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要重新認識和思考自己的角色,教師要成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新課程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探究者,就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新課改;教師;轉變;思考
許多教師把教材理解為教科書,認為教科書就是教材的全部,并常與學科、課程、教學內容等概念混淆?!吨袊蟀倏平逃怼穼滩牡慕忉屖牵海?)根據一定學科任務,編選和組織具有一定范圍和深度的知識技能體系,一般以教科書的形式來具體反映;(2)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切教學材料。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使用教材時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一是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代言人,盲目地依賴教材,被動而又消極地肢解教材,簡單地復制教材;二是把自己當作教材的唯一主宰者,不分青紅皂白地徹底否定教材,任意妄為地改變教材。新一輪課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其中“教教材”與“用教材教”是針對教材使用問題而提出的兩種觀點,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想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應該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角色轉變。以下是新課改下教師角色轉變的幾點思考: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促進探究性學習
新教材注重探究性實驗,許多內容都是以探究性課題的形式出現,有些問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究。例如,舊教材中對影響酶活性因素內容的呈現,直接給出溫度、pH對酶活性的影響規(guī)律;新教材則是通過“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實驗的形式呈現。因此,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充分利用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教學時采用“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論—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模式組織教學,效果較好。這樣組織教學,既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主動學習的條件與機會,又打破了傳統(tǒng)的傳授知識的方法,大膽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學時注重圖表資料分析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
運用圖表的形式記載和描述生物學知識是生命科學經常采用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在每一年生物高考中也有大量的圖文轉換和圖表轉換題。這種題型不僅圖文并茂、生動活潑,更因為圖表曲線中能夠隱含相當多的文字敘述未提及的信息,因而在解答這類試題,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學科綜合能力,從而達到考查學生能力的目標,因而成為考試的一種熱門題型。分析近幾年來高考題可以發(fā)現,圖表題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例如,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卷)第29題;2013年高考新課標Ⅱ卷理科綜合生物部分第29題;2014年高考新課標Ⅱ卷理科綜合生物部分第4、29、31、32、39題。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表,注重學生識圖、析圖、述圖、用圖、繪圖的訓練和培養(yǎng),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又能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總結、提煉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正確處理教師與教材的關系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在備課中認真鉆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強調吃透教材,這就引出在當今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的問題的討論。教師教教材,其結果是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知識是一種死知識,只能把學生教成只知道讀書的書呆子,其實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講清楚,要留點問題給學生講,給學生思考。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問題的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課堂。教師不應是教材的奴隸,而應該成為教材的主人,要學會駕馭教材,而不是唯教材是從。
四、教師要靈活多變地處理突發(fā)事件
教師在備課時總是非常認真的,希望在課堂教學中將自己課前精心設計的教案能順利地執(zhí)行下來,以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節(jié)外生枝,甚至包括學生所回答問題的答案都要求與自己預設的一樣。但事實并非如此,課堂上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況,這就是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教師要善于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其次,教師要靈活機智地處理,切忌不理不問,或故意回避。確立為師生共同探索的問題,應共同研究,進而增強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對于那些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實事求是地向學生講明,絕不要用模棱兩可的語言來搪塞。教師在學生面前說不知道并不是什么難為情的事情,而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時反而能激起學生更大的求知欲望。
綜上所述,新課程實施以后,高中生物教育更強調素質教育、探究教育,如何實現這一點,給高中生物教師留下了思考的空間。以上幾種方式,能使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綜合,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和平臺。作為新時代的生物教師,應該時刻保持學習,認真鉆研現行新課標教材及課程標準,時刻準備著,隨時迎接時代變革的挑戰(zhàn),我們不能只是一個教書匠,只有多多進行研究,深入研究,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簡介:龔西旭,男,1980年10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就職于貴州省貴州師大附中,研究方向:生物教學。