康县| 陆良县| 凤阳县| 保山市| 永清县| 崇礼县| 通河县| 金乡县| 武鸣县| 静安区| 巍山| 广饶县| 乡宁县| 库尔勒市| 凉山| 江陵县| 宜黄县| 城市| 桐柏县| 花垣县| 类乌齐县| 东阳市| 霍城县| 平阴县| 米脂县| 平陆县| 栖霞市| 汶川县| 东兰县| 利辛县| 化州市| 高邑县| 莱西市| 连山| 岢岚县| 淮阳县| 正蓝旗| 廉江市| 从江县| 卢氏县| 大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